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现代化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2日09:57 新华网

  内容提要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确立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居民生活、环境保护等协调起来。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一定要不断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不断提高驾驭城市发展的能力,与时俱进地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确立新的城市发展理念

  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发展是城市永恒的主题,城市发展理念则是随着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深化的。当前,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也就是说,一个城市在发展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共同富裕的城市环境。

  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社会进步又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座城市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做到既经济繁荣,又社会全面进步。当前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有些是现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与片面的发展认识直接相关。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克服和纠正不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和行为。城市的管理者应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从只注重经济增长、单纯追求GDP指标增长的片面发展观转变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的提升。

  着眼于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城市中有乡村,是我国许多城市的基本特征。因此,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是统筹城市和农村的规划和建设,突破就“三农”论“三农”的传统思路,用工业化、城市化的理念来谋划“三农”,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应当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三农”问题,表面上看是落后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矛盾,但实际上则是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滞后的矛盾。解决二元经济结构和“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应从实际出发,从效益出发,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口向城镇迁移、要素向城镇集聚以及城镇内部结构调整和外部扩张等方面的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道路,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龙头、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比例协调、布局合理,多层次、多功能的城镇体系,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巨大效益、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并使人类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等负面作用。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虽然吸取了发达国家的许多经验和教训,加强了环境保护和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城镇发展仍然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发达国家城镇化初期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严重问题,交通拥堵、用地紧张、供水不足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失业、贫困、治安、教育、医疗卫生和防疫等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城市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现代化建设,必须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

  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而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同步发展、互相促进的,没有工业支撑的城市是没有活力的城市。应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要注意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坚持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进一步做好增加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的工作,积极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坚决纠正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坚决纠正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坚决纠正教育乱收费和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要在加快经济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共同繁荣。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市是关键。当前,应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中心城市,实施以城带乡战略,以中心城市的发展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发展。首先,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发展规划,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城乡规划编制的指导方针,统领城乡建设的各项规划,使各项规划的内容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其次,要处理好城市扩容与提质的关系。扩容与提质同等重要,但在城市容量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应以提质为主,适度扩容,防止粗放型的城市建设,防止城市发展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再次,要处理好完善设施与塑造精品的关系。应在积极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集中物力、财力,规划建设一些重点片区,打造一批城市亮点,提高城市品位。在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的同时,切实加强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建设,重点支持一批中心镇、边贸镇、旅游镇的发展,构建完善的城镇发展体系。

  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裕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已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加大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应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体制改革、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进一步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经济,推行清洁生产,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和工作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看待人才,为加快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人才观紧密相联、内在统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发展靠人才支撑,政绩靠人才创造。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看待人才。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当前,应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条条框框,以知识、能力和业绩为衡量标准,从人民群众中大胆选拔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甘于奉献的有用之才,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李纪恒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副书记、南宁市委书记)(来源:人民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