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不达标就停招”是个好举措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01:17 红网 |
在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参加的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高校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要进行适度硬性挂钩,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国际在线12月11日报道)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级政府、高校等有关部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纷纷“出招”,也确实收到了不少成果。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得从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有用”以及“社会是否需要”两方面来“开刀”。这也正是与国家倡导“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相一致的。 大学毕业生虽然不是“商品”,但谈到就业问题,无疑又与“商品”的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大学毕业生要想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首先得像商品那样具有“使用价值”,也就是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有用,这是毕业生实现就业的前提条件。其次,光有用还不行,还得有需求,周济部长说的“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同时也是对大学毕业生的前途着想的表现。让那些根本没有社会需求的专业继续招生,不仅就业无法解决,同时也是浪费教育资源,误人子弟。 就拿长线专业——农类毕业生来说。据了解,现在国家对农类大学生的需求并不是很旺盛,以广西为例,县乡一级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编制”接纳大学毕业生,农类毕业生在广西就业只能到一些农产品(农药、化肥、种子)的开发、经营等公司谋职。就业面越来越窄,而广西的农类专业招生却依旧不减,有的高校因为生源不足,甚至降分录取。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扭的瓜不甜”,试想,这些学生到校后能学好吗?硬抓这么多人学“农”,真的有必要吗?既然社会上没有需求,为何还要按部就班地沿袭传统的办学模式,重复做那些“无用功”呢?更让人诧异的是笔者曾听说一些学校不调整专业的原因是“为了保住一些老教授的饭碗,不招这些专业,那些老教授上什么课呀?他们只懂这个专业的东西……” 呜呼!这是怎样的理由,他们又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啊!这不正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症结”吗? 这下可好了,“就业率不达标就减少招生或停招”,这才是真正的“市场导向”,在“社会需求”方面为大学生就业铺了路;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就业工作与时俱进的真实写照。(稿源:红网)(作者:李海波)(编辑:杨国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