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入世三年,当破讨薪困局(三家村晨话)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08:28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有时候,过年如过关。譬如,讨要薪水就是这样;再譬如,过了入世三年保护期的行业,今年要过的这个“年”。

  将入世这件大事与讨薪的问题放在一起,在那些身价过亿、坐拥雄财的大老板们看来,或许有点看不太懂,也摆不上桌面;在那些日出而作,月薪不多的打工族眼中,又或许有点生拉硬扯,风马牛不相及。即便是这样,如果我们所撷取的对象是那些中小企业主或者讨薪者,所得出的结论可能就不一样了。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每到年底,讨薪之难是媒体和公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几成规律性的报道。此外,讨薪往往与爬塔吊、威胁跳楼等不理智行为粘在一起,使得这些同幕上演的闹剧更加令人侧目。挨到最后,讨薪问题的解决方式通常是如下几种:

  政府领导批示。或者说,由政府职能部门出面干预,对欠薪者实施强制手段或方法,予以处理。

  媒体热线曝光。这种方式是很多媒体为讨薪者拿回工资屡试不爽的一种方法,但媒体毕竟不是执法者,最后仍需要由相关管理者出面。所以,这是上一种方式的延续。

  “熊德明”式。熊德明最近又成为报章之上的新闻人物,这与她应老乡请求飞赴温州讨薪不无关系。从熊德明大胆求助温总理,到数次为老乡讨要工钱的整个历程,与那些爬塔吊者不同的是,一种具有程序化、法律化以及“明星效应”的讨薪方式已经出现。

  这三种方式加上工会等组织形式,已然成为讨薪者的一张保护网。令人关注的是,从多起欠薪事件中不难发现,与讨薪者相对应的一方,即欠薪者多是一些中小企业主。虽然目前建设部对分属的建筑工程领域的欠薪问题已多次出招,包括从银行支取工资或实行准入制等,但这并没能完全扼制欠薪现象的发生。

  那么,大企业里为何少有欠薪现象发生?除了资金的因素,最关键的是没有哪家大企业能心甘情愿地被人指着脊梁骨,毁了品牌。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用诚信维护着脸面。

  而在市场的毛细血管里,虽然中小企业占了多半,品牌却并没占多半。所以,一旦诚信体系没有约束力、自制力,违背市场原则就会顺理成章的发生。也就是说,不与劳动力兑现工资待遇承诺,这种已涉及国人道德准则的事件同样出现得顺理成章,从而让人落入讨薪困局。

  因此,诚信体系、道德准则的缺失和沦落让讨薪者的保护伞愈显脆弱。若不然,熊德明怎会泪洒温州机场。

  一切都按规则来,这是入世后带给企业家们的深切感受之一,而那些欠薪行为的发生无疑逆向于规则,并最终影响到市场成熟。

  “一个健康有效的外力,可能推动我们完成那些想做却迟迟做不成的事。”龙永图言犹在耳。入世之力应该同时发于企业诚信体系的建立之上,而非靠事后的批示、曝光、告状,这也是解决讨薪难题,进行“事前规则”的根本所在。

  三年了,讨薪困局该破了。当然,这也是规则的力量。

  作者为本报编委

  《江南时报》 (2004年12月13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