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疯狂毒枭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09:12 南方都市报

  中国最大毒枭调查

  活动时间:1996-1999年

  活动区域:福安、普宁、宁夏

  从1996年制出第一批冰毒到1999年被公安部通缉,刘招华先后在福建、广东、宁夏开设冰毒制造厂,涉案的冰毒数量之多,甚至震撼了全世界。

  贫穷贯穿少年时代

  父亲卖豆腐,母亲料理家务,贫困是少年刘招华生活的整个基调,往往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以至于他求学的道路也不得不中断

  赛岐,福建省福安市下辖的一个镇,坐落于群山环抱中,清清的赛江水和104国道交错穿镇而过。方便的地理位置,使赛岐成为闽东最大的水运中转地。在赛岐镇中心,有一条叫前进路的街道。街道弯弯曲曲,两旁都是闽东常见的木结构两层老屋,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屋子显得摇摇晃晃的。

  刘招华的老家坐落于前进路79号。在这间普通的老屋中,刘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后来他的毒枭“事业”,也是从这里开始。

  刘招华1965年9月出生在赛岐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以卖豆腐为生,刘家兄弟姊妹一共五个,大姐刘月清、大哥刘招福、二哥刘招禄、二姐刘月春,刘招华是最小的孩子。

  12月7日,记者来到刘家的老屋。老屋两层,沿街修建在一个高高的石基上,从外面看去,一共3间门面,中间是厅堂,两边各有一间厢房。厅堂里供奉着神龛,神龛上一边写着“祈福”,一边写着“招安”。厅堂的采光特别差,显得晦暗而空荡。穿过老屋,后面还有一间三层的砖房,顺着狭窄的楼梯,记者在三楼遇到了刘招华的二姐刘月春。

  刘月春40多岁,长得和通缉令上的刘招华很像,脸圆圆的,皮肤红润。“我已经有10来年没有见到他了。1996年以后他就杳无音信,要不是这次看电视,我根本想不到他干了这么大的事情。”

  对于往事的回忆,刘月春最大的印象是“穷”。“父亲死的时候,招华才12岁。母亲后来又生病了,不能干什么活,一天到头大部分时间是躺在床上的。”赛岐镇前进街居委会50多岁的支部书记陈胜平也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家在镇上算是穷的,往往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

  贫困成了少年刘招华生活的整个基调,以至于他求学的道路也不得不中断。据刘月春介绍,刘招华学习成绩很好,“他当时考到了福安一中,这是福安最好的高中,可惜只上到高二就当兵去了。”

  陈胜平对刘招华辍学当兵这一段也记忆犹新。当时刘招华找到陈胜平说,家里这么穷,读书也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去当兵,“你一定要把我弄去当兵”。

  而在刘卫民的记忆中,刘招华性格不算外向,有时候甚至有点内向。刘卫民是刘招华的邻居,两人年龄相仿,从小一起玩到大。“他和熟悉的人话比较多,和不熟悉的人没有什么话。他很聪明。比如小时候一起玩,他很会利用一个人去打另外一个人,我们都想不到这一点。”他还记得刘招华那时经常对朋友说,读书没有意思,以后一定要有钱!

  在陈胜平等街道干部的关心下,刘招华终于如愿以偿地离开赛岐去福建平潭边防部队服役。1983年冬天,刚上高二的刘招华,偷偷地离开了学校。“当时连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是悄悄走的。”刘月春回忆道。

  表现出色的法警岁月

  在福安法院的法警岗位上,由于工作方面的良好表现,刘招华一度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甚至还在法院系统的执行大会战中被记立三等功

  1989年,刘招华转业回到福安,被分配到福安人民法院担任法警。这在当时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工作。

  “刘招华是转业排级干部,工资有50多块。”时任福安法院副院长的钟石龙12月8日告诉记者,他当时是刘招华的直接领导。

  从公安部的通缉令上看,刘招华1989年至1994年在福安人民法院任法警。事实上,刘在法院工作的时间远没有这么长。“他是1989年底来的,1991年初就被市里抽调上去搞项目,虽然人事关系还在法院,但很少过来了。”福安市人民法院政工科主任雷阮玲说。

  在雷阮玲的印象中,刘招华是一个“好同志”,至少在工作上表现不错。当时全院一共才22个人,法警有3个,而专职的法警仅刘招华一人。“他的个子有点高,当兵出身,人看上去比较敦实帅气,也很有正气,在法庭上能够给犯罪嫌疑人一种威慑感。当时我们以为他没有结婚,有人还想给他介绍对象。”

  据悉,由于工作方面的良好表现,1990年刘招华被评为福安法院先进工作者;1991年,福安所在的宁德地区开展法院系统执行大会战,刘招华在执行工作中表现出色,还被记立三等功。“要是他在法院好好干,肯定有一个不错的前途。”钟石龙至今仍觉得惋惜。

  尽管工作表现不错,工资也不低。但刘招华似乎对法警工作还是有点不满,尤其是待遇方面。钟石龙回忆,刘招华当时抱怨过几次,法院工作工资太低,没有什么意思。

  “他那时候回赛岐,也跟我们这帮朋友说过,法院那边钱还是少了点,有机会一定要自己干。”刘卫民说。

  1991年,福安市由于大搞招商引资,需要很多人手。于是市委、市政府就从组织部管辖的各单位抽调干部去集中搞项目。也就在这时候,“聪明、工作积极”的刘招华被市领导看中,作为福安人民法院唯一的干部被抽调上去,从此便事实上离开了法院。

  招商引资结识台湾人

  从被抽调搞招商引资开始,刘招华的行踪逐步淡出同事、领导、亲友的视野,变得比较神秘。“和生意人接触密切,估计他的思想转变很大。”

  至少在法院的领导和同事眼中,刘招华的转变开始于招商引资期间。

  福安市人民法院政工科主任雷阮玲回忆,刘招华被抽调后,偶尔也会来法院,讲一些外面的事情。据刘自己说,招商引资主要就是陪领导和各种各样的商人打交道,有新加坡人、台湾人、香港人。“记得他有一次跟我说,最近和菲律宾人在谈纤维布的项目,具体是什么我们也不清楚。”

  至于刘招华被抽调的原因,雷阮玲认为是他脑子活络、在社会上的人脉多,“好像和台湾人的来往比较密切。据说他在平潭当兵的时候认识了一些台湾人。”

  刘招华被抽调后,钟石龙和他的接触就非常少了。但是有一次他惊讶地发现,刘招华竟然开了一辆皇冠轿车。而且刘告诉钟,这样的车他一共搞了3辆,都是靠招商引资引来的。钟明显地感到,此时的刘招华钱一下子多起来了,每次回法院坐坐,也总会讲一些在外面如何发财的事情。

  后来,刘又告诉钟,他已经在赛岐盖了别墅,准备搞发展。至于具体做什么,刘没有透露。

  “刘招华在外面认识的社会朋友多,和生意人接触密切。估计这个阶段他的思想转变很大。”钟石龙推测。

  记者试图了解刘招华到底在招商引资阶段干了什么,但时过境迁,当时直接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福安市委书记何团经已经去世,其他人表示并不知情。

  12月8日,福安市外经贸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不太清楚那时招商引资的具体情况,“不过当时的确有过一阵子热潮,来福安的各地客商包括台湾人不少。福安的电机产业,就是在那时候得到发展的。”

  刘月清也不清楚弟弟抽调到市里后到底干了些什么,她只记得弟弟回来有时候会说最近和哪里哪里的客商谈项目去了。

  正是在这个阶段,刘招华有机会接触到了外面花花世界的许多人和事。

  1994年,福安市委组织部通知法院,刘招华的抽调工作已经结束有一段时间了,可以回法院上班。

  “我们好几次催他回来,可他每次都说有事回不来。最后法院开了一次党组会,决定如果再不回来,就准备开除他。”钟说。

  对于法院的最后通牒,刘招华依然置之不理。他以“市里领导同意的”为理由,又拖延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发现他在撒谎。于是电话、书面通知了他好几次。当时的高良武院长给刘招华两条路,一是马上回法院上班,二是干脆辞职。刘和高院长吵了一架,就正式辞职了。”

  从此以后,钟石龙以及其他法院的同事们再也没有见过刘招华。

  记者想通过查阅刘招华的档案从侧面了解他的转变轨迹。12月8日,福安市委组织部干部科的陈科长告诉记者,刘招华1994年辞职的时候,档案等相关材料就被转到市人才中心。人才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大量的旧档案中找了一段时间后说,估计是好久没有交保管费而被处理掉了。

  可以肯定的是,从被抽调搞招商引资开始,刘招华的行踪逐步淡出同事、领导、亲友的视野,变得比较神秘。

  从1996年制出第一批冰毒到1999年被公安部通缉,刘招华先后在福建、广东、宁夏开设冰毒制造厂,涉案的冰毒数量之多,甚至震撼了全世界。

  他竟然是个毒枭

  刘招华第一次进入警方视野是在1996年,福州警方扑到他的冰毒制造厂,却只发现一些零散的设备,10公斤冰毒早已经被他销毁了

  1996年,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接到举报,有两名毒贩将在福州市工业展览中心门前进行交易。于是警方派了两名警察化装成毒贩,一举将疑犯陈文印和张明辉抓获。

  12月10日,当时作为探长亲自参加抓捕行动的福建省公安厅缉毒大队薛建和警官向记者描述了这个案子:警方一共出动了20多人,现场缴获冰毒5公斤,但是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并没有刘招华。1996年12月,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陈文印、张明辉死刑。这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翻供了,说冰毒是从一个叫刘招华的人那里拿来的,并且举报刘在福安赛岐有工厂制造冰毒,并且有10公斤冰毒藏在刘的小舅子家中。”

  直到此时,刘招华才第一次进入警方视野。福州警方立刻赶到福安,结果发现扑了空,赛岐的冰毒制造厂只剩下10多口用于试制冰毒的反应锅以及一台崭新的控制台,10公斤冰毒早已经被销毁了。

  而确认刘招华制造冰毒的事实也费了一番周折。薛建和说,他们在别墅里找到了大量票据、发票,其中有几张是从北京购买苯基丙酮的发票,购买量很大,有好几吨,此外还从刘家里找到了介绍冰毒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的书籍。警方对工厂里的设备、工艺等实物拍了照,随后找到了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理化分析部门的一位专家。专家出具了书面意见,认定了刘招华生产冰毒的行为。

  刘的小舅子吴某也招供了窝藏毒品的事实,但在法庭上,跟律师见面后他却翻供了,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最后他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五年执行。陈文印、张明辉也因为检举了刘招华,保住了性命,由死刑改判无期徒刑。

  但是,刘招华却从此消失了。警方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了延续至今的追捕。

  “刘招华这个人反侦查能力比较强,早在法院对陈文印、张明辉案件进行审讯的时候,他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出逃了。”薛建和说,“这些年来我们为了抓捕刘招华去过广东、武夷山、上海等地,而且已经基本确定他是从武夷山逃跑的,大概在1999年11月份,当时他与另外一个女人生的儿子刚一个月。可就是没有一次能够抓到他。”

  制毒厂藏在深山

  冰毒厂位于赛江边上,后面是一座小山,离最近的村庄约有700多米,其间仅有一条一米宽的陆路相连,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里面究竟在干什么。

  12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赛岐镇苏洋村的冰毒制造厂原址。

  冰毒厂位于赛江边上,厂房后面是一座小山,把工厂和村子完全分隔了开来。工厂离最近的村庄约有700多米,其间仅有一条一米宽的陆路相连。从选址上看,当时刘招华显然是经过慎重考虑的:靠江使工厂运输方便,靠山又避开了村民的视野,相对偏僻的位置,使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里面究竟在干什么。

  “当时外面有高高的围墙,而且养了六七条大狼狗,我们根本不敢走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整个工厂的核心是一栋三层黄色琉璃瓦小楼。小楼至今依然矗立在赛江边上,在那一带显得非常突兀。如今的小楼显得空空荡荡,荒废,墙板、地板、家具都已经被毁,但是从遗留的痕迹看,当时的确豪华装修过。每一层除了大厅外,各有3个房间,每个房间的面积约有20多平方米,并且自带卫生间,楼下还有一个很大的地下室。

  “这样的面积足够搞一个冰毒制造厂了。”同行的赛岐警察告诉记者。

  尽管警方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刘招华曾经在这里制造了15公斤冰毒,但是他的家人和朋友至今仍不相信这一点。

  刘月春回忆,从1993年开始,刘招华就说起过要和台湾人一起办塑料厂,但好像直到被警方查处也没有正式投产过。

  刘卫民也觉得那个厂里制造冰毒不可思议。“我去过几次,厂里好像没有什么工人。当时做了一些样品出来,就是几个塑料灯,会发光。”

  而陈胜平的回忆则是曾见过有一车一车的洋葱往工厂里面拉,“拉进来的都是原料,说是做洋葱晶。”

  12月8日下午,记者辗转找到了刘招华的岳父吴瑞廉。吴表示,刘招华曾跟他说过要和台湾人一起办厂,生产洋葱晶。吴甚至还见过那个台湾人,台湾人当时40多岁,戴眼镜,在赛岐住过好一阵子。

  那个和刘招华合作的台湾人到底是谁,也一直是个谜。刘卫民记得刘招华曾告诉过他,盖苏洋村的那栋小楼花了70多万,全是台湾人给的钱。“刘月春现在居住的那个三层砖房也是刘招华当兵回来后盖的,据他说花了两三万,也不知道哪里搞来的钱,恐怕也和台湾人有关系吧。”

  无论在赛岐还是福安,认识刘招华的人普遍有这么一说:他早年在平潭当兵的时候,结识了一些台湾人,并且对其中的人有恩。正是这些人后来将他引上了毒枭之路。

  向西安教授讨教制毒

  1996年刘招华找到西安交大的一位教授,他们在一处很简陋的实验室里完成冰毒结晶工艺。教授并不知道这个年青人日后竟成了个毒枭

  在刘招华成为毒枭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掌握了制毒技术。

  据薛建和介绍,刘招华在冰毒制造工艺上使用的是最新的化学合成工艺,他选用的原料是丙酮。但是在实际制作冰毒的过程中,刘招华生产冰毒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冰毒结晶工艺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1996年四、五月份,刘招华来到西安,找到了西安交大的一位姓朱的教授。他们在一处很简陋的实验室里完成冰毒结晶工艺。朱教授帮助刘招华实验了整个冰毒的结晶过程。万分感激的刘招华当即支付给他现金5000元,返回福州后又给朱邮寄了5000元。之后,刘招华开始走上了冰毒的非法生产道路。

  薛建和说,其实福州警方很早就在刘招华家里发现了一张5000元的汇款单收据,准备去西安调查,但当时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去。

  直到1997年6月,薛建和接到福建省公安厅的电话,说西安警方到福州调查一些情况,他才知道原来刘招华的制毒技术就是去西安学来的。

  11月24日上午,陕西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1997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福州市警方破获赛岐一地下冰毒加工厂案,曾给刘招华帮忙解决冰毒结晶问题的西安交大朱教授看过电视后很快到陕西省公安厅去“自首”,但这名教授当时并不知道刘招华“讨教”背后的真实用意。

  刘招华是如何赢得教授的信任的呢?西安交大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1995年刘招华托人认识了已离休的朱教授,以研制减肥药为借口,“请教”老教授帮忙实验用苯丙酮合成甲基苯丙胺。在实验前,朱教授曾认真查阅了有关资料,确定甲基苯丙胺确实是制作减肥药的一种必要成分,然后才进行实验并成功合成了甲基苯丙胺。至于刘招华用该工艺来制冰毒的真实用意,教授当时毫不知情,更不知道甲基苯丙胺就是冰毒。

  后来,朱教授在电视上看到有关专家介绍冰毒的化学结构,才得知甲基苯丙胺就是新型毒品——冰毒。当晚,他立即向西安交大党委汇报了情况。学校随即令校公安处向陕西省公安厅进行了报告,并及时向福建警方通报了有关情况。

  据悉,由于朱教授当时并不清楚刘招华的真实用意,警方并未对他进行处理。

  一年产出12吨冰毒

  从1999年1月至10月,刘招华指挥他人在广东普宁生产出至少12.36吨的冰毒。结果警方把它们搬出来摆满了整整一个篮球场

  大约在1998年前后,刘招华潜入广东普宁市。这里不但靠近闽粤边界,文化上和福建相近,更因为当时这里是制贩毒的便利之地。

  刘招华找到了这里的毒枭陈炳锡,两人一拍即合。刘出制毒技术,陈出钱,很快就开了第二家冰毒厂。

  陈炳锡其实在当地并无很大名气。他经营了几家服装厂,但这只是他对外公开的身份。据说,陈为人非常低调,且对普宁不少寺院有慷慨捐赠。

  同样,刘招华在普宁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迹。当地许多警察也是看到最近的通缉令后,才知道他在普宁活动过。“这可能是内地毒枭的共同特点,他们都十分谨慎。”

  由于冰毒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腐蚀性很强的污水,只1个月后,刘招华和陈炳锡合作的新厂流出的废水,就把村里鱼塘里的鱼给毒死了,引起村民们文汇报不满,告到政府部门。刘招华见势不妙,赶紧北上银川寻找避身之地。

  刘招华和陈炳锡这次找的是隶属宁夏银川市新城区沙渠口牧工商联合公司的一个农药厂房。他们把普宁的制毒设备转移到这里,由刘招华组织安装并制造冰毒。

  在这个僻静的厂房里,刘招华由原先的小角色迅速发迹成后来震惊世界的大毒枭。从1999年1月至10月,刘招华伙同陈炳锡,指挥4名普宁人运用他掌握的新技术,生产出至少12.36吨的冰毒。

  如果不是谭晓林团伙贩卖毒品的暴露,刘招华不知还会给世界多大的震撼。

  谭晓林,原籍四川,在云南边境一带打工中结识缅甸大毒枭杨国栋,后娶其女,入缅甸籍,拥有上亿元身家财产,成为金三角地区的新一代大毒枭。1999年7月28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正式立案查处谭晓林跨境贩毒集团,案件命名为“7·28案件”。

  同年11月4日,警方在长时间跟踪这个团伙后,在广州一家仓库里现场缴获其贩卖的108.85公斤海洛因。

  警方在这个仓库里,还意外地发现了17个纸箱,里面装的是高纯度冰毒。“我们准备走了。守仓库的有个人就说,哎,旁边那个仓库平时也是挺怪的,常锁着,(我们)打开一看,全是箱子……”广东省公安厅民警回忆说。

  这些箱子里装的也全都是高纯度冰毒,“非常非常多,从地下堆到(房)顶上。”民警们搬这些箱子花了一天时间,结果摆满了整整一个篮球场,一数,竟有554个纸箱,共装有11.08吨冰毒。“当时很多在场的老警察都暗吸凉气,感叹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见到这么多冰毒。”

  通过审讯,警方还从普宁市池尾镇贵政山村缴获质量较差的1.28吨冰毒。

  据警方调查,指挥制造这批惊人数量冰毒的,正是刘招华。但这一次,他再次成功逃脱。

  “他那天回去并不是坐电梯上去的,而是走防火通道。当他上了楼以后,从防火通道门一出来,就看到他的房间正有人进去,公安人员在搜查,他马上调头就走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广东省公安厅民警说。

  1999年11月,公安部对刘招华发布通缉令。

  图:

  深藏在赛江边上的这栋小楼其实就是刘招华的制毒工厂。这是他的第一个制毒基地。

  如今的小楼显得空空荡荡,曾经豪华的墙板、地板、家具现在都已经被毁。

  广东普宁街头的禁毒标语。大约在1998年前后,刘招华潜入这里,建起了他的第二个制毒厂。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