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身体出发的抵抗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09:23 南方都市报

  热点聚焦

  张念(特约书评人)

  11月25日之后的16天,是全球“消除性别暴力16天行动日”,简称V(VOELENCE)日行动。近年来,女性的免受暴力包括性暴力侵害已成为国际保障女性人权中不可或缺的议题。有权威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妇女在生活中遭到强奸、谋杀和残害等严重暴力侵犯。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犹如社会毒瘤,侵蚀着世界上每一个社会和国家的精髓。

  我们只能靠自己。只有让自己更聪明、更机智、更强大,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不让无辜的美丽被无情的黑手残害。凭我们的观察和判断,我们可以预防一些心怀不轨、蓄谋已久的罪恶,当不幸从天而降,突然袭来时,我们也要有力量自我保护,我们要有这份信心。让我们一起发掘身体和心理的力量,并积极学习保护身体之道,令我们生活得更从容自在,让暴力远离我们。

  1960年11月25日,多米尼加共和国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秘密警察谋杀事件,受害者是三姐妹,她们的名字叫米拉波(LAS MARIPOSAS蝴蝶),而三姐妹的身份是反抗特路基落独裁统治的政治活动家。当她们伤痕累累的尸体在悬崖边被发现的时候,举国震惊,而独裁政权在第二年就崩溃瓦解了。随后,在世界女性主义者的积极推动之下,1999年,联合国正式确定每年的11月25日至12月10日为“消除性别暴力16天运动”(简称V日行动),而V日行动的最后一天12月10日,是国际人权日,这就意味着女性主义者的反性别暴力是作为人权行动的一部分展开的。

  在人类所有的暴力形式中,针对女人的性别暴力更加隐晦和复杂,这罪恶和我们的文化偏见、积习以及传统镶嵌在一起,使得法律认证和社会正义常常缺位和失灵。

  那么,在性别暴力中女人的零意志和零力量是如何产生的?尽管台湾的女权主义者何春蕤教授在她那著名的《防暴三招》演讲中极力鼓舞女人在暴力情景中积极反抗,不要成为“发抖和无力的娇小姐”,要拿出你挖鱼眼打沙袋的狠劲。但是女人一贯的娇弱被文化建构成女性气质和美态样本的时候,有力量的抵抗不是一触即发的。

  那些不被说出的事物

  在女性主义的思想中,身体是她们关注的重要场域。女人的解放,离不开身体,而女人的抵抗,也必然从身体出发。因为在女性经验中,最极至的快乐和最深切的痛苦,都和身体息息相关。而男权文化的权力实施载体,或者进行压迫的微观战略,也是针对女人的身体,从控制(贞操观)到侵害(强奸、殴打),这些使女人女性化的社会脚本,在书写纯洁而脆弱的女人形象。当然,我并不是说否认强奸、家庭暴力这样的事实,而是想说暴力文化和纯洁脆弱构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的逻辑命题,把“身体”这个重要的场域偷换成和廉耻相关的概念,让女人有口难言。

  女权主义戏剧《阴道独白》,除了其反抗性别暴力的中心主题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赋予女人说话的勇气,因为“那些不被说出的事物,是秘密,秘密导致恐惧与羞耻。”在当代文化中,女性作者的情欲书写一出现,就受到围攻与堵截。为什么男权文化害怕女人出声?其实这里的转喻关系就是,阴道-女人-沉默客体-被操纵的机器,禁止思考,是最便捷的统御招数。而说话的女人,成了麻烦制造者,“不说,就等于不存在,不被记忆”,不说,就变得麻木与蒙昧,不说,就永远不能恢复我们的勇气与力量,就不能书写女性自己的生命尊严。

  如果言说是解放的第一步,那么言说依然是抵抗的有效途径。

  何春蕤教授不仅在战术上教导女人,她的深刻追问发人深省。她问,到底是一个强奸犯让女人无法活下去,还是我们的世俗贞操观在作祟,让一个受到身体侵犯的女人自觉丢脸,使大多数受害者不得不忍气吞声。而据家庭暴力研究者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到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百分之六十都保持沉默,导致性格抑郁,有的选择自杀来结束痛苦。所以,性别暴力的严峻冲突,几乎让法律和政治手段失效,滑向了你死我活的绝境。

  恐惧是怎样蔓延的

  大面积的沉默,其实是源于恐惧,恐惧产生的无力感,让防暴比抗暴更加艰巨。

  防暴考虑的是暴力是如何发生的,暴力文化是怎样被书写的,这种文化怎样预设了女人的弱者地位,一旦我们从发生学角度,釜底抽薪,捣毁其书写逻辑,那么,正如女权主义者莎伦·马库斯所说,“要建设一个不再有恐惧的社会,我们首先要把强奸文化吓得魂飞魄散”。

  马库斯在其文章《强奸防范的一种理论和政治》中分析道:强奸是作为文化,而不仅仅是强奸暴力事件而存在。那么,妇女的恐惧构成了强奸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外在的动因。她主张一种女权主义的政治解决办法,就是平等地去迎击这样的暴力。如果承认体力上的不平等,实际上就预先放弃了抗暴的决心。

  体力上的差异,这恰恰是让身体侵犯得逞的文化暗示。就是说在侵犯发生之前,暴力实施者就得到这样的肯定:被侵犯者不敢声张,被侵犯者力量太弱小。而研究者在案例调查中得到的信息是,女人是否抵抗与侵犯者是否采取额外的力量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发现,受到暴力侵犯的男性,他们的恐惧也比女性小,尽管同是男性的侵犯者在体力上比他强大。

  如果说阴茎是男人的作案工具,那么女人的恐惧则是作案者的心理工具。集体恐惧的心理症候表现为,在没有抵抗之前,就放弃了抵抗,预感自身的痛苦和行动的无效,这和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男性英雄,哪怕九死一生,也要和强势集团抗争到底的形象形成反差。就是说关键不在于是否势均力敌,而在于怎样“把他从一个无所不能的进攻者位置上推翻”,意思就是说,女人要自我提醒,是的,我也可以加入战斗。

  西方女权主义者所倡导的公平战斗论,这让我想起中国的武侠小说,几乎是最少存在性别偏见的作品。比如金庸笔下的武略才女王语嫣,即使不会拳脚功夫,她的头脑也能击退千军万马。

  强奸还作为隐喻,在我们的现实中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受到各种形式暴力威胁和恐吓的人,男人女人,几乎可以因循着一种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善,来认可和关注女权主义,来共同建设一种新的现实,新的文化,因为暴力和强权是人类的公敌。

  谁来保卫我们

  除了身体暴力和攻击,在更广泛的层面,V日行动所抵抗的性别暴力也包括文化的层面。V日行动在中国的倡导者——艾晓明教授曾有一个心碎的记忆,她说在美国访学的时候,发现有那么多的书籍是专门针对女性的成长、健康和教育的,感慨那里的女人真是幸福,而她自己的成长中,女性主义的教育和文化几乎没有。

  而匮乏依然存在,我几乎找不到一本专门针对性别暴力的图书,而手头仅有的海南出版社的《女子防暴手册》,作为一本实用类的书籍,我才发现女性对自我的关爱,对自我的文化反省几乎成了一种另类的出版举动。

  为什么女性主义的空气如此稀薄?为什么要来谈V日行动?

  这首先是一种有关困惑、直觉和身体经验的疼痛冷暖相关的产物。在我们的职业经验和生存经验的基础上,几乎是出于某种本能的性别意识,感觉到有些逻辑,有些言论,有些观念在不知不觉中,行使着文化暴力和偏见的特权。由于这种特权的存在,遭受强奸的女学生不敢声张、农村女童失学率、农村妇女的自杀率惊人地偏高、城市女性在职业和家庭责任的夹缝中,她们心理的和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女性劳工的权益被更恣意地践踏;而另一方面,财经界的女性管理者则面临“透明天窗”的限制,看见目标却永远不能企及,在文化领域;女性写作者一旦对身体欲望发言,就会遭到谩骂与攻击……我们不禁要问,哪些屈辱,哪些伤害、哪些恐惧、哪些压制还在我们的周围发生,而我们的现实,又是怎样盲从于文化和积习的惯性,让性别问题以及更严重的性别歧视所造成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空气,使得身处期间的我们,都成为了一个潜在的受害者。任何一种伤害和屈辱,其潜在的悲剧性的结果,都得所有的社会成员来共同承担。我们发现,没有任何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只有息息相关的,同呼吸共命运的社会共同体,在此意义上,我们都是所有不幸的当事人。

  是的,还有常识,我们说关于女人的常识,她们敏感,她们更加本能,这种本能让她们更接近大地的属性。大地的属性,就该是对风霜雪雨,春暖花开有着更加强烈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让她们的坚韧和诚实达到了令人惊愕的程度,这是一种令人惊愕的笨拙战斗。

  依然是女人们在做着持续不断的努力,为“约会强奸”正名的是一群女学者,为身体真相的呈现而写作的是女人,向家庭暴力抗争的是女社会学者,为文化多元倡导宽容精神,去研究同性恋的依然是女人,这一切的一切,让16天V日行动渗透了每一个平常的日子,让女性主义的政治语言自然而绵长地展开。

  女性主义读本

  《第二性》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4月版

  此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她以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第二性》实可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她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歧视开战的序幕。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李银河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4月版

  作者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方式,对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这个涉及个人生活史、隐私性很强的领域进行了社会学的研究。这项研究涉及女性感情和性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事实,涵盖了女性从初恋到结婚、感情、性与婚姻关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在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同时,从社会学角度对这些资料做了专业的分析和点评。

  《让女人自己说话》系列

  李小江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1月版

  “让女人自己说话”,通过女性的声音,讲述女人的历史感受,记录女人的历史记忆;以女性的视角,考量历史的足迹。透过女性的文字,找回女人的历史,令历史的解读更加丰满。“让女人自己说话”,是建构妇女史的基本原则;发出“女性的声音”,在今天的社会中兼有政治的和学术的双重使命。找回和重建女人的历史,不仅是史学的需要,更是女人找回自我,确立自主、自信的人生的必要基石。

  图:

  《女子防暴手册》,紫俪著,海南出版社2004年11月版,定价:18元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