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学新作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09:23 南方都市报

  主持人:谢有顺

  于坚在诗歌上的显著成就,足以掩盖他在散文写作上的革命性和创造性——他的散文即便不是当下中国最好的,也是最好的之一。该文看似是为了响应“留住虎跳峡、留住长江第一湾”的倡议而发的议论,但于坚的精神着眼点依然是对自然、大地的守护。“西方有教堂,中国有自然,自然也被破坏,何处栖居?”“在野并不只是一个隐喻,在古代中国,那确实是有野可在,在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有自然世界的桃花源、伊甸园作为基础。”从这些言辞可以看出,于坚的思想和心灵是有基础地基、有来源的。他的所有写作,都建基于此,因此他的写作也是有方向的。

  ——读于坚的《闻虎跳峡修水电站有感》(散文,载《天涯》2004年6期)

  “颂歌”是个古老的题目,但燕窝成功地把它变成了一种私人性的语言景象。它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求助于一种景象式的描述,来传达诗人心中对世界的感受。这个感受,是欢乐的,明亮的,清澈的,但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颂歌”,因为诗人所理解的“颂歌”,在今天早已不再是集体的发声方式,而是成了生活美好瞬间的诗性抒发,成了个人眼中的细碎感受。从凯歌高唱的广场撤退之后,燕窝并没有像其他一些年轻诗人那样,直接进入闺房私语,她驻足的地方是“步行街”、“游泳馆”和“石头房子里”——显然,在广场和闺房之间,她找到了一个重新理解生活的基点。

  比起顾城在1983—1985年写的那组《颂歌世界》,燕窝笔下的《颂歌》,显然有着更为真实的欢乐生活的痕迹。只是,这样的欢乐生活,在当代已被改写成身体的狂欢,或者自我经验的玩赏。燕窝似乎有意反抗这些。她的《颂歌》,通过描述几个变形的生活片段,显示出了自己驾驭当代生活的开阔胸襟。“那些潮水般的人群,隔着好几个街口/互相拍打”,这是窗玻璃上的街道镜像;“他们穿过水面摇晃的细节/和波浪一起走过来”,这是水面上空的游泳池景象;“当它们仰起头,报告大厅吐露/金色的潮水,淹没了/黑夜中的哑巴房子,哑巴城市,哑巴石头”,这更像是记忆和想像中的报告厅场景——所有这些,都已经不是“实有”的生活本身,它经过玻璃、摇晃的水面以及记忆的变形处理,突然映照出了生活中不易被人觉察的另一端——生活或许是平庸而乏味的,但换一个角度看呢,它是不是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谁能保证,平庸后面没有辉煌,痛苦之中没有欢乐?

  所以,加缪才说,不在于生活得更好,而在于生活得更多。《颂歌》为我们提供的,正是“更多的生活”。我一直以为,当代诗歌如此单一,根本的原因在于,诗人观察生活的视角极其雷同,他们除了睁大眼睛之外,并无其他进入生活的渠道。而燕窝的《颂歌》,有意疏离眼睛所见的生活,她告诉我们,除了眼见的“实有”生活之外,“窗玻璃”、“水光”和“回忆”都能各自映照出一套生活面貌——如何表达出更多的生活,如何扩大生活的丰富可能性,这不正是诗人永恒的使命?

  ——读燕窝的《颂歌》(组诗,载“诗生活”网站)

  张柠的批评一直保持着敏锐的姿态,他是当代少数具有感性与直觉力量的批评家之一。该文关注的是“80后”写作现象,在具体分析了这批作家的写作方式和成功策略之后,张柠也适时地对他们提出了忠告。“在文学史上,20多岁写出惊世杰作的例子并不少见。”然而,现在“装嫩文化”盛行,加上书商炒作和媒体宣传,很容易人为地拔高这批青春小说的文学意义。其实,这批所谓的“青春小说”,“基本上是个人经历的写实性演绎,外加一些反叛个性和周星驰式的调侃。”这个看法是准确的。如何建构自己这一代人的话语方式和经验表达模式,这的确值得“80后”作家们深思。

  ——读张柠的《青春小说及其市场前景》(评论,载《南方文坛》2004年6期)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