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最是那欲去还留的一回头(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11:38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最是那欲去还留的一回头(组图)
我们走在“长征”路上

最是那欲去还留的一回头(组图)
最是那欲去还留的一回头(组图)
关怀 交流

最是那欲去还留的一回头(组图)
最是那欲去还留的一回头(组图)
签名 敬礼

  文/本报记者 张权 图/本报记者 王小华

  年薪百万的人放弃工作,普通工薪人士无私参与,他们为何如此义无返顾他们说,千万别让孩子成为知识的“贫者”,知识的贫乏才是真正的贫困他们不仅用金钱支援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还在用精神来证实,来感召

  助学长征步行团已经完成了湖南境内的行程。在贵州,他们继续走在路上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回到长沙,记者总是回味着和他们相处的日子。同事们好奇地问我: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这样义无返顾?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竟然找不到一个标准的答案。或许是相处的时间太短,来不及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或许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能够诠释他们那份朴素真挚的情感。在此,记者选撷途中一些小花絮,让大家自己去感受。

  是缘分,也是福分

  分别的那天,当步行团行至贵州省境内时,已是傍晚6点钟。为了不耽误时间,在两省的交界处并没有安排隆重的欢送仪式,大家只是互相抓紧时间握手,拥抱,道别。

  队员张欢荣,这个一路上嚷着让我去香港,要和我一醉方休的人,抱着我时,他的身体在颤抖,那一刹,我的眼睛红了,脑海里浮现的是一路上和他嬉笑的身影。我拍拍他的肩,“豪迈”地说道:别哭,我们都是男人!没想到话一出口,自己的泪倒是先流了下来。省青基会的陈景鸿、本报摄影记者……几个大男人都流下了眼泪。但我们谁也不敢哭出声,生怕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别人。

  相聚是缘分。21个队员中,除了两对夫妻,先前大都不认识,就因为这次活动,大家走到了一起。

  而两对同走助学长征路的夫妻则更是令人倾羡。

  侯锦光的夫人陈喜已70岁了,在队里年龄最大,她之所以参加,完全是支持丈夫的理想。同样如此的还有“俏黄蓉”陈城励:“我先生做的就是我要做的!”她说,能和老公手牵着手同走这段具有特殊意义的路程,并不是人人都有的机会。夫妻同进退,是缘分,也是福分!

  “心富则贵”

  队员中,有几人都是年薪过百万的“白领”,他们为了这次活动,放弃了工作。也许对他们来说,就算不工作,目前的经济状况也能让他们过上很舒适的生活,但在整个队伍中,有这份“底气”的人并不多,他们当中有工薪阶层,也有家庭主妇。

  队员叶胜杰对记者说了这样一件事:在云南,他曾到过一所学校,破旧的教室、课桌、黑板,教学设施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但孩子们依然满足地坐在教室里上课、画画……

  叶胜杰说,在当地还有很多孩子连进学校大门的机会都没有。缺乏教育、缺乏文化、技能,他们对将来还有什么期盼呢?有些人食不果腹,于是社会上捐助一些粮食、钱财,但解一时之急又有何用呢?关键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人才是真正的帮助。千万别让我们的孩子成为知识的“贫者”,知识的贫乏才是真正的贫困啊!

  于是,他选择了走在路上宣传一种精神。他们不仅要用金钱来支援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还要用精神来证实,来感召。

  一位叫韩亮田的人在得知助学长征步行团的事迹后写来一封信。信上说,他是一名乡村教师,月薪仅600多元,供一家三口所需。虽然不能像21名勇士那样步行长征路去捐助,但愿意一辈子扎根农村,用自己的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

  能够让更多的人感知这份对教育的虔诚,这就是一笔巨额的财富,因为收获的是祖国未来的强盛。叶胜杰说:“心富则贵!”

  “可恶”的老头

  提起他,是因为他在队伍里很“另类”:除了一口混杂不清的普通话让人听得难受外,他那“傲慢”的态度似乎也很难让人接受。

  他叫卢俊乐,在队伍里面绰号“大师”,他的身世背景现在还是一个谜,他从事的工作、年龄,大家都一无所知,尤其是一路上他都背着那个镶绣着“为人民服务”的洗得发白的黄书包,让他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他有许多“怪毛病”,一路上宁愿多花钱,也要坚持一个人住一间房,按他的话来说,他的一些“习性”别人接受不了。最“可恶”的是,一路上,一些可爱的小孩子,为了表达对步行队员的感激之情,做了一些小卡片送给他们,并让队员们签名留念,但他似乎对这些并不“领情”:不愿意接受礼物,不愿意签名留念,甚至还立下规矩:凡是索要签名、要求合影的,请付费200元。

  这种“无理”要求让他在队里变得更加孤僻。在采访中,记者曾直言相告,他的这种性格令人“厌恶”,本以为他会大怒,但他倒没事一样,反而和记者交流的话语更多了。他告诉记者,之所以定下那种没有“人情味”的规矩,倒并不是说自己是个唯利是图的人,只是觉得孩子们的心意太重了,他不想签名、合影,是觉得自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参加这次活动,在他的心里,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崇高、伟大。他只想踏实地走完全程。他说,孩子们的心意他会永远记在心里,只有脑海里存下的记忆才会永远鲜活。

  分别的那天,他“免费”和记者合影,那一刹,却有点舍不得这个有些“可恶”的老头。

  “1、2、3”的尴尬

  捐资助学,是助学步行团的一个主要目的,在沿途经过的101个县中,他们的目标是捐建101所希望小学。于是每到一个地方,助学步行团的成员都会向当地的有关部门询问建校的有关情况。

  通常学校的选址,都会选择在几个行政自然村之间建校,学校建好后,就将几所分散的村校合并,因为在乡村,村小学的规模都不大,一般来说,只有2个老师,30几个学生,通常只开设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很多乡亲都打趣地将这种学校称之为“1、2、3”小学。

  通道侗族自治县马龙乡铺头村小学就是一所这样的小学。校舍是与村民的房屋结构一样的木房,只是外观看上去更破败。唯一能够看得出这是一所学校的标志是:一面飘扬的红旗结实地拴在一根木杆上。

  这所学校只有20个学生,1个教师。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是“通才”,语、数、地理、绘画、唱歌样样皆能。老师姓徐,50岁,就住在村里,面对记者这样的疑惑,他憨憨地笑着说:凑合着教吧!

  为什么还有这样的小学存在,它的存在还有合理性吗?该县教育局局长李武志说,学校的布局确实不合理,但也没办法,全县许多自然村就像珍珠撒落在大山沟里,如果不设立学校,一些村里的孩子就无法就近入学,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代办点”式的学校,等学生年纪大点,就转到镇上的小学就读。

  李武志说,捐资建校的选址一般会考虑这种情况,在几个村之间修建一所综合性学校,然后将原有的师生资源整合,从而避免出现这种“1、2、3”的学校出现。铺头村小学的学生应该是幸运的,过不久,他们就要搬到离村寨很近的一所新学校里就读,那里是一所新的“希望小学”。但李武志说,目前,全县还有100多所这样的“1、2、3”小学。

  文化的差异

  由于助学步行团的成员大多来自香港,在有些问题上和内地人的一些理解有不少差异,所以步行途中有时也会冒出一些小“火花”,尤其是那次对苗圃行动援建的希望学校进行评估验收。

  12月2日上午,全体队员来到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镇县溪中心小学。在崭新的学生宿舍楼前,队员们一边听着学校领导的介绍,一边推开房间拍照查验。

  队员陈城励说,苗圃行动对每一所援建的希望小学的验收都十分严格,在这方面有着十二字真言:“实地考察,直接支付,长期跟踪”,他们会严格按照事前所签定的合约一项一项核照。比如对楼层的高度、房间的大小、入住使用的比率等。

  每次苗圃行动都会先支付一半资金,如果验收合格的话,再支付余下的金额。否则,将停发捐助资金,并追缴支付的捐资。

  陈城励说,每次的验收都是一次文化上的交流,尽管有时候有些冲突,但都无伤大雅。就像在这次验收的过程中,队员们对楼房的建筑质量感到很满意,但对学生宿舍住了教师的情况,便显得有些不理解,在他们看来,他们捐建的是学生宿舍,应该只住学生。他们尖锐地发问。

  县教育局的人耐心解释了很长时间:在保证学生的入住率后,适当安排家在外地的教师住进宿舍,既解决了教师的实际困难,也便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虽然了解了这一实际情况,但严谨的队员们还是要求校方出具书面解释,然后再传真给苗圃行动香港总部,征求了捐助人的意见后,再下“验收”结论。

  出生在内地的陈城励说,出现这种问题,其实就是两种文化的差异。香港人很长一段时间接受的是英式教育,对祖国内地的一些情况不太了解。但如果双方不能很好地沟通与交流,就会引起误会,香港人会认为内地的有关工作人员不讲诚信,不尊重合约精神,而内地的教育工作者则不满香港人持“财”傲物。陈城励说,内地的工作人员应该学习香港人办事的严谨,香港人也应该对内地的情况加深了解。她表示:“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合作愉快”。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