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特别策划:中航油兵败狮城 有多少40亿可以重来(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01:09 人民网
  策划/编辑:庄红韬

  中航油出事了!仿佛严冬中的一声响雷,震醒了所有的人。一家“明星”级的国企,一家7年中资产增长了上千倍的国企,一家去年赢利超过300%的国企,一家从事着垄断性行业的、几乎没有风险的国企,一家获准海外上市、并被评为“最具透明度企业”的国企,就在顷刻之间轰然倒下,40亿巨亏使数载辉煌化做南柯一梦,令人唏嘘,令人扼腕,令人深思。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有多少个40亿可以重来?!巨亏:投机失败40亿人民币就这样失去
特别策划:中航油兵败狮城有多少40亿可以重来(组图)
  中航油事件回放:2004年11月30日夜,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公司(简称“中航油”)正式披露,因为国际油价今年10月猛涨,导致公司必须为未平仓的衍生商品盘口注入庞大的保证金。由于无法为一些投资性质的交易补仓,公司被迫在亏损的情况下结束部分交易盘口。从10月26日至今,公司的累计亏损大约是3.9亿美元。公司也正在结束其余交易盘口,估计这方面的亏损约为1.6亿美元。亏损合计约为40多亿元人民币。

  中国航油为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旗下的控股上市公司,上市地点为新加坡,为新加坡交易所龙筹股(中国企业)代表之一。

  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总资产122亿元,主要经营航空油料及其他成品油的批发、储存和零售业务,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企业。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核心资产之一,到2003年底,中国航油总资产将近30亿元人民币。近几年,中国航油的业务发展得非常迅猛,就在今年8月,中国航油斥资3亿新元,收购了新加坡石油(SPC)20.6%的股权,成为首家具有完整供应链的海外中资石油企业,被国际市场视为能与中石油、中石化鼎足而立者。

  据报道,新加坡政府对此次事件非常重视,总理李显龙和贸工部长林勋强在接受采访时都指出,当局将会彻查这起事件,让投资这家中国公司的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日前表示,中航油事件如果处理得当,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声誉不会受到影响。他同时坦承,中航油出现巨额亏损的事情令人震惊,因为这家公司享有不错的名声。不过,即使是在世界上最顶尖的金融中心,偶尔也难免会发生这类事件。

  中航油集团的新闻发言人12月7日表示,中航油集团已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国内航空油供应不受影响。即便重组不如预期,中航油集团也会在分公司之间进行调剂,而且中航油集团正在与供应商和银行商谈以确保正常供应航空燃油,因此国内机场不会出现“无油可用”的局面。据了解,中航油集团目前已开始接触中石化,希望中石化暂时统筹所有航空油进口的协议,以避免国内可能出现的航油危机,中石化对此事暂时还没有作出回应。此外,中航油集团还将此前配售中航油15%股权所得的1.08亿美元给中国航油,以便中国航油尽快完成债务重组。

  中航油事件发生后,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及中国海油的新闻发言人也纷纷表示,都没有从事期货油料的投机性买卖。中银国际分析员表示,“无论明年国际油价是涨或跌,中航油至少不会降低航油价格,甚至航油价格很可能‘逆市涨价’形成航空业反哺航油业的局面。”神话:七年轮回冲天而起之后黯然陨落
特别策划:中航油兵败狮城有多少40亿可以重来(组图)
“过河尖兵”中航油与“打工皇帝”陈久霖

  中航油,一个被誉为走出去棋盘上“过河尖兵”的明星国企瞬间濒临破产的边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人们在震惊之余,不免纷纷猜测其巨亏背后的细节和过程,甚至有人说是在交易中中了西方大鳄的圈套。笼罩在事件上空的迷雾恐怕只有在新加坡交易所委托的调查结论出来之后才能完全消散。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和所有在衍生工具市场上发生的巨额亏损一样,中航油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控机制失灵。在此时,有必要回头看一下中航油的迅速起飞的过程。

  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中国航空用油百分之百由中航油集团包办,这其中有33%左右的航油通过进口采购。当时,中航油集团内部有着一个强势的采购部门,远在新加坡的中航油被闲置一边,陷入了停业状态。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陈久霖率领一名助手奉命出任中国航油总裁。当时,陈久霖只带了21.9万美元赴新加坡创业。1997年,中航油开始参与集团对外的进口油投标,并逐渐获得了越来越来多的采购权。中航油在整个中国进口航油的市场份额也由1997年不足3%飙升到1999年的83%、2000年的92%,再到2001采购进口航油160万吨,市场占有率接近100%。2003年,中国航油的净资产已超过1亿美元,总资产将近30亿元。如此业绩,让陈久霖带领下的中国航油,被外界视为“七年奇迹”。

  根据陈久霖与中航油签署的协议,2002年陈久霖年薪为60万元新币,如果公司年盈利1200万元新币以上则按比例提成。结果,2002年中航油的净利润达到了惊人的5793万元新币(折合人民币约2.78亿)。陈久霖因而获得430万元新币的分成收入。陈久霖当年的收入达到了490万元新币折合人民币为2350万元,成为整个新加坡的“打工皇帝”。

  “凭什么靠着一项垄断的经营权,个人可以获得如此高的收入?”外界对“打工皇帝”的质疑声不断,各航空公司也一度因油价过高而对中航油的垄断表示不满。

  2004年9月24日,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向中航油颁发“最具透明度企业”奖。也是在9月,中航油还因股东年度总回报率高达346.3%,名列新加坡600多家上市企业的首位,被新加坡《商业时报》评选为新加坡股市表现第一名。

  然而,就是这个如日中天的中航油,在时隔两个月后,由于投机性的石油衍生品交易造成巨额亏损而申请破产。

  随着油价的持续升高,公司因卖出看涨期权而导致的账面亏损额在不断增加,交易量越来越大。10月份,交易盘口已达5200万桶石油。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10月25日,中航油集团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最终也未能改变中航油“爆仓”的命运。

  似乎是历史的重演,9年前,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巴林银行事件,亏损11亿美元。独白:纵有千千罪 我心坦然对 竭忠为大众 失误当自悔
特别策划:中航油兵败狮城有多少40亿可以重来(组图)
  “纵有千千罪,我心坦然对。竭忠为大众,失误当自悔。”据说,陈久霖在中国航油事件曝光之后,曾将这段心理写照通过手机简讯方式传给朋友们。这位已被停职的中国航油前总裁,自12月8日返回新加坡遭警方逮捕,目前保释在外。在接受采访时,他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违背我个人的意志的,是我完全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我应该是所有人员中最痛苦的一个,我所承受的压力是所有人员中最大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忍心亲手毁掉自己付出心血创造起来的事业。”记者问陈久霖,作为这次事件的关键人物,他从这次事件中得到了哪些教训?他表示,“既有必然的因素也有偶然的失误”。“所谓必然因素,是指我在公司用人方面和监控方面值得反省。所谓偶然因素,是说没料到油价会飙升到伦敦商品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公司在保证金上又恰好跟不上。”他说事件发生后,他首先没有责备其他任何人,而是先反省自己,并为拯救公司做了“不遗余力”的工作。陈久霖说,公司出现巨额损失,他对不起7000名公司股东,对不起同他一道打拼的公司员工。

  中国航油出事之后,有人猜测精通法律的陈久霖在返回中国之后,肯定不会再回来新加坡。很多朋友也提醒他,这次回新加坡肯定是“凶多吉少”,毕竟公司的损失太巨大了。陈久霖却在得到交易所要求他回新协助调查的通知当天就表示,他很乐意回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我有一种义务和责任,回来帮助处理好有关事项,并协助有关方面展开调查。“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项调查,通过这次公司重组,能让中国航油‘蚕蛹破茧成蝶,凤凰涅槃新生’,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总结自己过去的教训,陈久霖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总是在不断的挫折中完善自己。”反省这次铸下这场震惊全球的大灾难,他认为这可能跟自己性格中某些“过刚乏柔”的一面有关。他说,他现在对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的一句名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他说他现在考虑最多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公司的巨额亏损和公司的未来。

  至于他个人将来会面临怎样的命运,陈久霖说,不论今后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他都能面对。

  陈久霖个人简介

  陈久霖出生于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际,陈被派接手管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在陈的管理下,公司一举扭亏为盈,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中国航油的净资产由1997年的16.8万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增幅高达761倍。公司也曾获颁新加坡上市公司“最具透明度”企业。2002年,在新加坡挂牌的中资企业当中,陈久霖以49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1600万元)的薪酬高居榜首,当时被新加坡人誉为“打工皇帝”。2003年10月,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

  中航油董事会今年11月30日发布公告,中止陈久霖新加坡公司总裁和执行董事的职务。苦果:急功近利的浮躁导致兵败狮城
特别策划:中航油兵败狮城有多少40亿可以重来(组图)
  专家分析,如果赌赢了自己也能获利,输了却由国家买单,那么企业的管理人自然乐此不疲。由于这种行为属于违规行为,赔得少就自己兜着,心存侥幸,直到实在兜不住了,巨额损失也就很难挽回了。中航油或许就是因为在期货投机上尝到了甜头,结果把整个公司都赔进去了。

  事实上,不论是考虑国家政策还是中航油内部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中航油都不应该面临如此命运。

  据上海源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介绍,按照我国现行制度,仅有7家央企被允许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在国际期货市场上从事期货交易(中航油尚不在其中),“而中航油此次的失利完全是因为它从事了以获利为目的的投机交易,同时仓单数量大,方向还反了。几重罪过加身,它不死都难”。

  其实,为满足国内大型企业正常经营的需要,又有效防范风险,有关部门在2001年发布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对从事高风险交易进行了严厉甚至苛刻的规定,基本上将业务限定在套期保值的范围。同时还要求获得经营资格的企业建立严格有效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据悉,中远、建行等国企在新加坡的分支机构均建立了相关的内控机制。比如,中远的投资总裁的资金权限仅有500万美元,而建行新加坡分行衍生品交易损失一旦达到100万美元就要强行止损。不久前,在香港的一家中资公司就因为3500万美元的衍生产品亏损而被国资委通报。

  抛去这层不说,仅在中航油内部也有严格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

  根据中航油内部规定,损失200000美元以上的交易要提交给公司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评估;而累计损失超过350000美元的交易必须得到总裁的同意才能继续;任何将导致500000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将自动平仓。中航油共有10位交易员,也就是说,损失的最大上限是500万美元。

  “可是由于中航油在去年底采用的是卖出看涨期权这种收益不大却风险很大的交易方式,因此一旦油价走向与中航油的预期相反,则中航油面临的风险就将被成倍放大。”一位资深期货界人士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卖出看涨期权是金融衍生产品中风险最大的一个品种,目前国际通行的美式期权规定,持有看涨期权的交易者可在行权期到来前、在规定的行权价格许可范围内的任意时间、任意价格行权,如果他不行权,损失的也仅是保证金;相反,出售看涨期权的交易方则随时可能被迫承担因交易对手行权而产生的损失。所以在国际上除摩根大通等大投行、做市商外很少有交易者敢于出售看涨期权。

  “另外当中航油发现方向做错后,也没有买入看涨期权以对冲风险,减小损失,这点令人十分不解。”该人士分析认为,是不是因为仓位过重,造成后续资金不足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中航油后续资金充裕,它的损失应该不大,可能就是一点保证金而已。”但真相究竟如何,中航油为何在行权价位前没有及时止损就只能等到新交所及集团的报告出来后才能了解事件真相。”

  从公开资料看,中国航油是2003年获得从事境外衍生品交易资格的。从公司的亏损额和引发的诉讼看,业界普遍猜测中航油很可能在从事高风险的场外期权交易,仓单的量也非常大。作为期权的签发者,公司事实上处于一个风险被成倍放大的位置。应该说,从事这类期权交易本身就违反了有关规定,何况规模如此巨大。进行这些明显违规交易的动机到底何在?会不会与高管的个人利益存在联系?其中有没有涉及到违法行为,让人生疑。

  据报道,中航油有一个由专职风险管理主任和风险控制专家组成的队伍,理应制定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一整套交易对策,但为何这一机制没能生效?是不是企业的决策者在关键时候置现存的机制不顾?据透露,公司曾通过衍生品交易获得过1亿美元的可观利润,是不是这种甜头让原本尚存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机制渐渐失效?公司曾向集团借款1亿美元用来弥补亏损,损失已到如此程度,为何仍置风险于不顾?另外,公司总裁陈久霖同时兼任集团副总经理,这样的人事安排相信也是内控失灵的原因之一。

  有知情者分析,中航油去年的年报之所以如此漂亮(2003年年报盈利5427万美金)可能是因为在去年下半年它们收取大量的期权保证金,从而增加了投资利得,“去年种的苦果今年就成为了致命的毒酒”。

  对此,中航油方面表示不会在调查结果最后出来前发表任何评论,但他承认中航油违规从事了油品投机交易。

  中航油自1990年代在陈久霖率领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从一家小型贸易公司发展到中国石油业的第四大巨头。

  “他们可能想拥有更大的成就,希望得到更快的发展。不论国家还是企业,其发展的最初阶段必然是快速的、跳跃的;可是当进入一定阶段后,跳跃式发展就不可能了,这个阶段国家或企业应该追求的是长期平稳健康的发展。这是真理,可陈久霖及其团队忘了。”有同行感叹道。他认为,中航油的10个交易员不太可能进行如此大胆的违规交易,能够允许中航油交易员违反公司粉线防范规定的必然是中航油决策层或决策层中的个别人。反思:制度的缺失和另类企业文化
特别策划:中航油兵败狮城有多少40亿可以重来(组图)
  中航油巨亏性质无疑更为严重。首先,中航油石油投机所造成巨额亏损高比例属于国有资产,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将为此“埋单”。在更深层面上,这一丑闻引发了境外上市国资控股公司公信力危机,影响极其恶劣。

  反思一:制度的缺失

  2001年,中国证监会联合原国家经贸委、外汇管理局等部委发布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同年,证监会又发布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外汇管理操作规程(试行)》。

  目前,国内共有26家企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资格。对于获得资格的企业,《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都明确规定“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规定企业“应当建立严格有效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要明确规定境外期货交易的决策人员、交易指令执行人员、资金管理人员或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不得交叉或越权行使这些职责”,通过“授权制度、套期保值计划、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制度、报告制度、合规检查制度”等多个方面对风险进行防范,并且对交易的品种、持仓量、持有头寸的时间等作了明确的限定。“只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去做,将其作为保值工具,不去做投机,风险会很小,而且还会帮助公司锁定利润,降低成本风险”,一家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国企高管对记者说。

  “然而,尽管中航油是中航油集团绝对控股企业,但由于其是在新加坡注册并上市的,并不在上述办法约束范围之内”。格林期货首席分析师于军礼对记者说,对于海外中资机构在境外从事期货交易,除了接受所在地监管和股东的监控外,国内对其该如何监管还不明确。“中航油巨亏的原因是在新加坡纸货市场卖出了过多的看涨期权。”从亏损的数字来看,卖空的数量远远超出了中航油的正常经营规模,是明显的投机行为。具体而言,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以5%的保证金放大20倍持有合约,中航油5.5亿美元巨亏意味着其“豪赌”了约110亿美元合约,而且在交易过程中充当通俗所称“死空头”,没有“空翻多”进行“对冲”。

  期货业资深人士李磊分析说,作为进口商,中航油应该买入看涨期权以锁定采购成本,回避油价上涨的风险,而卖出看涨期权实际上是在投机做空。而且,卖空期权的收益有限,只是一个权利金,但是风险却无限大。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在连续发生亏损的情况下,中航油为何不及早止损出局,以至酿成如此巨大的亏损?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期货证券研究室主任廖英敏分析指出,中航油事件的本质原因既不在制度的缺失,也不在监管的失灵,而在于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不是个人的权力太大,如果不是执行政策的人对规则极端的漠视,怎么能制造出这么大的亏损?当初,同样是在新加坡,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因为给交易员的权力过大。

  反思二:另类企业文化做祟

  在技术层面上,中航油“豪赌”惨败原因就这么简单。但是,透过层层表象,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于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另类企业文化应该为中航油丑闻承担较为接近本质的责任。所谓另类企业文化就是,在国资企业中,存在一种与现代企业制度不匹配、不融合的企业文化,导致公司即使形式上建立有法人治理结构,实质上仍由不受制约的意志决策运作大事,或者是“一把手”说了算或者是其他形式,它令现代企业得以存续的国际公认与公用的游戏规则流于摆设。

  另类企业文化有土壤成因,究其根源,它来自于超越公司规则的人事安排授权。就中航油丑闻而言,其控股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无疑难辞其咎。按照国资管理部门的规定,为规避石油现货价格风险,数家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从事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至今未允许任何企业涉足投机性石油期货交易。中航油虽为在新加坡上市公司,也理应受到约束。中航油2003年即进行石油期货投机,但种种迹象显示,母公司没有对境外上市子公司行为进行实质性控制。由上而下的另类文化如脱缰野马,连体制内规定也不放在眼里。

  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上市公司从事高风险投资往往设有专门委员会进行风险控制,表面上,中航油也设立有类似机构,并对期货交易员规定有止损数额,如果真按照纸面规章执行,其损失总额将锁定在数百万美元。但在个人意志说了算另类企业文化之下,权力掌控者的赌博冲动根本不受制衡与遏制,令制度黯然失色。

  中航油巨额亏损国有资产令人愤慨,至今,责任相关方面没有说一句道歉的话,连情况说明也没有。无疑应该对这一丑闻进行问责惩处。由中航油引发思考,更让担忧的是,如果国资上市公司(包括境内上市公司)视公司治理结构为摆设的另类企业文化得不到改变,类似事件将不断发生。活生生的教训表明,国资控股公司落后的企业文化正在阻塞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之路。惟有文化变革和制度建设齐头并进,这些企业方能克服致命弊端,国有资产才能得到有效保全。

  中航油丑闻为试图通过境外上市方式,改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改良设想提供了一个反面案例。实现国企再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真正路径在于进行脱胎换骨式企业文化变革。在国资控股公司囿于与现代公司规则不相容的另类文化干扰,无法治理达标之前,还是不要吵着嚷着要境外上市的好!

  (声明:人民网“特别策划”稿件,未经特许,任何网站(含已经获得常规新闻转载授权的网站)请勿转载。)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