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消除顾虑 搞好经济普查(经济视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05:2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朱剑红

  一次和平时期的重大动员

  被国务院领导称为“一次和平时期的重大动员”的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正在全国范围内紧锣密鼓地进行。

  之所以称为“重大动员”,首先是因为它涉及范围广———其对象可能涉及我国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约500多万个法人单位、700多万个产业活动单位和2300多万个个体经营户;所涉及的经济总量预计将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5%以上,沿海地区可能达到90%。其次是参与人员多———全国共动员了近1000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将耗资几十亿元。

  这项如此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的何在?

  经济普查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查清我国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家底”。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介绍,这次普查特别要注意彻底摸清第三产业情况。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这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物质生产部门、轻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结果。从统计工作上看,第三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方法也很不完善,漏统问题可能比较严重。这项国情国力调查不仅利国———为政府宏观决策、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提供依据,而且利民———对企业和个体户的经营活动也非常有用。

  “两种顾虑”阻碍普查

  从去年11月以来就启动的准备工作情况看,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还没有得到全社会广泛的理解和支持。李德水局长认为,有两种顾虑更可能成为整个经济普查工作成败的关键。

  一是调查对象有思想顾虑。据国家统计局介绍,在准备阶段,普查人员要摸清被调查户的基本情况,为普查登记做准备。然而,这成为最难的一件事!虽然各地绝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能积极接受调查,但少数单位,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拒绝配合,甚至将调查员拒之门外。“门难进、脸难看、态度恶劣、不讲真话、敷衍了事、随便说一个数”等现象不在少数。

  二是统计部门本身产生了思想顾虑。有些省、区、市的统计部门通过前一阶段的初步摸底,特别是单位清查之后,发现经济普查的结果可能与该地区的年报数、定报数有较大差距。其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去统计数据水分较少,由于经济发展太快、统计工作跟不上而漏统较多的地区,这下要冒出一大块。例如沿海某省,在单位清查中发现,规模以上的单位数量比现有年报、定报数量大大增加,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了91%,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增加了38%,批零贸易企业增加385%。另一种情况是过去的统计数据水分较多的,普查后可能水落石出、原形毕露,无法交代。有些地方的政府不能正确处理这种情况,要求统计局搞好经济普查数与年报数、定报数的衔接,要差不多、过得去,甚至提出要人为地修改、矫正普查数据。

  李德水担心,如果被调查户对经济普查的意义认识不足,总是心存疑虑不肯配合,那么,在正式登记时填报数字会大打折扣,汇总的数就会严重失真,普查数据质量将无法保证,普查工作将失去意义。至于一些地方政府人为修改矫正普查数据的行为,更是危险!“如果强调与年报数一致,我们何必要这样兴师动众地搞普查呢?这不多此一举吗?”

  代表政府郑重承诺

  只有得到真实的数据,才能有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成功,因此,当前如何突破难关,迎接最后的冲刺,成为当前经济普查工作的难点、热点和焦点。

  对于被调查户的疑虑,李德水提出要用两个“必须”来消除:必须宣传解释经济普查的意义、必须对广大普查对象作出承诺。其实,今年9月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这就是国务院对调查对象作出的庄严承诺。

  据李德水局长介绍,国际统计界普遍认为政府统计或官方统计(包括普查)工作有两大支柱。一是作为政府统计或官方统计具有法定的强制性,调查对象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调查。二是统计部门必须保护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如果没有这一条承诺,统计工作包括普查是很难做好的,这是国际上多少年的经验总结,也是统计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国家统计局和普查工作者也向被调查户作出郑重承诺,为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保密,保护被调查者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同时,《条例》还规定,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因此,任何单位包括工商、税务等部门,检察院、法院等,都不能把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为了实现承诺,还要有一些措施作保证。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各级各地普查办不得将经济普查中获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提交或透露给其他有关执法单位。谁透露出去谁就是违法。李德水强调这是一条铁的纪律,是政府统计信誉的根基。

  《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14日 第六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