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呕心沥血数十载 2004年喜看青岛港大巨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07:55 新华网

  > 新闻中心 >> 标题新闻呕心沥血数十载 2004年喜看青岛港大巨变( 2004-12-14 07:55)山东频道

  新华网山东频道12月14日电 (记者张荣大王宇)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既是一篇需要创新的大文章,又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青岛港这个国有特大型港口企业十多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拜读了一篇搞好搞活、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范文,并使这个比较沉重的话题谈论起来变得轻松愉快。

  常胜将军 呕心沥血

  十多年前,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港年吞吐量仅有2000万吨,集装箱年吞吐量也不过2万多标准箱。而到2004年12月3日,青岛港当年吞吐量猛增到1.5亿吨;到11月2日,集装箱当年吞吐量一举完成425万标准箱;并已累计为国家净增108.2亿元优良资产和上缴国家各种税费54.8亿元。

  青岛港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很多,但人们都称赞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是一位常胜将军,他为青岛港的改革与发展立了头功。常德传1968年由大连海运学院毕业后,从装卸工一步步干到局长,造就了勇于决策而又避免失误的胆量和魄力。1989年他从局党委书记转为局长后,借青岛港由交通部下放地方管理之机,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劳动、工资等制度的改革,使青岛港旧貌换新颜。

  常德传领导1.6万名员工咬定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不放松,发誓要搞得像模像样,不仅要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也要让职工的生活越来越好。他硬是说到做到了。

  他屡屡抢得青岛港大发展的先机,举全局十年之力,完成了主战场从老港区向前湾港区的转移,开辟了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的广阔天地;历经4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用超常规的建设速度分五期建设了32座180万立方米油罐,把黄岛二期油港由一条“虫”变成一条“龙”;1995年,抓住日本神户大地震港口陷入瘫痪的机会,与中远集团合作开展国际集装箱大中转,使青岛港成为我国沿海第一个进行国际集装箱中转港。

  常德传始终坚持“员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的原则,努力把青岛港建设成为一个充满亲情、人气旺盛的大家庭。他视职工的岗位为命根子,划定了一条硬杠杠,谁让职工下岗失业,就先叫谁下岗失业。虽然全局先后转岗分流上万人次,2003年又缩编1700多人,却没有将一名员工推向社会,实现了人人有岗位,人人创效益,2003年员工人均收入达4万元。为解除员工最大后顾之忧住房问题,十多年共购建了近7000套房子,人均居住面积由4.5平方米增长为现在的28平方米。候工室、浴室、食堂等都今非昔比。广大职工成为港口改革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常德传荣获了全国首届“创业企业家”、“新世纪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国百名杰出企业文化功勋人物”和“我国首批高级职业经理人”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全国十届人大代表。

  万众一心 兴港富港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这句与青岛港共存亡的誓言,铭刻在万名青岛港人的心中,变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

  10多年来,青岛港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新港,改造了一个百年老港,拥有了中国大陆港口中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最大的原油码头、最大的矿石码头、国际一流的煤炭码头及规模最大的EDI中心、构筑起集装箱、煤炭、石油、矿石、粮食五大发展优势,成为我国最大的集装箱国际中转港、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重要的煤炭出口基地、北方最大的矿石中转基地,昂首跨入世界亿吨大港行列。这一切都是万名职工团结一心、兴港富港的结晶。

  责任编辑 魏晓萌

  【推荐给朋友】: 【关闭】(山东频道)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