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防止“软着陆”落在坡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08:38 南方日报

  声音

  林羊文心

  从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出来的数据看,中国经济“软着陆”的轨迹日益明显。

  关于中国这次宏观调控,从效果看,政府给经济“降温”的意图确实获得了成功。而近一个时期各种渠道透露,明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极可能采取“双稳健”的形式,换句话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被稳健的财政政策所取代。“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经济学概念的“紧缩”政策肯定是有区别的,但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比较,其收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这也就是说,明年中国经济继续“降温”可能是一个大趋势。

  现在需要关注一个实质性问题。中国经济“软着陆”之后怎么办?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方面的问题,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是没有人注意的,但是1997年下半年以后,随着买方市场、通货紧缩趋势的出现,中国经济第一次遭遇了需求不足的阻击。在此之后漫长的五六年里,我们其实一直在与需求不足这个可怕的“大虫”作斗争。去年以来,需求不足、通货紧缩趋势的阴影开始隐退,社会投资、居民消费逐渐“升温”,中国呈现新一轮的自主增长局面。但是,我们能够说需求不足这只“老虎”已经死了吗?

  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不足不仅仅是微观层面无法战胜的症结,也是宏观层面需要长期注重的难题。现在人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有钱没赚钱的项目。此意何解?答案就是,没有需求。从个体讲是这样,从经济的整体也就是宏观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非常充沛的,但需求的制约也并不是一点痕迹都没有。由外向内看,2004年是28年来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世界贸易也空前活跃,全年增长率可能创纪录地达到9.1%,世界经济的繁荣给中国经济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超过30%的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内需是否和外需一样强劲呢?回答却是不肯定的。从投资、消费两大内需因素看,投资的加速增长非常明显,这与中国经济现行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投资饥饿症”有极大关系,这不是正常的现象,也是政府需要治理的问题。而消费这个通常被人们更为重视的最终需求因素,却没有往昔“好年景”的风采。

  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在“踩刹车”的同时“油门”不能关掉,“熄火”再启动风险大、成本高。这次宏观调控一直强调“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是完全正确的。要想中国经济“软着陆”不落到坡上,更不是落到泥滩里,必须在“有保有压”上有好的作为。政府“有保有压”所指是薄弱环节和投资膨胀行业之分,我们在此所指的内涵是有一定延伸的,“保”的应该是消费、社会投资,“压”的应该是制度内的投资。当然,这种“保”、“压”概念的区别是有操作困难的。但不管怎样,居民消费的需求不宜“制动”,而应进一步“润滑”。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既要鼓励消费需求合理增长,以替代投资需求受制约的部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又要着力改善投资——消费比例关系畸型的现状,为解决投资盲目扩张的体制机制冲动问题创造条件。

  摘自《学习时报》2004.11.29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