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联合早报》:华文教学应重视汉语拼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09:39 新华网

  文/贺笑萍

  最近,新加坡的议员们在辩论的华文教学改革报告书指出,今后的华文课堂教学将进一步强调会话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切中时弊的举措。

  毋庸讳言,华文会话和阅读能力偏低是目前新加坡学生,乃至青年一代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言为心声,很多学生却无法用华语表达心声;读书看报,很多青年人根本享受不到阅读华文报刊的乐趣。

  识字量不够是阅读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搬掉这个“拦路虎”最有力的武器是“汉语拼音”。遗憾的是,作为华文教学基础之基础的“汉语拼音”在新加坡的华文教学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生虽然从小一就开始学汉语拼音,但真正能够掌握并运用到华文学习中的却寥寥无几。

  笔者接触过从小一至中四等各个年级的学生,发现很多学生根本说不出声母、韵母和声调,阅读时不断遇到生字,给加上汉语拼音后,依然读不出来。不论是特选学校的优秀生,还是邻里学校的普通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样的问题,汉语拼音教学的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把学好华文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汉语拼音这丛树根扎得越深,树才有可能参得越高。所以,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应该成为每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一名华文补习教师在为一名中二学生补习“理解问答”时,她要求该学生把短文朗读一遍。不料,生字实在太多,该学生憋了半天也没读出来,老师便让她的女儿读给她听。当刚升小三、年仅9岁的女儿却能一字不差、非常流利地读完。

  原来,这名小女生是去年在中国读完小二后,来这里插班再读小二的,现在虽然刚读完小三,但她的识字量已接近成人,成人的报刊她基本都能自行阅读。

  最初,她也有很多字不认识,但因为掌握了汉语拼音,每遇到不认识的字,她就自己拼、自己读;久而久之,识字量越来越大,能读懂的书越来越多。从中感受到的乐趣使她越发对书爱不释手,以至于阅读课外书成了她的一大享受,她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远远超过同龄孩子。

  虽然我们不能肯定每一个学好了汉语拼音的学生都会达到这样的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学不好汉语拼音,就一定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如果我们要在下一步的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会话和阅读能力,就必须强化汉语拼音教学。

  笔者在中国做过多年华文教师,当时时常听到一种说法:要讲基础教育,最好的还是咱们中国。因为没有比较,笔者对此说法很不以为然,甚至怀疑这不过是一些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罢了。但来到新加坡,尤其是孩子进入政府学校读一年级、学汉语拼音后,笔者才对此说法产生同感,仅以汉语拼音为例,中国的汉语拼音教学就远比这里严格得多,扎实得多。

  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专门学汉语拼音的,教学大纲有明确的规定。一个月后,学生必须达到这样的程度:会正确背诵、默写所有的声母、韵母(包括单韵母、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会自行拼读音节,并且要迅速、流畅。

  为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认字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们使尽浑身解数强化学生的汉语拼音能力,月底的总考核更是非常严格,每个学生必须过关。

  早在开学之初,学生和家长就知道了汉语拼音月底考核的总目标,所以他们早早就把所有的字母制成小卡片,天天读、天天练,直至达到1分钟内读完所有字母的要求;把音节做成小卡片,天天拼,直至考核时能够达到张口就来、毫不迟疑的程度。考核过后,哪个学生不过关,哪个学生就要补课,直至过关为止。

  严师出高徒。没有高标准严要求,自然就没有过硬的基本功。相比之下,本地的汉语拼音教学就宽松得多,很多学生不会汉语拼音、无法自行阅读、以至于厌恶阅读就不足为怪了。

  也许有人会担心:这岂不是又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其实不然,强化汉语拼音教学并没有额外增加教学内容,只不过要求的标准更高罢了。目标定了,达到目标的过程却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花费心思,用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这个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对于一些最基本的功夫,如汉语拼音、数学的九九表等,即使下苦功夫,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艰难也是值得的。因为通常情况下,越是来之不易的东西或技能,越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越会更多地发挥效用。

  如果把求学的经历比作一条河流,把学基本功、打基础的艰难环节比作石头,那么,那些在我们的记忆中掀起美丽浪花的地方不正是石头的所在之处吗?(来源:华声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