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家”真迹首现拍卖场 1980万创纪录成交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13:15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张舵)中国元末画家倪瓒的一幅《江亭山色图》13日在“2004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上以1980万元人民币成交,这是“元四家”真迹首次出现在中国内地拍卖场上,并创造了倪瓒个人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在中国绘画史上,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被称为“”元代四大家”,其作品传世甚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一件,上海博物馆收藏两件,故宫博物院收藏六件,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四件。 中贸圣佳公司此次上拍的倪瓒《江亭山色图》为水墨纸本,品相完好,完整如新,流传有序,被文物收藏界称为重大发现。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徐书城说,这是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二十年来出现的惟一一件“元四家”真迹。因此这件拍品最终也以超出其估价(800万元)1000多万元成交。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家业殷富,一生不仕,以诗文书画“自娱”。他在绘画方面广泛吸收了五代、北宋水墨山水画成就,使诗、书、画有意识地融为一体,各具风貌,开创了一代新风,形成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派,对明清两代,乃至现当代画坛都起到极大的影响。 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文人画”肇始于北宋的苏轼、米芾等人,演化到元代而臻于成熟的境地;特别是文人水墨山水画,从元初的赵孟頫到所谓“元代四大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及倪瓒(云林),堪称得山水画史上崛起的第一个高峰。 倪云林的山水画,和黄公望等其他三家一样,都是继承并发展了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开创的山水画格法。这种由宋人开创、元人继踵的所谓“写意”画风,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审美因素便是所谓“皴法”的结构形态。倪云林画中的“皴法”是根据他个人的审美好尚而独创的一种方锐转折线条所构成,他又喜用干笔俭墨,遂显得更为“草草”,更具有高雅之趣味。 当代学者陈师曾曾指出:“元代之绘画,概为宋及于明清过渡之桥樑。”(《中国绘画史·元朝之绘画》)。他的这句话指明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实:即元人的“写意”画风,是介于唐宋人的“写实”绘画和明清人成熟的“写意”形态之间的过渡。 从宋元到明清绘画历史的基本趋向,便是从“写实”进化、过渡到“写意”的必然历史规律。而不论中外,“写意”较之“写实”乃是一种更高级的历史形态。西方从19世纪晚期开始,也是从“写实”(具象)逐步经过“印象派”演变为以“抽象派”为主的现代艺术。这个历史性的变革,正类似于我们从宋元演化到明清——从“写实”进化到“写意”的审美历程。 徐书城说,我们今天欣赏倪云林的画,正象观赏西方现代的“印象派”艺术一样,就其美学性质而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种现代性质的审美意识的产生,我们至少要比西方人早了五百年。 据中贸圣佳拍卖公司介绍,《江亭山色图》作于明洪武五年壬子(1372年),倪瓒六十九岁,离他去世仅两年,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春山图》作于同年,但尺幅却比故宫博物院的《春山图》大多了。《春山图》仅为张幅不大的失群册页,而《江亭山色图》高94厘米,宽44厘米,十分可观,更显珍贵。此图章法平整,结构谨严,笔法以披麻皴与折带皴间用,干笔钩皴,可算倪瓒极晚年的代表之作。 此画是倪瓒为一位与他修养相似,嗜古尚义,笃于友道,精于医术,隐居不图名利的高士所作,并配以长诗,所以是一幅极其完美的“文人画”。 这件艺术珍品流传有序,钤盖的“焦林”、“观其大略”两方印章,即证明曾经被著名收藏家梁清标收藏。 梁清标(1620?-1691),直隶正定人,生于明泰昌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年,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入清官至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家有“秋碧堂藏书”,文物收藏颇丰,宋赵佶的《柳鸭芦雁图》曾经被其收藏,钤盖了“焦林”印章;元赵孟頫的《吴兴清远图》也曾被其收藏,钤盖了“观其大略”印章。 此画钤有“云间王鸿绪鉴定印”,王鸿绪顺治二年生,雍正元年卒,江苏华亭人,康熙十二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累官左都御史、户部尚书,深于史学,家有“敬慎堂藏书”。此画还钤有“梦砚斋藏”印章,梦砚斋即唐树义,乾隆五十八年生,咸丰四年卒,贵州遵义人,道光举人,由湖北知县累擢布正使、湖北按察使,梦砚斋为其藏书室名。 据悉,这幅《江亭山色图》早有名传。解放初期,我国顶尖级的书画鉴定家在文化部文物局供职时,就曾经为征集此件国宝,致长函联系,但因种种原因未果。 目前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由米芾的《研山铭》在“2002年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上以2999万创造的。(完)(北京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