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为货币政策“松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16:1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14日电最新一期的《财经时报》刊载评论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的货币政策走向将有如何变化?特别是2005年稳健的财政政策确立后,货币政策会为此而做何种调整?近日召开的央行会议有了明确答案:2005年中国仍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由此,中国终于实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双稳健”。

  文章指出,在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中,物价,即通过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是央行的核心职责。但物价又不是央行一家政府部门可以独立掌控的,财政政策对此影响甚大。如2003-2004年,中央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为了“增长”而长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难免产生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的滞胀局面,也极易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

  文章称,近三年长期国债的发行量,也显示了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的过渡:2002年至2004年国债发行量分别是1500亿元人民币、1400亿元人民币和1100亿元人民币,依次递减,且递减幅度加大。这是政府为积极财政政策有步骤淡出而精心铺路。

  文章称,从表面上看,目前物价的最高峰已经过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经历了今年三个季度高位运行之后逐渐趋稳。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比9月回落了0.9个百分点。有关部门预计11月、12月将继续这一趋势。但是物价上涨仍面临较大压力。当前,粮食价格上涨所造成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相当部分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最终会以成本推动形式传导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去。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也开始“补涨”,涨势高过粮价。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居民对通货膨胀预期也在提高,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容小觑。

  文章指出,现在面临的矛盾是,目前货币投放量偏低,按照计划今年人民币要新增2.6万亿元的贷款;从未来看,在现有市场和体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宏观经济的发展会给政策的调控带来“挤兑”效应和“两难”境地,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需要各方面配套的协调递进。因此不难预测,2005年央行在金融企业改革和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上会有大文章可做。(林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