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专家眼中的2004年:中国在务实中进步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10:12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12月15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05年中国社会蓝皮书》中,有一份名为《发展与稳定:百名专家看社会形势及其前景》的调查,集中了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百余名专家的观点,描述了他们眼中2004年的中国社会状况和他们对中国未来几年的预期。 对此,《中国青年报》记者请该调查报告的执笔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博士陆建华对此进行了一番解答。 【调查对象为中高级技术专家】 本次调查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2004年10月至11月期间组织的,获取了104份成功问卷。和以普通民众为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相比,本次调查更多地反映了中高级专业技术专家对2004年~2005年社会形势发展特点和走向所持的基本判断。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 调查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对2004年社会形势的基本判断;对2004年社会形势的成就和问题的评价;对中国社会未来5年~10年基本走向的看法。 调查显示,被访专家中有91.3%的人认为,2004年社会形势“比较稳定”,而在2003年年底进行的同类调查中,持这种判断的专家比例是79.8%;同时,认为社会形势“不太稳定”的专家比例在2004年是7.7%,在2003年是13.8%,下降了6个百分点。只有10%左右的专家对本年度社会形势总体状态持负面评价。 显然,对2004年社会经济领域发展情况持明确看法的专家比是有所增加。专家们对2004年经济社会领域发展情况总体上是满意的,这支持了他们对社会形势总体态势的肯定评价。 【政府强调保护困难人群获得专家高度评价】 在2004年社会经济各领域工作中,政府强调对困难人群的保护获得专家空前高的肯定性评价。在2003年的调查中,有9.2%的专家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成就,而2004年,这一比例增加到55.8%,增加了46个百分点。 2004年,政府对民工群体、农村务农群体、上访群体、城镇低收入群体、下岗失业群体以及退休人员群体高度关注。一些具体政策措施的落实,更使这些人群获得切实利益。 2003年,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项获得的专家认可度最高,达到47.7%,而2004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在专家认可度中排名第二,这显示出专家对2004年4月正式启动的新一轮宏观调控给予肯定评价。2003年~2004年,被专家认为最有进展的两大领域,也是事关国家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但侧重点的转移透露出政策重心的变化。 【最令专家忧虑的是“三农”问题】 最令专家担忧的是“三农”问题。不过,专家们也注意到,中央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在缓解“三农”问题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此外,专家对腐败问题和城乡差距扩大也表示出忧虑。在经济领域,局部过热的问题经过宏观调控的治理,初步得到遏制,专家对这方面问题的关注程度低于2003年。 【“新领导集体的务实精神”受推崇】 哪些积极因素影响了2004年的中国?72.5%的被访者视“新领导集体的务实精神”为最主要的积极因素,显然,专家对新领导集体的务实精神予以高度评价。 2003年,有12.8%的被访者视“公众承受能力的提高”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积极因素。2004年,这一比例下降为5.8%。 哪些消极因素影响了2004年的中国?在评价影响2003年社会形势的主要消极因素时,“经济发展中的部分隐患”被40.4%的被访者确认,2004年,这一比例下降为37.5%;而“部分民众的利益损失感”在2004年的调查中的比例,比2003年(34.9%)略有上升,为37.5%。 许多被访者认同人事制度改革,期待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城市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有所突破。 【专家们对改革的进展和期望】 专家对改革的进展和期望,一直是他们判断社会形势状况的重要依据。调查显示,人事制度改革依然被最多的被访者认同,2003年,这一比例为23.9%,2004年,这一比例为24%。 其次,分别有15.4%的专家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在2005年应该有所突破。户籍制度改革在2003年有很大进展,但离现实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另外,金融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与管理机制的改革、决策体制的改革、社会危机应对机制的改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记者:陈娉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