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政府一厢情愿变成群众热情向往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11:06 新华网 |
贵州省绥阳县蒲场镇进行旧城改造,拆除旧街红线内建筑9.1万平方米,退出旧街红线内宅基地1.1万平方米,建成“三纵七横八区域”的新集镇。整个拆建工程涉及1132户5280人,历时2年,但至今无一人上访,而且还形成了“邻帮邻,户帮户,干部帮群众,群众帮干部”的和谐氛围。 最近,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到蒲场现场调研,他指出,蒲场小城镇建设,1000多户拆迁户没有一户上访,这是因为镇党委、政府是真正为老百姓改善居住环境和经营环境,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 原蒲场镇老街有1700米长,却只有6米宽,但又是绥阳、正安、道真等县通往遵义市区的咽喉。由于街道狭窄,过往车辆多,人车混行,一到赶场天,一堵就是几个小时,既严重制约了交通,也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 蒲场镇党委、政府进行旧城改造时,立足“思想工作开路,群众意见为先”的原则,规划前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起初,有80%的群众不愿拆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没钱新建;二是担心损害自己利益;三是怕引发新的矛盾。由于蒲场镇街上房连房、屋挨屋,房中有房、屋中有屋,矛盾较多,有的还是土改、大跃进时期遗留下来的矛盾。经走访了解,其中情况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就有31户。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镇里的8名班子成员分工包户,包做思想工作,包搞困难协调,挨家挨户上门面对面谈心交流,并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处理。镇党委原书记易道辉包郭安华家,他家的房子土改时政府给其保留下来,大跃进时又被拿出来做集体食堂,后又被当时的村支书廉价买下。1980年以来,郭安华多次反映要求归还其产权,但一直未果,这次碰上旧城改造,坚决不同意拆迁。易道辉5次上门做工作,多次找当事人协调,终于把积时几十年的问题圆满解决,化解了积怨,当事人高高兴兴同意拆迁。拆迁前,镇里还选了120名群众代表,到小集镇建设启动较早的遵义县新舟、虾子等镇参观学习。3个多月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使老百姓切实认识到了党委、政府是在为他们办好事,从而使政府的一厢情愿变成了群众的热情向往。 拆建开始后,对涉及拆迁的1132户,全镇85名干部每个包10户左右,认真帮群众解决好借款、贷款和处理邻里纠纷等实际问题。同时,充分发挥村组党员、人民代表的带头使用,使拆迁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拆建中,镇里共投资5000多万元,群众自投3700多万元,使基础设施状况得到了根本转变。 通过拆建,全镇新增商业门面600间,工商税年新增100多万元,群众从破旧黑暗、人均不足10平方米的土木房,搬进了明亮宽敞设备齐全的新楼房,人均居住面积增至50多平方米。拆迁户曹金华深有感触,改造前,住在破旧的木板房里,整天要防火防盗,睡不好觉,他的门面生意一年下来也就赚二三千元,现在,120平方米的五金门面,一年可赚10多万元了。 作者:朱世德(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