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2·13”,不能只有一座城市悲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15:06 中国青年报

  12月13日防空警报拉响的前后,南京的天突然阴了。放下所有的工作,笔者担忧是不是所有的南京人,所有的中国人都为这一个时刻放下所有的工作,因为笔者知道,每年的8月15日,日本广岛市都会停止机关、学校、工厂等一切工作,在钟声和汽笛声中,全城哀悼。

  在担忧之外,更想到:有关南京的这一个纪念日,会不会只被当做一座城市的日子,会不会在南京举城悲鸣的时候,其他人用看客心理围观我们?

  在北方十年,常常有人用一种悲天悯人的语气和笔者说话:你们南京人难道天性软弱吗?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民众死于小股日军———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作家金辉在《恸问苍冥———日军侵华备忘录》中说,一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这样一个情节:3名鬼子把3000名被俘者关押起来,没有锁门,没有戴镣铐,却无人反抗,除了这个幸存者外,全部被杀。

  在这样的批判面前,没有人会止住血压上升,笔者去年曾含愤写下《南京不可辱》一文。今天再次提起这些事情,试图再次告诉“我们”自己:真的有人在把“南京耻辱”单列出来,真的有人面对“12·13”做南京的看客,表现得像一个回避技术高超的绅士———回避“南京耻辱”与“国家耻辱”的关联,回避南京的英勇抵抗……这样的绅士是野蛮的绅士,他们面对南京的悲鸣时,是断不会产生什么共鸣的。

  “12·13”,中国岂能只有一座城市悲鸣!中国的国耻日被某座城市扛着的时候,容易因人为因素的作用,只剩下一座城市的空壳坚持到底。城市的人民、城市的肌体……这些城市的主体部分,在面对一个严峻的话题时表现出向心力不足:12月13日,依然有着灯红酒绿,依然有着圣诞“倒计时”,甚至依然有人说,听见警报声了,真吵。所以,“12·13”,中国不能只有一座城市悲鸣的题中之义,当然包括这样的警示:悲鸣的是城市的人,而不是城市的空壳或者名称。

  《记忆的证明》,这部电视剧剧组全体人员的来宁,之所以在特殊的日子引出南京高贵的伤感;夏淑琴们领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书,之所以让南京和整个正义世界动容,莫不是因为我们尤其需要在纪念精神上的合拍,当出现关于纪念“理念”上的分歧时,总有一股神圣的力量让我们羞愧!

  有人说,应为国耻日纪念活动立法———这种说法是受到了日本“广岛表现”的触动。纪念,本应是法律之外的自觉,真要到了非法律强迫不可的地步,一座城市的悲鸣也许会更加无援。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