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外收购潮正在酝酿成型 中国老板准备好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16:02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企业家》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企业家》。)

  在上汽将要收购路虎之时,英国伯明翰传出了这样一个笑话:中国人收购后生产的第一辆路虎汽车的前边将会有两条杠,以备汽车一旦抛锚,一个头戴草帽的中国人就可以拉车上路。

  “中国老板”在外国企业眼里,难道就是这么个形象吗?

  这两年,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和发展的步伐,空前加快了。一个曾经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出现过的海外收购潮,又正在中国酝酿成型。入世三年,当中国企业真正开始融入全球市场,真正开始与跨国企业展开“主流市场,主流产品”的竞争时,贸易壁垒、资源饥渴、能源焦虑、技术缺乏、品牌弱势……所有这些差距和问题突然显现出来。怎么办?收购国外企业,“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成了许多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全世界的破落工厂和矿山,都在心怀疑虑地看着四处积极收购的“中国老板”。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看不起“暴发的中国老板”,韩国、拉美等地的企业,似乎也心有不甘。在韩国,工会对中国人收购韩国企业曾公开表达过反对:他们会不会是想偷走我们的技术然后搬到中国生产?在曾是欧美资本的投资天堂后又被抛弃的南美,当地政界虽然对来自中国的巨额投资普遍欢迎,但是,在当地商界仍然有一种复杂的情绪。一位巴西企业家对媒体说:大家只是还没有做好接受来自中国的大笔投资的心理准备。

  外国人接受中国老板,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准备”?或者说,中国人给外国企业当老板,需要什么样的准备?所有立志“走出去”、到海外发展的中国企业,必须从现在就认真思索这个问题。

  买下外国企业,不易;买对企业,更不易;买下了,也买对了,接下来怎么管理它,才是真正的挑战。麻烦才刚刚开始。现在大家都在一门心思想着怎么买下、买对,可很快我们就会碰到“娜拉出走之后”的问题:怎么给外国企业当老板。应该承认,在20多年短暂而迅速的成长过程中,中国主要还是在吸引和接受国外投资,靠跨国资本拉动GDP高速增长。据统计,2003年一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只有区区30亿美元,而同一年外资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就达535亿美元。我们练的最熟练的功夫,是“招商引资”,而不是“对外投资”;我们擅长的,是作“世界工厂”,而不是当“中国老板”。

  我们必须反思,并且做好准备——重塑中国企业的形象。低成本,价格战,割喉竞争……,作为竞争对手,这样的形象令人生畏;作为老板,这样的形象更令人拒斥。西班牙烧鞋事件,背后的煽动者是当地的竞争对手,前面行动的是当地失业鞋业工人。并非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还停留在这个原始阶段,但多年在国内你死我活原始竞争中形成的竞争观与生存哲学,在国际市场上是否需要调整呢?

  建立中国式商业伦理。走向世界的企业,必须有自己清晰的能被当地人接受的商业伦理。你在美国企业身上看到的是对股东回报的看重,在欧洲企业看到的是对员工福利、环保的看重。中国企业在20年发展中,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商业伦理,在“五伦”里,一般还停留在“客户至上”阶段,对社会责任、股东回报、员工福利考虑较少。我们曾经为“工人当家做主”自豪,但现在在下岗、裁员上相当“自由”;银行和股市都是“唐僧肉”,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意识相当淡漠;至于对政府偷税漏税,对社区不注意环保,企业管理者自肥腐败,习惯向官员行贿获取不公平竞争优势,这些在不健全的国内市场环境里求生存而养成的不健康的商业伦理,很难赢得所收购的外国企业的尊重。

  寻求文化界的支持。华润总经理宁高宁曾说,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就容易了。的确,好莱坞是美式商业最有效的传播者,韩剧韩流是韩国汽车和电子产品最佳亲善大使,法国在华企业把“中法文化年”贴在了最醒目的地方。中国企业现在太需要这种“软实力”了。

  说起来很复杂,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顾问:在中国的跨国公司。

  稿件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牛文文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