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跃进”为何一再出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6日09:09 南方都市报

  经济人之梁小民专栏

  据《第一财经日报》12月15日报道,国家发改委将联合国家电监会等部门彻底清理电力项目,而国务院32号文件《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意见的紧急通知》也已出台。报道称,今年批准新建电厂的总装机容量为6000万千瓦,而实际开工却达到了1.8亿千瓦,违规开工达1.2亿千瓦。按每千瓦5000元的造价计算,今年开工的电厂若全部建成投产,总投入为9000亿元,其中违规投资为6000亿元,按照发电企业20%的资本金计算,违规电厂投资中来自银行的资金将达到4800亿。

  这两年的电力短缺刺激了电厂热。但这些电厂全部建成后,电力供给又会出现数年前的过度局面,且煤炭价格上升,供给严重不足,能否正常运行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应该说,国家针对目前的电厂大跃进采取必要的调控手段是及时的。

  但这种行政性手段效果如何呢?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三种可能不容忽视: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论上面的政策力度多大,到下面效用就大大递减了;二是暂时很见效,但以后还会反弹,甚至反弹的程度相当大;三是制止了建电厂的大跃进,但仍会出现其他行业的大跃进。从根本上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行政命令并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要真正实现稳定,必须找出屡屡出现的各行业(钢铁、电解铝、汽车以及电厂)大跃进的原因。

  如果企业是产权明晰的独立法人,有自己的完全决策权,而且权责利一致,这种整个行业大跃进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企业用自己的钱去投资,失败了自己要承担完全责任,决策就会极其谨慎。个别企业可能会头脑过热,跃进一下,但决不会所有企业都这样。而且,一旦发现决策失误,企业也会想尽方法补救。市场经济下也会有投资失误或经济过热,但总体上不会很严重,也有自发纠正机制。

  如果去调查一下电厂热中的投资主体,你会发现它们主要不是民营企业。而且,即便有也无所谓,一来民企实力有限,能得到的贷款有限,再热也掀不起大风大浪。二来即使它们失败了,也只是自己损失,不用我们纳税人掏腰包。在现实中能掀起点大浪的民营企业,靠的也是政府的全力支持,比如江苏铁本事件。

  这次电厂热的投资主体,或者说掀起这次大跃进的主力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和创造自己的政绩,有强烈的投资冲动。大建电厂,把本地建成能源基地,是电厂大跃进的动力之一。国有企业也有做大做强的冲动,因为企业大,自己才能牛起来。但能使这种投资冲动变为现实的还是体制,即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参与以及国企对政府的附属地位。简言之,政企没有分开。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小政府,无权干预企业政策,也无权过问银行贷款。但在现实中,政府的权力相当大,可以干预企业决策,让企业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也可以要求银行向自己关注的企业投资。别说国企了,就是民企往往也不得不听命于政府。江苏铁本事件就是地方政府干预下的大跃进事件之一。这次发电厂大跃进,一些地方其实重演了铁本的故事。

  国有企业无论进行了什么样的股份制改造,都没能摆脱政府控制的状况。国企普遍存在所有者缺位,即作为所有者代表的国家起不到所有者应有的作用,经理人实现了内部人控制,掌握了决策权。而且,大多数国企仍处于掌握决策权的内部人控制之下,也没有什么公司伦理结构来约束他们。他们往往会出于个人考虑而作出盲目决策。中航油事件和电厂大跃进,看来是不同的事,其实板子都是一个:国企的产权不明晰和公司经理结构缺失。

  在这两种情况下,做出电厂大跃进的政府也好,国企也好,都可以获得这种投资的好处——职务晋升或其他,但并不承担投资决策失误的责任。错了也就错了,交学费而已,异地做官,风光依旧。一个不承担决策完全责任的人,决策就不会负责任。我不相信这些投资者真看不到这种大跃进的危险,但短期利益的诱惑太大了,哪管以后洪水滔天。

  屡禁而不止的各种大跃进,有其深层次的原因,非行政命令所能解决。这些深层次的改革都不容易,所以采取一点行政命令还是必要的。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深化改革。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