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禁区敢为天下先 2004浙商风起云涌成品牌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6日10:51 新华网 |
日月如梭,2004年渐行渐远,新年的祝福缤纷而至。回首2004,这一年,中国领导层完成新老交替,宏观调控开始释放能量,“科学发展”和“求真务实”构成2004年的基本色调。在浙江,杭宁绍温明星城市升空、浙商群体崛起、廉政风暴、机关效能建设……件件要事,重大变化,将把2004年浓墨重彩地写入浙江画卷。由此出发,在2004年的最后两周,我们撷取12个身边的“蓬勃印象”,为读者精心策划、编辑了20个岁末主题,用来作别我们不平凡的2004年。 即将过去的2004年,是浙商风起云涌的一年。 这一年,从小电器、纽扣等起家擅长实业操作的温州企业跨进了金融经济,当中瑞财团发言人王振涛宣布9家股东企业将用百亿民资撬动金融、实业、贸易三大资本板块时,曾因“温州模式”闻名的浙商再次成为经济界的焦点。而就在年中,由一位化学老师开办的浙江民营企业成为中小企业板第一股,浙江成为今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最多的省份。2004年,浙商在资本市场的游刃有余,让人们看到了他们从手脚创业到脑力发展的一种嬗变。 这一年,是全国能源继续紧缺的一年,电、煤、油主要能源供需全面紧张,这却让有着独特市场眼光的浙商,在全国掀起了另一轮投资风暴:挥师北上采矿“掘黑金”、西进投资兴建水电站、挺进西北淘金石油。2004年,浙商以“敢为天下先”的胆量投资能源,担当起突破行业“禁区”的探路人和先行者。 这一年,浙商创造的瞩目不仅仅停留在国内经济舞台上,在国际市场上,同样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在伊拉克战争还未结束时,浙商便开始大量囤货,瞄准了重建家园的商机。在希腊奥运会上,浙商的气息从坐椅、扶梯、徽章到赛艇,渗透了整个雅典会场。2004年,对全球经济的职业敏感,让浙商将世界各个角落当作了自己掘金的市场。 这一年,在福布斯第6次颁布的中国富豪榜上,20位浙江企业家形成了这份榜单的“浙江群”,十分之一强的气势显示着浙商的实力。而前不久,“胆大包天第一人”王均瑶的逝世,让一位商人的不幸史无前例地上升为全社会讨论的焦点。2004年,曾经以补鞋、弹棉花这些不起眼的生意走遍全国的浙江商人,就这样用他们对财富的新思维、新创造在中国经济轨迹中,划上了浓重的一笔。 古有徽商、晋商,今有浙商。据浙江省工商局初步统计,目前有500万浙江人在省外及世界五大洲创造着财富,而在浙江本省,大约有1/4的人在从事经商活动。这支1000多万人的庞大队伍及他们创造的民营经济模式正引领着中国民营经济去迎接新挑战、新机遇。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今天的浙商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商帮。充满活力的他们正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一部活教材,而2004年则毫无疑问是属于“浙商”的崛起之年。 王荣生·买下油井 突破壁垒勇做探路者 2004年,西北洋安的浙江妇女王荣生一下子成为浙江商界耳熟能详的人物,受关注的原因是她在西部拥有多口油井。从温州走出来的王荣生有着温州商人独有的市场敏锐性,靠卖皮鞋起家的她在火车上,遇到西安大学一位搞地质学的教授,交谈间教授的一句“现在对石油政府开始允许民间投资了”的话,让她被这项投资深深吸引住。于是,她豪爽地投资200多万元买下洋安的三口油井。如今,这三口油井已步入盈利阶段。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荣生的步子也越迈越大,又买下不少油井,酝酿更大的开采计划。 王荣生只是今年投资能源的庞大浙商大军中的一员。在山西,500多名浙江投资者承包了400多个中小煤矿,年产煤达8000多万吨,产煤量占山西省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在中西部,大江大河甚至更多的中小河流都成了浙江民营企业抢占的目标,浙商投资水电的足迹遍布湖北、贵州和四川等西部水资源丰富的省份……事实上,早在两三年前,浙江的许多民间资本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浙商”,他们已不满足于“办一个市场,兴一方经济”的招数,开始在曾经被视为禁区的能源投资领域频频试水。近两年,能源相对紧张,浙江商人更是加紧了投资能源的步伐。 谢伯荣·伯乐商城 边境贸易搭建“桥头堡” “开发边境地带的商贸市场将成下一步淘金的热点。”今年浙江伯乐集团董事长谢伯荣对自己在中缅边境的发展充满信心。他看中云南瑞丽,就是为了在云南姐告边境贸易区设立伯乐商城,将绍兴印染纺织等优势产品打入南亚等地,建立一座通往东盟10国的商贸“桥头堡”。今年7月,娃哈哈集团与达能合资在印尼建厂投产,将其“走出去”的第一站也选在了东盟。而前不久结束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浙商的身影和活力处处闪现。目前仅在云南,就有超过20万的浙商投资兴业,带动了当地105万人的就业。今年8月,在关注了朝鲜7年之时,永嘉商人曾昌飚一举拿下了当地最大百货商场平壤第一百货大楼10年的租赁权,成了又一位喝“头口水”的浙商。 事实上,“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早已不能满足庞大而活跃的民间资本的投资需求。从向周边省份发展到现在,更多的浙商把目光放眼到了边境,今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启动,无疑成了浙商眼中一个重大商机,于是南宁、昆明等地成了他们纷纷布点的又一块商业重阵,期待随时涌入东盟大市场去掘金。 东盟商务专家许宁宁介绍,在云南、广西边境从事边贸活动的东南沿海商人中,浙江商人最多。他们建立边贸市场的形式也最多,经营的产品从机械五金、农机配件、低压电器,到建材、家电、日用品无所不有。今天精明的浙商,早已疾行在通往自由贸易区的“掘金道”上。 陈加枢·奥运会徽 捷足先登充当急先锋 欧元刚刚启用,十万只专为新欧元特型纸币准备的钱包就被浙江商人带到了欧洲;在伊拉克战争还没结束,人们的目光集中在谁是最后的胜利者之时,义乌、温州、台州的浙江商人却已在伊拉克的大门口排起长队,翘首以待伊拉克重建带来的商机。浙商越来越迅速的脚步,常常让他们充当市场急先锋的角色。 今年3月,就在雅典奥组委还在为场馆建设问题头疼时,被人称为“中国徽章大王”的陈加枢却已经做起了奥运生意——制造了总价值20多万元的雅典奥运会会徽。捷足先登抢占奥运经济的浙江企业远不止温州金乡徽章厂一家:赛场上7.5万个固定座椅是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制造安装的;赛艇项目中的皮滑艇是由浙江飞鹰船艇公司提供的;雅典地铁站的扶手电梯是从浙江西子奥的斯的车间中生产出来的……2004年的奥运会上,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渗透到奥运场馆角角落落的浙商气息。就在这几天,各种标着浙江制造的圣诞礼物正在大洋彼岸成为老外的抢手货。德国商会一份调查显示,德国绝大多数圣诞礼品均来自中国。强劲的“浙江制造”凭借价格优势和品质,早已在国际市场取得了共识。如今,浙江制造已不仅仅停留在小商品上,汽车、手机等都成了浙江商人的目标。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制造什么。 影响:浙商新势力 草根精神成就浙商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 浙商的希望应该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根精神,在于越来越多的浙商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把个人与企业的发展融入了社会的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 单个的粤商也许会比浙商强大,但粤商的群体没有浙商大。但浙商的开放性还有待加强,浙江经济要发展,还要进一步引进外资,走向世界。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 浙商能够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创造出机会,在有机会的地方能抓住机会。近几年浙商身上体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已越来越浓。现在的浙商非常注重长远发展,通过实施长远战略占据市场,同时注重社会公共事业。在浙商身上反映出的是典型的企业家精神。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 浙江商人都有比较强的市场意识,很会寻找机会,作为商人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浙商有着一股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他们永不满足。在浙商眼里,没有办不成的事,而且还喜欢不断地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不等不靠,相信市场,相信自己,因此浙商的自立性比较强。 经济学家李兴山: 浙江人有着强烈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欲望,有着深厚的务工经商传统和商品经济意识,有着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精神,凭着这股精神,浙江经济细胞不断裂变,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一些原本是掌鞋的、打铁的、缝衣服的、修打火机的等等普通劳动者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成长为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的企业家。(朱平陈聿敏)(来源: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