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农网改造频发职务犯罪 丽水10个月查案22起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6日16:46 新华网 |
新华网杭州12月16日电(记者朱立毅)电力部门垄断职权为大规模农网改造提供了腐败滋生的土壤。今年前10个月,浙江省丽水市检察机关立案查办电力系统中涉及农村电网改造的案件22起,已有14人因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被判刑,其余的正处于侦查起诉阶段。 物资采购中权钱交易游刃有余 电力公司下属的物资公司经理受贿是丽水农网改造系列案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类腐败案件。根据丽水电业局提供的数据,在丽水市所辖的9个县市区中,目前已有4名电力物资公司经理被判刑。青田县物资公司经理在检察机关办案过程中突然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早在农网改造开始之前,电力部门就作出一些规定,如要求大宗物资由地市级电力部门统一采购,小额物品可由县电力局自行采购,然而数量巨大的小额物资同样使权钱交易变得游刃有余。在丽水市松阳县电力实业公司下属物资公司经理刘永华受贿案中,行贿的物资供应商大多经营绝缘棒、接地线、PVC管,甚至是铁钉和铁丝等不起眼的小部件。仅采购农网改造所需的铁件,刘永华就收受诸暨一家电力配套公司负责人的2.5万元。 电力部门在采购前确定了电力物资的基准价,减少乃至杜绝采购中产生腐败的空间,但这一招也未奏效。松阳县检察院的办案人员说,电力物资的基准价定得并非不合理,但在实际案件中,不少物资供应商提供廉价的劣质设备,由此大大增加了利润空间,物资公司经理对此睁一眼闭一眼。当地质监部门曾截获一辆从温州开向丽水的大货车,检验发现,车上所载电力材料全都“不合格”。 工程发包:“肥水不流外人田” 握有工程发包权的承装公司经理受贿是丽水农网改造系列案件又一个明显特点。丽水地处浙南山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安装费用在整个农网改造的资金中占有相当大比重。 据检察机关调查,当地电力系统“肥水不流外人田”,把工程的大部分都交给下属电力公司,而电力公司又把这些工程交给下属承装公司。丽水市松阳县电力实业公司下属承装公司经理李世旺作为承装公司的代表,就与其所属的电力实业公司签订两期工程共涉及金额3000多万元的承包合同。 然而,李世旺的承装公司根本无法接手如此大的工程。除了自己这个经理,李世旺手下只有个把懂些业务的技术工人,于是这个连财务人员都没有的承装公司不得不将两期工程分解成30多个子项目,分包给众多施工队。李世旺从中向电力工程安装承包人收取回扣共计22.834万元,实际得赃款14.489万元。 据了解,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施工队中,有些具备一定的资质,有些就是个体电工,根本没有任何施工资质。检察机关的办案人员告诉记者,一些承装公司经理的通常操作手法是,先把20万元的工程款压到16万元,然后再从16万元的款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回扣,先压下来的4万元是承装公司的利润,回扣就直接进了承装公司经理的腰包。 由于利润被压得非常低,一些施工队甚至做了亏本生意,为再次接工程,他们不得不再向承装公司经理行贿,由此导致恶性循环。一名向李世旺行贿的叶姓承包人曾向办案人员坦言:“如果他不点头,我就拿不到工程。虽然这个工程可能会亏,可他手头总会有赚的项目。如果不给他送钱,下次赚钱的机会就没有了。” 电力腐败案高居全省行业职务犯罪榜首 农网改造工程的确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国家电网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经过农网改造,“农村电价大幅度下降,年均减轻农民负担400多亿元。”然而,巨额的农网改造资金也使得电力系统的腐败案件呈高发态势。 2002年6月,审计署向全国人大所做的审计报告中,就审计出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中的资金黑洞,当时共查出各类违法违规问题金额29亿元,占审计资金的3.15%。 据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统计,今年以来全省电力系统发生的腐败案件已高居各行业职务犯罪的第一位。浙江省电力系统近3年发生的腐败案件呈直线上升趋势。今年前5个月,检察机关已立案查处电力系统腐败案42件,其中大部分是在农网改造工程中发生的。 丽水市检察机关的分析指出,电力系统对农网改造工程基本实行垄断经营,农网改造工程划分成若干子工程。这些投资上百万元的子工程没有进行招投标,而是被公司负责人以指定形式发包给个体电工。如此暗箱操作,极易引发权钱交易。 浙江省检察机关认为,电力部门职权的双重性和垄断性是造成电力腐败的根本性制度原因。如果不进行制度性改革,随着农网改造中巨额资金的不断投入,这种垄断性的“含金量”愈发显现,腐败现象也会随之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