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靶子:治理庸官,仅靠惩处够吗?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08:31 人民网 |
评论由头: 政府机关里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浙江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继严禁办公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电脑游戏、午餐饮酒等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之后,浙江省纪委、省监察厅、省效能办昨天又向社会通报了最近开始实施的《浙江省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据悉,对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影响工作秩序和效能的行为专门出台制度进行责任追究,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有关人士认为,这意味着那些认为只要不贪污、不受贿、不违法犯罪就不会出问题的官员,将不得不改变想法。同时也表明,在加大力度惩治腐败官员的同时,浙江开始把整治的目标指向“庸官”。推荐参考:关注点: 由于“机关病”是在公开场合的一种“常态”,因此,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庸官”现象也就被隐蔽在“机关病”的“常态”之下,对于“庸官”的发现和处理也就不及时。其实,身在机关工作的人不是没听说过“机关病”这个说法,只不过没对照过自己而已。久而久之,即便身边的同事染有同样的“庸”症,反倒感觉习以为常。 不做“庸官”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的一种政治责任,实现这种政治责任,我们的官员就必须从“官本位”观念转变到“民本位”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应当严格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真正搬掉干部制度上的“铁交椅”,让那些滥竽充数的干部像南郭先生一样混不下去。要造就强烈的竞争氛围,让公仆们真正产生危机感,每日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行的坚决叫他让位置,那些懒官、庸官自然也就少了。关注点: “问责庸官”的勤政安排可以通过加大为官风险从源头上将部分“当官纯粹企图谋私者”挤出官场,这是一种“挤出效应”。那些“不纯的当官动机”依附于“容忍庸官”的制度背景下民间“当官太容易”的共识。而“问责庸官”的勤政安排则为官场设置了一道过滤程序:为什么要进官场,进官场准备做什么。 “问责庸官”的制度设计可促使官员疲于勤政,而无暇偷腥,这是一种“占满效应”。在“问责庸官”之下,官员常常疲于应对监察部门的效能考核,疲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问责恐惧,心中被勤政占满,少有时间和机会腐败。 勤政可以塑造官员理性的政治成就感,从而压住“从金钱和女色中得到快感”的畸形成就观,这是一种“取代效应”。勤政为民了,总会有政治成绩,总会获得老百姓的拥戴和官僚制奖赏的,这种政治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关注点: 首先,干事的永远赶不上捣乱的,这是不少地方官场的真理。你想,只要干事,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也会把自己的一些弱点暴露出来,就容易招惹是非,也许还会得罪一些人;另外,大家都不干,就你争先恐后地干,说明什么,说明别人都不行,就你行,还说明你爱出风头,不团结同事,团结问题可是机关最重要的大事;还有,如今许多机构重叠,一件事往往涉及若干个部门,别的部门都不出头,你凭啥出头,这不是破坏部门之间良好关系吗? 就这样,“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吃了喝了捞票子”。这首民间广为流传的打油诗,被一些人奉为官场经验。你想当“另类”,不“甘于平庸”,想扎扎实实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就要承受来自周围各个方面的风凉话、是非闲话和非议,就要耐住寂寞,就要被人说“不成熟”,就要眼看着周围那些不干事的精明同事,一个一个成为你的上级。 机构越来越臃肿,让一些人无事可干;一些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让一些人有事也不能干、不敢干。在这样环境下,他不上网聊天干什么?况且,上网聊天不仅可以结交朋友,还给人一种整天忙碌的感觉,还不侵害周围的团结氛围;上网炒股,炒得好可以有意外之财,还可以经常与同事交流经验,营造融洽气氛,等等,何乐不为? 在机构大量重叠、职能大量交叉的体制和机制面前,一纸文件和严厉的处罚办法,是根治庸官的长久之计吗?改革体制,转换职能,拆庙撤神,科学定岗定员,满负荷工作,高效能考核,这些才是杜绝庸官的治本良策。编辑点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反腐倡廉工作往往侧重于对大小贪官的惩办,但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各级机关单位里普遍存在庸官同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是人民群众对一些机关单位工作作风的生动写照。日前,浙江省率先向“南郭先生”似的庸官们开刀,拉开了治理庸官现象的序幕。庸官们为什么能够有肥沃的生存土壤?目前一些地区治理庸官的一些政策措施是否真的能够取得实效?我们应该如何从根本上使庸官们彻底失去生存空间?欢迎广大网友各抒己见,进行探讨,请将感言写入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