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院士教孩子学数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16:57 人民网
  吴建平
院士教孩子学数学(组图)
  (本文作者系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学生数学》杂志主编,曾两次带领中国国家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很早就读过张景中先生的文章和书,尤其是他以“井中”为笔名写的文字。但第一次认识张先生是在1989年,当时应四川省数学会之邀到峨眉山为数学奥林匹克教师培训班授课。空余时间听了张先生的一节课,他给小学教师讲“鸡兔同笼”,印象很深,确有“啊哈,灵机一动!”之感,处理方法通俗、绝妙。

  张先生的经历很不简单。他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下放新疆时做过中学老师、在中国科技大学教过少年班、担任过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教练……也许正是他深厚的数学功底加上这份经历,使他成为最了解、最关心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国内著名数学家之一。

  张先生现在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他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为青少年撰写了大量广受好评的数学科普作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院士数学讲座专辑”应该是他的代表作了。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又入选首批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数学家组成一个群体是他们有共同的思维习惯,张先生把这称为“数学家的眼光”,这个提法好,很平等、易于让人接受。数学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这种看问题的眼光和角度的不同,而不是别的什么。在中小学开设数学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体会数学家眼光的机会和环境,教师们应切实地意识到这一点。

  《数学家的眼光》通过一系列中学生熟悉的“简单的问题”,说明数学家是如何从这些普通的、众所周知的事实出发,步步深入、分析和挖掘出有广泛应用的深刻规律。使读者了解数学家做事、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显示出数学的深刻、透彻,能够达到一般讨论所不能达到的地步;又展示了数学家的穷追不舍、孜孜以求的探索真理的治学精神。使读者在读来既轻松、又兴味盎然的情景中了解并慢慢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张先生一直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为建立“几何定理机器可读性证明的理论”做着出色的工作。可贵的是他善于把他在研究工作中的思想、方法通俗、形象地介绍出来,传达给更多的人。

  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理论基础是“消点法”,说得再简单些就是面积。几何大厦是由一个个漂亮的小屋组成,欧几里德选了一个入口、选了一种路径走遍了每一个小屋。

  在《新概念几何》中,张先生试图带着大家另选一个入口、另辟蹊径地走一走、逛一逛。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张先生对平面几何的情有独钟,可以看出他在整理几何体系时的独到见解。

  20年前,张先生就提出用“面积方法”处理平面几何问题,现在这套办法已经被很多中学老师和同学掌握,在解决数学奥林匹克问题时的优势尤为明显。平面几何在人的理性思维训练上的意义是独特的,这有点像体育项目中的体能训练。乒乓球运动员是要反复练习发球、接球、削球、抽球这些实用的基本功,但是也要拿出相当多的时间花在练习举重、跑步、耐力等不那么“立竿见影”有用的功夫上,只有有了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发挥水平、打好比赛。

  应该衷心地感谢张先生的书、感谢他为数学科普所做的工作。也真的希望更多的“张景中”关心、支持、实践这件事,在中国出现几个马丁·加德纳式的人物!链接张景中院士的“院士数学讲座专辑”包括:《数学家的眼光》、《新概念几何》、《帮你学数学》、《漫话数学》、《数学与哲学》、《从√2谈起》、《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等。
院士教孩子学数学(组图)
院士教孩子学数学(组图)
院士教孩子学数学(组图)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