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伟大转折的开端——纪念黎平会议召开70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11:11 贵州日报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黎平县城召开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会议经过激烈争论,肯定并采纳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红军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确定了红军战略行动的正确方针,它在实际上否定了“左”倾领导的错误主张,避免了红军陷入敌军重围的危险,是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开始,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红军长征史上,黎平会议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黎平会议则是这一伟大转折的开端。

  一

  黎平会议的召开,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时客观形势所决定的。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开辟了大小十多个革命根据地,革命形势蓬勃发展。1931年10月至1933年春,蒋介石先后四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围剿”。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各革命根据地得到发展,红军队伍得到壮大。但是从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开始,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他先后调集100万军队向各地红军进攻,而以50万军队从9月下旬开始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攻。这时,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依靠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负责军事指挥。他们完全放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陷于被动;在进攻遭受挫折后,又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实行分兵防御,“短促突击”,企图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虽然浴血奋战,仍然无法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八、九等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计86000余人,开始了著名的长征。中共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他们对于战略转移这样的大事,既不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也不对广大干部、战士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工作。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大批辎重和庞大的中央机关由作战部队掩护,致使红军行动迟缓,无法摆脱敌人。从10月21日至11月30日,虽然红军指战员英勇奋战,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布置的四道封锁线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锐减到30000多人。中央红军前进的目标,是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为此,红二、红六军团于川黔边展开攻势,以策应中央红军。蒋介石为阻挡两部红军会师,调集了十几万大军在湘西修筑了防御线,形成一个大口袋,等着红军去钻。面对这一情况,博古、李德等人一筹莫展,仍然坚持按原定计划行动,命令红军继续向湘西前进。这就必然使30000余红军将要同5、6倍于己的敌人硬拼,红军再一次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二

  在这关系到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北上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严酷事实,使党和红军内部对错误领导的不满并要求加以改换的情绪愈益明显。一些曾支持过“左”倾错误的领导人,也在逐步改变态度。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提出的上述转向的方针。因当时军情紧急,会议来不及对红军进入贵州后的具体行动方向进行充分的设想和讨论。博古、李德仍把这个决定看成是一个迂回的绕道步骤,并未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通道会议后,中央红军由分两路进入贵州黎平县境。右路纵队一军团、九军团经靖县新厂(新昌)、平察(平茶)由界牌进入黎平,于12月14日在黎平县谭溪击溃黔军周芳仁旅1个团,占领黎平县城。红军左路三、五、八军团及军委纵队从播阳出发,经流团进入贵州黎平县境,随后分几路,于12月15日进入黎平县城。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县城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即“黎平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深刻地分析了不能再往北走的形势,进一步阐述了在通道会议上的意见,力主放弃北上湘西的原订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但博古、李德仍顽固坚持去湘西,提出到黔东北迎击敌人的计划,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并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指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这样就明确了新的进军方向。《决定》还指出:各军团及军委纵队首长,“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该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道路上,与上述诸敌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指出了进军的作战原则。《决定》“责成军委依据本决定按阶段制定军事行动计划,而书记处应会同总政治部进行加强的政治工作,以保证本决定及军事作战部署之实现。”强调了发挥军委、书记处、总政治部的职能作用和军事指挥特权的限制。《决定》要求全党、全军坚决反对悲观失望情绪及增长着的游击主义的危险,号召全党全军为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黎平会议召开时,由于敌情紧迫,只解决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进军路线问题,而对于重新选举党和红军的新领导这一重大问题来不及在会议上提出来解决。因此,黎平会议便决定在适当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陈云同志在《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中也说:“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集,是基于在湖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论而由黎平政治局会议所决定的。”可见,黎平会议是遵义会议酝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如果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丰碑,那么,黎平会议则是这座丰碑的坚固基石。

  会后,中央书记处立即转发了中央政治局的这一新的决定,并要求各军团首长将中央的决定传达到师及梯队首长。为执行新的战略方针,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撤销八军团并入五军团,军委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12月19日,中革军委根据黎平会议的决定作出了《军委为执行黎平会议决议作出的行动部署》,即将中央红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前进。一路上红军认真执行纪律,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得群众的拥护支持,连克剑河、台拱(台江)、镇远、施秉、黄平、余庆等数城。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瓮安猴场召开会议,再次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去湘西的错误主张,坚持部队全速前进,提出了“打过乌江去”的任务,作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定,提出了渡江后的行动方针。1935年1月2日至6日,红军从回龙场、江界河等处胜利地渡过了乌江天险。7月凌晨,一军团二师进占遵义,9日,党中央和军委进驻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实践证明,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境内召开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鸡鸣三省会议、苟坝会议等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一系列会议,而黎平会议则是这一系列会议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它确定了红军战略行动的正确方针,是红军改变行军方向,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开始,经过黎平会议,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为党内大多数同志所接受。它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因而黎平会议,是我们党实现这一伟大转折的开端。

  三

  黎平会议是我们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天我们纪念黎平会议召开70周年,能够从中得到什么深刻的教益和启示呢?

  其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主要法宝。1986年10月,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暨黎平会议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黎平会议“它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之一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行动方针,这是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在今天建设四化的历史时期也同样是这样。”锦涛同志的讲话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的生命线、胜利线。什么时候坚持这条路线,我们的事业就比较顺利,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违背这条路线,我们就走弯路、受挫折、栽跟头。这条历史经验,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牢牢记取。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必然很多。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我们开创富民兴黔、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其二,必须保持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路上我们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党和红军仍然满怀必胜的革命信念,以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地把革命推向前进,完成了长征这一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正是这种坚强的信念、伟大的精神,创造了伟大的奇迹。今天同样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

  其三,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坚持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坚持得不好,党内生活就混乱无序,国家和人民利益就蒙受损失。黎平会议前后的这段历史充分说明了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当前,我们党肩负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使我们党真正成为能够经受得住任何风险考验,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作者: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