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淫西方书业界20余年 和钟芳玲遨游《书天堂》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15:32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七日电 题:和钟芳玲“遨游”《书天堂》 中新社记者 应妮 一个台湾小女人二十多年浸淫在西方书业界,醉心于古董书的收藏。她优游穿梭在形形色色的书地之间,摩挲与装帧、出版、修复、搜藏、拍卖等相关的书事,解读那些具有传奇性格的“书人”。如今,她将自己的经历结再次集出版,为读者带来继《书店风景》后这本全新的《书天堂》,希望传达书之美,传播书之爱。她,就是钟芳玲。 作为第一位西方书籍的专业记录者,钟芳玲的兴趣在女士中可谓曲高和寡。即使在西方世界,古董书经营商也是一个被称为“绅士的行业”,像她这样一个来自台湾的小女子何以有如此大的兴趣,钟芳玲觉得自己也说不清。“就好象有的女生有了一百个路易威登的包还是要继续买,有了一百件香奈儿的衣服还要买一样吧。只不过兴趣点不一样罢了。” “吾道不孤”之喜 “我爱的不只是内容,还有书的体形、气味和历史。”从一位游逛书店风景的爱书人,到看了表象的热闹后,更懂得了门道的“专业读书人”,钟芳玲从《书店风景》到《书天堂》用了八年的时间,她认为花这么长时间是值得的。“第二本累积了相当多的知识,但是很多场景都是要亲自去经历的。有很多个人经验和巧遇,巧遇大西洋两岸最著名的‘书探’,巧遇普利策奖得主,这些巧遇都是花了多少年的时间才碰到的。” “我其实是一个孤僻,有自闭倾向的人,惟有与书相关的话题才能引发我的兴趣和热情。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好奇心,这种冲力太大了,所以变得自然的想要得到一个答案,或者想要询问店主人。”钟芳玲说,与他们交谈之后会发现,这些人和她同样热爱书籍,顿生“吾道不孤”之感,这份欣喜是无以言表的。 语言障碍之憾 说到自己的游历,钟芳玲认为最遗憾的是语言不足,“多一种语言,我会觉得能了解到更多的故事。我去巴黎的时候,觉得非常挫败。巴黎的美景、浪漫、食物的美味、艺术的丰富,和明信片上看到的一样。但语言不通,我没有办法和书人交流,不是每个人都会说英语。我去意大利一家非常古老的书店,那个店主、店里的摆设看起来一定有很多故事可以告诉你,但我不懂意大利文。没有办法交流,这个感觉让我有很大的遗憾。” 希望传播书之爱 书衣、书架、书梯、老杂志、黑胶片……钟芳玲谈到这些就话如泉涌。“国外的精装本还会有‘书衣’,很多书衣的设计者和作者之间会有故事。比如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书衣,就被人像解密一样去探究,这个书衣代表什么意义?里面的主角会不会在封面出现?作者本人是否喜欢这个书衣?” “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而且出版,对我自己是一个交待,对我的采访者也是一个交待,他们所做的事情,有人注意到,有人喜欢。当然也希望流传给别的人,让别人从这里发现书之美,产生书之爱。” 《书天堂》共分“书人”和“书地”两大部分,从古董书收藏家约翰·沃诺克,到美国大银行家摩根父子的摩根图书馆,再到图书馆之爱、藏书之乐以及幽默的“吃书节”,钟芳玲说,“但愿这本书能像一张魔毯,带领所有爱书人一同在‘书天堂’中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