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村〗农村金融体系 出现服务"洼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9日08:57 新华网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体系。但从山西省实际来看,运行中明显存在一些问题。这是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的。

  商业银行“不为”,直接减少了农村金融供给。在商业化改革中,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大量撤并机构。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在县级撤并了37%的机构;同时上收信贷管理权限,使基层机构的信贷机制萎缩,沦为“吸存机器”。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期限长、见效慢的农业项目,以及信息程度要求高、放贷成本较高、风险较高的普通农户和中小企业,今年11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同比少增7.7亿元。

  政策性银行“不能”,没有发挥对农业投入的资金聚集效应。据测算,每元钱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投入,能导致农民的3.67元其他社会投入。但是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上只负责粮、面、油收购资金的管理工作,不涉及农业开发等生产环节和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农业市场服务以及扶贫等领域。而一些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分散在众多金融机构,不利于农业政策性资金的统筹使用,降低了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合作金融“无力”,难以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下,各商业银行从限制性行业纷纷退出后,农村信用社大约60%左右的资金填充进煤焦、冶金等限制性行业。

  邮政储蓄“分流”,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主渠道。截至2004年11月末,全省邮政储蓄已达384.9亿元,其中三分之二左右为县级邮政网点所吸纳的储蓄款项,成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的最大阻力。

  民间借贷“活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资金紧张。今年以来,在临汾、吕梁、忻州等地区,以地下钱庄融资、非法集资等形式为表现的民间借贷日渐活跃。这和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信贷投入力度相对减弱,致使农村资金供应紧张有着直接的关系。(完)(单未姣)网络编辑:黄运增(来源:太原新闻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