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4科学家“上天入地下海” 04年科技盘点之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9日09:2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李斌、吴晶晶)“上天入地下海”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梦想。2004年,这一梦想正在实现之中。

  如今,返回式卫星等常规卫星的发射几乎不是新闻。只有载人航天、探月等才能吸引大多数人的眼球。2004年,投资14亿元的“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在年初正式启动,预计到2007年发射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奔月已是“指年可待”。

  我国第一个大型空间国际合作项目“双星计划”也获得了一系列数据,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双星”和欧洲空间局的“星簇计划”在太空中珠联璧合,为世界性的空间天气预报做出了贡献。受此鼓舞,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构想“三星”组成的风暴探测计划。因多人多天飞行带来新难度的“神舟六号”飞船的多项新技术也在2004年里得到攻克。而不为人所关注的是,在美国主持的月球和火星载人飞行合作计划中,中国作为16国之一,首次参加了和美国宇航局的合作洽谈。

  2004年,“上天”行动中,一系列微小卫星的发射也颇为引人关注。继近年发射“实践五号”“海洋一号”“创新一号”等小卫星之后,2004年4月19日,我国陆续发射了“纳星一号”“实验卫星二号”“创新二号”等微小卫星,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逐渐向世界靠拢。

  在“下海”方面,经过长达4年、30多种实验项目、共6万多次的分析,科学家在2004年公布了4年前中国首次大洋钻探的收获:取得了3200多万年的深海沉积记录;取得南海演变的沉积证据,发现到300多万年前南海沉积环境才出现强烈的南北差异;首次探讨了2000多万年以来气候周期性的演变,发现大洋碳循环的长周期等。科学家据此建立了南海的“历史档案”。目前的发现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成果还在研究之中。

  科学家们还在海底积极找矿。2004年,中国科学家奔赴大洋,开展富钴结壳区调查,并开展热液区的硫化物和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的综合调查。为提高深海调查能力,我国在2004年研制成功了可以下潜3500米的水下机器人,正在积极研制7000米深的深潜器,届时中国人的“足迹”可以覆盖地球上97%的海洋。

  在“863”计划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套水下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试验表明,在水深45米左右的水域,系统的水平定位精度达到5厘米,测深精度为30厘米,从而将水下定位精度从过去的十多米提升到了亚米级。我国继美、法、德之后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水下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国家之一。

  也许比纯粹的科研更值得关注的是,2004年4月,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签字后,我国正式加入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这一迄今为止最为雄伟的地质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科学家们将试图“打穿”地壳。

  “入地”工程就是始于上世纪末的大陆钻探工程。这一试图“把地球打个洞”的工程位于江苏省东海县境内,犹如一架深入地壳内部的“望远镜”。截至2004年9月27日,主钻孔打入地下4501米,超过4500米大关,完成了5000米计划深度的90%以上。这一数字标志着我国成功破解了在超高压结晶变质岩中钻探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科学家们利用钻取出的岩芯及液、气态样品,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在揭示大陆造山带的深部物质组成与结构等方面初见成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