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江源生态移民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9日10:40 新华网

  青海是三江之源。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三江源对青海、对全国都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意义。面对三江源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和专家们都在思索探讨,都想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从根本上遏制草场的退化。在参照内蒙古、宁夏等地区退牧还草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国家给青海省安排了1540万亩的天然草场退牧还草和禁牧任务,并首次为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投入巨额资金。按照以往的做法,这笔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大面积的草原网围栏建设,将项目区内的四季草场严格划分,在完成减畜任务近70万头(只)的基础上,实行休牧、轮牧及舍饲圈养。有关领导在欣喜之余,深深感到了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笔国债资金,既治理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又能解决该地区牧民群众退牧后的生产生活?带着这样一个课题,有关部门分头深入青南牧区,征求各级干部和牧民群众的意见。在调研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三江源地区地处高寒、生态脆弱,牧草生长极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短期内休牧或轮牧也很难使其自然恢复。加之青南地区社会发育迟缓,产业单一、经济落后,绝大多数群众完全依赖头数畜牧业维持生计,密布的网围栏能挡住牛羊却挡不住人。解决三江源地区日益突出的畜、草的矛盾,关键在于优先解决人的问题。基于这样一个理念,省委、省政府与青南各级党政部门及牧民群众经过17次的反复讨论,并对方案进行了8次修改,报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后,最终确定将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移民搬迁的方式确保退牧还草的生态效果,同时推动牧区的小城镇建设,并以此为契机,最大限度地改善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方案一经提出就引起青南地区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各种怀疑和担忧也随之而来,其中的核心问题是牧民放弃畜牧业生产后,承包草场的归属以及后续产业问题。有关决策部门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在草场承包合同50年不变的前提下,让部分牧民暂时移居其它地方,通过一段时间的禁牧,使草场自然恢复。在退牧、禁牧的10年当中,牧民依然合法拥有草场承包权,10年之后还可以自愿返回草场放牧。移民搬迁完全遵循群众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杜绝强制搬迁和“一刀切”的做法。政府按照退牧、禁牧的性质、方式以及牧民有无草场使用证等情况,分别予以金额不等的搬迁住房补贴和搬迁后的生活补贴。搬迁牧民除了领取政府每年按户发放的生活补贴,项目区各级政府还千方百计地帮助和引导群众自谋发展、自食其力,以形式多样的后续产业,让群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未搬迁的牧民在签订和落实以草定畜责任书后,也领取相应的草原建设资金和生活补贴。

  2004年,当和煦的春风吹绿三江源头的草原时,青南地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的生态工程就此拉开帷幕。在充满人性化、科学化的政策感召下,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牧民自愿退牧搬迁的登记审核、移民社区的选址、建设资金的落实、工程招标、施工等各项工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仅用了半年多时间,果洛、玉树的8个乡(镇)及黄南、海南的4个县,共建成移民社区住房和留居牧民聚居住房3050幢,计18.3万平方米,新建畜棚396幢,共3.576万平方米;完成禁牧面积1704万亩,超额164万亩,累计完成减畜89.55万羊单位,为计划任务的121%。目前项目区已有1326户牧民进入城镇社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1734户以草定畜的牧民也搬入聚居点的新家,开展舍饲圈养、科学放牧,使过去的粗放型畜牧业逐步转型为效益型畜牧业。来源:《青海日报》记者湘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