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湿地等新兴技术手段在云南湖泊治污中大显身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9日11:15 新华网

  新华网云南频道12月19日电(郑劲松刘萍)为遏制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普遍出现的加速富营养化趋势,近年来湿地治污等一系列新兴科技手段开始在云南湖泊治理中大显身手。

  滇池、抚仙湖、洱海、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泸沽湖、程海、异龙湖等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九大高原湖泊,是镶嵌在彩云之南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九颗明珠。近年来,九湖的主要污染源由工业污染变成了农村面源污染,已占九湖污染总量的40%以上。

  湿地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肾。由于农村面源污染比较分散,一般治理技术都很难见效,而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和存在形式,在面源污染控制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抚仙湖是云南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它的良好水质与湿地技术密切相关。在抚仙湖窑泥沟建成的占地22.5亩的湿地,是云南省第一块大规模人工构造湿地。经过近两年的运行试验,目前状况良好,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也由处理前的Ⅳ类水质变为Ⅲ类水质。据云南省环保局介绍,云南目前已将湖滨湿地建设作为控制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在九大湖泊推广。

  滇池是云南污染最重的湖泊。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协同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生物化学学院联合攻关的滇池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被列为2000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项试验主要是通过岸带生态修复重建湖泊自净功能,对外可以加强入湖污染控制,对内又能形成抑制蓝藻、控制内源污染的机制。经过反复探索试验,研究人员终于掌握了综合消浪技术、蓝藻控制技纺、水生植物种苗繁育技术、无地栽培技术等,并筛选出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这项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滇池北部水质和生态环境。

  在地处滇南的杞麓湖,科研人员在这里开展的生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总面积35公顷,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种植示范区和漂浮植物净化区两块,2002年初开始建设,人工栽种和自然繁殖的水生植物种类已有30种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组成的一个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湿地生态系统。据环保部门跟踪监测和统计分析表明,工程对氮、磷污染负荷的去除总量可以达到37.4吨和8.31吨。

  经过几年的大力攻关,云南省有关科研机构和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已研发出重污染河水复合型湿地自流净化工艺、轻污染河水及农田沟渠排水湖滨自然湿地净化工艺、隔河泄水蓝藻污染生态控制工艺等一系列创新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和工程示范,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高原湖泊治理方面获得推广使用。(完)(云南频道)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