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时代精神的学术印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05:24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近日,中宣部学习出版社出版了黄传新同志的新著《传承与创新》。黄传新同志长期从事理论工作,现为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和省社科联主席。他工作之余笔耕不辍,著述甚丰,该书收录了他从20多年来发表的众多著作中遴选的52篇文章。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下编主要是对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细读起来,该书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深入研究理论建设的基础性课题。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正如书名“传承与创新”所指,研究理论创新、推进理论创新,是该书的一大特色。作者别具匠心地把曾获第八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论创新》一文作为全书的序言,文中,作者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运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深刻分析了创新的意义、内涵和方法,指出:“创新是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面对新时期的新任务,我们必须努力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理论创新的崇高使命。”作者还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理论创新》一文作为压轴之作,进一步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创新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根本价值尺度。“理论创新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引。在当代中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充分体现了作者把“传承文明、开拓创新”作为理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和应有品格的高度自觉。用创新的理论武装全党是时代提出的战略性任务。传新同志有幸参与了中共中央组织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和中宣部组织编写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学习纲要》和中宣部组织编写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的编写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为理论武装工作作出了贡献。他始终把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神圣职责,写下了大量的学习研究文章。从1983年发表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几个特点———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到2004年发表的《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前后时间跨度21年,可见作者心系力致之笃深。如,1983年7月中央编辑出版了《邓小平文选》(1975-1982),他随即便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发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几个特点———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一文,对《邓小平文选》提出的新论断发表独到见解,体现了一个理论工作者的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深厚感情。获中宣部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的《论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一文,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的重大意义,认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动力”,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由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动力系统。“一方面,我们只有坚持‘三位一体’的改革,才能获得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长足动力;另一方面,‘三位一体’改革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形成更大的合力,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些真知灼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探寻时代发展的转折性课题。德国学者斯宾格勒曾经说过:“我认为测验一个思想家的价值,在于他对他的时代中重大事实的眼光。只有这一点才能决定,他是否是一个擅长定义与分析、设计体系和原则的聪明的建筑师,他的著作或者直觉是否表达了时代精神的呼声。”黄传新同志早在1979年发表的《国营企业之间交换的生产资料也是商品》一文中,就率直地提出“国营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实质上是商品关系”,“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承认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换的生产资料是商品,对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作必要的改革”。这在当时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体制下,确有先见之明、先声启人的理论气魄。1984年,全国经济界、理论界就价值规律问题展开了讨论。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价值规律与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相互排斥的,价值规律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部本质。作者撰文《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再认识》,认为:“商品经济范围有多大,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也就有多大”,价值规律不仅对微观经济活动起作用,“对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并一语破的地指出:“计划经济不仅需要市场,而且也需要市场调节”,“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坚持计划经济必须充分注重市场调节”。

  三、勇于破解实践提出的战略性课题。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是理论工作者的根本职责。改革开放以来,作者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能源革命、区域经济、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涉猎和系统研究。作者于1983年撰写了《略论解决能源问题》一文,认为能源问题将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并就如何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瓶颈”———能源问题,提出了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采取措施大力节约能源,加快建立能源供应的合理配置机制等一揽子对策方案。他怀着浓浓的桑梓之情,凭借多年在安徽工作的体察与思索,大胆提出了开发安徽长江走廊产业带是振兴全省经济一个途径的设想,并于1985年撰写了《关于建设安徽长江走廊产业带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几个问题》一文,对此设想进行了详细规划和充分论证。时隔五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式推出了“皖江开发开放”大战略。

  在长期的治学中,作者始终以敏锐的目光、睿智的思辨,关注群众首创,总结群众首创,不断进行新的理论概括,推出新的力作。比如《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生动体现———关于刘桥一矿改革的调查与思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广泛实践———安徽省五河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调查》等均大幅刊发于《人民日报》,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积极探索———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一文,系统总结了安徽省在全国率先进行的农村税费制度创新的实践与经验,提出了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对策性建议,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可鉴之资。该文入选了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

  四、高度关注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回答的根本性课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对此,作者给予了高度关注,不断进行着深入研究。他在1985年就撰写了《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一文,从经济学角度阐明:消费是积极因素而不是消极因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生产发展了,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应相应提高。”大力倡导生活方式的变革。他在1993年又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文章,认为:“生活方式是测度社会文明的标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保证人们能够日益全面发展的生活方式。……在物质消费提高的基础上,努力使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在他看来,生活质量不仅意味着社会向人们提供舒适、安逸的物质生活享受,而且意味着社会为消费者创造消费应该是人的消费,是以人的福祉为目的,它以服从人的自由、全面、健康发展为前提。这是作者在哲学本体论层次对生产与发展、文明与自由、社会与个体的辩证关系所做的有益探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正则笔正,品清则文清。全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厚实而简约的理论品格。纵览全书,没有故作高深之论,没有冗长晦涩之谈,也没有生吞活剥的西方学术之言,所有文章无不是因为传承的积淀所赋予作者写作的灵感,无不是作者对传承的超越而作出的理性思索。“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彰显了作者始终恪守的基本职责和可贵品格。正如作者在书中所云:“理论研究是一项非常艰辛的理性化劳动,绝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化宣泄。特别是在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既要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良好理论素养,又要有刻苦钻研实际、锐意开拓进取的精神,把着眼点放在创新上。思想上的僵化同学术上的封闭一样,不可能有什么创造性。因此,发展和繁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既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一如既往地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我相信,该书的出版一定会使我们受到新的思想启迪,带来新的理论探讨。

  (本文作者系原省政协副主席)杜诚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