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能让打假成为不归的万里长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07:08 大众日报

  首页 新闻 山东 教育 国内 国际 体 育 财经 休闲 娱乐 旅游 女性 人才 房产 短信 彩信 论 坛专题 人物 弈秋 图片健康二手 青未了 时尚 购物 美容 养生 书画 音乐 人体 广告 两性 Flash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不能让打假成为不归的万里长征2004-12-2007:29:33大众时评

  盛刚

  12月18日召开的“首届中国打假扶优论坛”上,有这样几个数字引人注意:从2001年4月到2004年10月底,国家质检总局查获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11亿元,但据保守估计,当前中国市场上假冒产品总量超过1370亿元,企业估计假冒产品的查获率平均仅为8.1%。

  打假,这些年来我们付出的巨大努力有目共睹;但不足百分之十的查获率表明,制售假冒伪劣,在当下的中国,仍不失为一个利益大风险小的行当。某种意义上,中国已陷入假冒伪劣产品布下的“地雷阵”。涉及面之广,小到一颗螺丝钉也不放过;能量之大,高楼大厦高速路桥梁无所不包。这厢,政府在严打,媒体在穷追,整个社会同仇敌忾;那厢,你打你的,我做我的,不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打假风暴一次比一次猛烈,假冒伪劣产品何以越打越多?打假果真成了不归的万里长征?假冒伪劣祸害社会和百姓,惟利是图甚至丧尽天良的奸商自是罪魁祸首,但助纣者大有人在,不仅是地方保护的盘根错节,大规模的造假运动,自有其安身立命的社会基础。有种说法,“打假先要打穷”。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越来越多的造假售假,呈现出区域性集中的特点,甚至成了某些地方民众“整体脱贫”的经典做法,而制假者也一跃成为闻名遐迩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明星”。

  制假售假之所以在一些地方已成“气候”,都与地方利益密切相关。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假冒产品的生产地大多远离被侵权产品的生产地,换句话说,造假者是在家门口专干坑害他人的事。为了地方利益,有的地方政府对制假售假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持纵容和支持态度。因为,这些企业在坑害消费者的同时,为当地带来的好处多多。由此导致这里保劣,那里护假,你害别人,别人也坑你,以至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众多的个案自我宽容放纵,恰在社会范围内生成互相交易彼此免责的潜在机制,使全社会的打假行为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常陷于事倍功半甚至“假打”的尴尬窘境。可见,地方保护主义不除,假冒伪劣产品难绝。

  假冒伪劣泛滥说到底是一个信用问题。如果一个经济体中广泛存在着造假,那么可以说,这个经济体存在着信用问题。社会如果对于不道德交易行为抱着宽容无所谓的态度,甚而比不规范的市场更为可怕。强调政府在信用问题上有特别重要的责任,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信用首先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它天然地同政府联系在一起。政府理当把净化市场环境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把诚信放在制度建设的重要位置上。为追求经济增长指标而保护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这样的“政绩”怎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再则,假冒伪劣横行,社会危害极大,但它实际上又是一种典型的经济行为,这里,利益的驱动力不容回避。造假者之所以敢制假售假,是因为他们预期的收益大于成本,那么从根本上遏制制假行为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其违法成本。如果造假者的造假成本极低,被查处的概率很低,而即便查处了也不会受到什么真正的惩罚,假货屡禁不绝是必然的,人们铤而走险也是必然的。编辑:李辉【发表评论】 【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