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4年世界军事形势回眸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08:47 新华网

  金一南

  每年都有一本厚厚的日历,每本日历都像一棵大树的繁茂叶片。当一年过去之后人们审视这些飘落一地的叶片之时,有多少因金黄绚烂而被保留下来作为书签和标本,又有多少被战火熏得焦黑、被冲突撕得粉碎?迄今为止,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6000余年。这6000多年来,人类的文字不得不反复记述与和平相伴的战争,与进步同行的苦难。

  A 虽然美国决心咬紧牙关把伊拉克这出戏唱下去,却至今不知道变调的音符出错在哪里

  去年人们在说这场战争,今年人们仍然在说这场战争。去年5月1日,美国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今年11月7日,伊拉克美军指挥官却把即将发起的费卢杰作战描绘为“自越南战争顺化战役以来最大规模的巷战”。如果人们都没有记忆,这一切会变得多么合理:占领伊拉克的美军一步一步前行时,确实遇到了不小阻碍,他们不得不一个又一个地清除这些阻碍;但正因为人们都有记忆,于是这一切又变得多么的荒谬,发动或参与这场战争的每个人都无法回答:为何早已许诺的自由、民主、公平、正义至今不见到来?为何早已宣称要加以阻止的暴力、杀戮至今不但没有阻止,反而仍在严重持续?

  没有哪一场战争像伊拉克战争这样作战目标含混不清。去年3月战争发起时,主要目标是巴格达。4月9日,巴格达被攻克,但作战行动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停止。布什刚刚宣布“主要战事结束”,爆炸声就开始在其他地方响起。于是下一个目标立即产生:消灭支持萨达姆的残余力量。去年12月13日,萨达姆在其家乡被抓捕。“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目标终于实现。美国驻伊拉克最高行政长官布雷默宣布这一消息时,所用的那个简练句子“我们抓到他了”,令多少美国人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但美梦很快破灭。攻占巴格达初期,反美游击战主要集中于以巴格达、提克里特和费卢杰为中心的所谓“逊尼三角地带”的“萨达姆老巢”。后来美军抓住了萨达姆,传统上属于反萨达姆地区的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和南部的纳杰夫,又逐渐成为反美游击战的中心区域。尤其是南部的什叶派圣城纳杰夫,控制该城的什叶派领袖萨德尔成为美军下一个主要作战对象,纳杰夫城也被描绘为恶化伊拉克局势的最后一个“毒瘤”。今年8月底,什叶派圣城纳杰夫被美军控制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毒瘤”:逊尼派的圣城费卢杰。这回的主要作战对象不是萨达姆,也不是萨德尔,而是控制费卢杰的扎卡维,据说近期伊拉克的混乱都是这个“基地”组织的主要头目之一带来的。必须拿回费卢杰的控制权,才能保证明年1月伊拉克大选的顺利举行。对于拥有绝对军事优势的美军来说,在伊拉克攻城掠地并不是什么困难事。现在费卢杰的控制权已经拿回来了,明年的大选就真的没有问题?如果真的没有问题,伊拉克的脓疮通过一次大选便可治愈?如果还有问题,那么下一个“毒瘤”又在哪里?

  在世纪之交一场又一场战争中,美国不但不乏军事优势,而且将这种优势发展到极致。人们在电视中看到他们就像玩电子游戏一样,把对方的目标用激光瞄准具套住,然后在精确制导炸弹攻击中轰然爆炸。今天美国人打仗似乎不再需要像过去实施国民动员、进行灯火管制、进入战时经济体制那样紧张和严峻了,他们甚至可以一边喝着可口可乐看好莱坞大片、NBA比赛,一边观看别人怎样在高技术兵器打击下陷入硝烟火海。

  但世界上所有事情,从来都是物极必反。美国人认为他们运用独一无二军事优势的机遇来了,于是他们面临独一无二麻烦的时刻也来了。伊拉克安全局势的严重恶化,不是美军武力不够,恰恰是滥用武力的结果。不论是从阿布格莱布监狱开始被揭露的虐囚事件,还是从费卢杰战斗开始被揭露的枪杀战俘事件,都在揭示滥施武力正在导致多么龌龊的后果。今天的矛盾现象是:美国的优势所在,形成了美军的麻烦所在。一位前中央情报局官员的话可谓一语中的:“在伊拉克,每结束一场战斗都要统计两个数据:消灭了多少敌人,制造了多少敌人。”事实的确如此。如果世界上所有问题都能靠信息作战和远程精确打击实现,美国何至于陷入今天的窘境。而如果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可以随意镣铐捕人、随意开枪杀人,又如何期待这个国家会有自由和民主。美国在伊拉克的处境说明,当一个国家的优势军力和霸权意识膨胀到超越其实际能力的时候,真正的麻烦便接踵而至了。西方广为流传的一则笑话说,当你进入巴格达的巴勒斯坦饭店时,侍者会小心翼翼地询问:“先生,您想坐在饭店的哪一边,子弹的一边还是火箭弹的一边?”

  现在驻伊美军内部,已经有人把去年的伊拉克战争叫做“第一次战争”,将今年的伊拉克战争叫做“第二次战争”,明年还有没有“第三次战争”?伊拉克战局被美国人弄成了像一个不断被斩首又不断长出新头的长蛇,只见其首,不见其尾,无人知晓冲突与战乱还要持续多久。美国海军陆战队驻伊情报官罗兹上校认为,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已经变成双方比拼耐心的较量。虽然美国一定要咬紧牙关把伊拉克这出戏继续唱下去,但却至今不知道变调的音符出错在哪里。

  B 如果没有伊拉克战乱的掩护,巴以冲突本该占据今年世界新闻的主要屏幕

  中东的巴以冲突,长期被人们描述为世界的头号火药桶。冷战时期,大国就集中在这里争夺。冷战结束,新的冲突根源又在这里孕育并向世界其他地方扩散。作为世界最集中的宗教发源地、世界最丰富的石油储藏地,它的富有注定了它的灾祸。2004年的巴以冲突,不过是延绵灾难中的一个片段。

  今年1月29日,耶路撒冷市中心发生一起严重的自杀性炸弹爆炸。非同寻常的是,以色列不再像过去那样封锁现场,而是立即公布现场镜头。长达5分半钟的实况中,人们恐怖地看见被袭公共汽车严重扭曲,遇难者横尸街头,尸体早已残缺不全。以色列官方强调,首次公开这些镜头是为了证明在约旦河西岸修建“隔离墙”的正当性,“我们要传达的信息很简单,那就是如果有‘隔离墙’的话,就不会发生这些悲惨的事情。”

  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公布这些镜头,是以方“定点清除”行动即将大规模开展的前奏。

  3月22日,哈马斯的创始人、领导人和精神领袖亚辛在以色列武装直升机袭击中身亡。当时第一枚导弹已经达到了目的,不放心的袭击者仍又发射了两枚导弹,亚辛被炸得身首异处。自小因身体缺陷须以轮椅代步的亚辛,蹲过以色列的监狱,受过巴勒斯坦自治当局的软禁,在普通巴勒斯坦民众中享有极高威信。他已经数次躲过袭击,这次却在劫难逃。在加沙城奥马利清真寺举行的葬礼上,亚辛的接班人兰提斯带领其他哈马斯成员郑重许诺:“我们一起蹲监狱时,我就忠诚地为您效劳。现在,您去到先知身旁,我们宣誓将继续您的道路。”

  4月17日,兰提斯又在以色列新一轮“定点清除”下被炸身亡。作为亚辛之后哈马斯组织中最强悍的人物,兰提斯此前也曾数次躲过暗杀。以色列官方发言人说,目前这些行动“只是开始”,对哈马斯领导人的清除行动还将继续。在过去不便出手、今天开始放手的以色列“定点清除”重压之下,哈马斯组织不得不采取集体领导方式,新领导层不得不分外低调、分外隐蔽,行动也分外谨慎。

  对巴勒斯坦来说,今年也许是分外困难的一年。美国在伊拉克大打出手,以色列则在巴勒斯坦大打出手。如果不是伊拉克乱局在大部分时间内吸引了世界的注意力,愈演愈烈的巴以冲突本应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巴勒斯坦人的斗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艰辛,巴勒斯坦人的声音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遥远。人们常说哈马斯组织无人能够代替亚辛。年初亚辛不在了。人们又说巴勒斯坦无人能够代替阿拉法特。年终阿拉法特也去世了。2002年阿拉法特曾经郑重地说:“我向真主宣誓,我会看到巴勒斯坦国的建立,不管我是成为烈士还是活着。请真主给予我为夺回耶路撒冷而成为烈士的荣耀。”现在他只有以烈士的身份等待巴勒斯坦建国了,而且未能享有夺回耶路撒冷的荣耀,其遗体也被禁止葬在耶路撒冷。

  阿拉法特生前是3个巴勒斯坦组织的首领:1964年以来的法塔赫的首领,1969年以来的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以及1996年以来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现在没有人能够身兼三职了,巴勒斯坦需要找到新的领导者。新领导者将为巴勒斯坦带来什么呢?是避免冲突的和平?还是为了和平的冲突?以色列说,阿拉法特之后应该是和平。

  战乱半个多世纪、流离失所半个多世纪的巴勒斯坦人,没有人不期望和平。

  C 恐怖袭击给世界带来巨大震荡,观念转型和武装力量建设转型成为各大国的新目标

  继2001年发生“9·11”恐怖袭击之后,2004年再次成为恐怖袭击给世界带来巨大震荡的一年。

  “9·11”事件以来,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事件原本是2002年10月发生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爆炸案,共有202人在袭击中遇难。但2004年3月11日发生在西班牙马德里的火车爆炸案,伤亡数字则迅速逼近了巴厘岛爆炸案:遇难者人数达到200人,同时有1500多人在爆炸袭击中受伤。欧洲人说美国有个“9·11”,现在欧洲也有了个“3·11”。

  恐怖分子惨无人道袭击无辜平民的方式,2004年9月在俄罗斯北奥塞梯的别斯兰达到新高潮。9月1日上午,一伙不明身份的匪徒在光天化日之下携带各种武器驾车冲进别斯兰第一中学,将1000多名参加开学典礼的师生和家长劫为人质。全世界在电视镜头前目睹了恐怖分子带来的空前悲惨一幕:338人被打死,大部分是上学的孩子;另有700多人受伤。在如此重大的伤亡面前,普京总统签署命令,将9月6日与7日定为俄罗斯全国哀悼日。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大地到处降下了半旗,分担着别斯兰的深重哀痛———这个小城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在事件中伤亡。

  2004年严重的恐怖袭击中,中国人也未能幸免。5月3日,中国工程人员在巴基斯坦遭袭,3人死亡。6月10日,在阿富汗昆都士南部盖劳盖尔工地,中国援建项目工程人员遭袭,11人遇害身亡,4人受重伤。这两起事件刚被我们称为“5·3”事件和“6·10”事件,接着又发生了“10·9”事件: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巴基斯坦经理部的两名工程师,10月9日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接壤的南瓦济里斯坦部落地区被武装分子劫持。虽然巴政府和军方全力以赴,击毙5名绑匪,解救了一名中国工程师,另一名工程师却不幸遇难。加拿大学者蒂姆·邓恩说:“恐怖分子看起来仿佛更加野心勃勃,企图达到他们的目标。他们希望造成更多的破坏,使更多的人受到伤害,并且造成更大的震惊,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迫使各国政府作出反应。”

  不管各国政府的反应如何不同,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开始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国际恐怖主义为代表的新威胁的出现,已经使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在安全目标、维护安全的手段、方式、主要依靠的力量等方面出现了质的不同。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这些新威胁的影响范围更大、破坏性更大、防范难度更大。传统安全观念已经不能解释人类面临的多种威胁来源,维护传统安全的方法也无法有效防范这些新威胁所产生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观念转型和武装力量建设转型成为各大国的新目标。

  别斯兰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必须建立统一的国家安全系统、反危机指挥系统、制定相应的反危机行动计划。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说,俄军准备采取一切行动,对恐怖分子在全球任何地区的基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也证实,保留对境内外恐怖分子基地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权利,而且不向任何人发出警告。

  “9·11”后美国要“先发制人”,现在俄罗斯也要“先发制人”了。但后者的“先发制人”带有更多的被动性和无奈性,与前者有质的不同。前者由“先发制人”所引导的军事转型,通过拉姆斯菲尔德提出的“10—30—30”构想,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动武决定做出后,美军要在10天内完成战斗准备并且向预定地区进发,用30天时间击败敌人,并使其在可预见的将来无力恢复有组织的反击;然后再以30天时间调整部署,为全球任何地区新一轮战斗任务作好准备。根据拉姆斯菲尔德这个用70天打一场仗的转型模式,美国一年可以打5场战争。这不仅仅是全球反恐,而是把全球称霸的货色也塞进去了。但伊拉克战局为何9个70天也未搞定,却无人出来解释。其实也不用解释。全球称霸之不易,美国人肯定比谁的体会都要深。

  D 北约东扩方兴未艾,俄罗斯备感压力;军事演习此起彼伏,引起世人关注

  冷战结束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都成为冷战遗留下来的恐龙。如今华约已寿终正寝,北约却活力依然、方兴未艾。今年3月29日,北约正式接纳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与斯洛文尼亚7国加入,其成员国由19个上升到26个。下一梯队还有3个国家: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再下一个梯队,则是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其他高加索国家。

  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后,美国军事基地已直抵俄罗斯北部边境。3月29日当天,北约空军4架F—16战斗机就飞抵立陶宛的空军基地,开始执行北约的空中巡逻任务。而今后如果乌克兰、格鲁吉亚也加入北约,北约的军事触角将伸向俄罗斯“柔软的腹部”。深感地缘政治压迫的俄罗斯不得不正式“北约扩大无疑涉及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经济利益。这迫使我们最严肃地对待。”

  欢呼冷战结束的人们以为北约成了可以沉睡的恐龙,美国驻北约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却说:“北约现在需要苏醒。”

  北约在欧洲心照不宣地演绎着一个地缘政治威胁:俄罗斯。但这种演绎对手的思维方式在伊拉克已经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当初发动战争的借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纯属子虚乌有。人们从经验中知道,“反扩散”已经成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在全球到处“反扩散”的美国,总忘记自己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生产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国。一个小小的台湾岛,那些妄想分裂国家的人们一次就拉给美国6000多亿新台币的武器清单,美国把如此大量的武器卖给台湾,就不算武器扩散吗?

  2004年不但有北约东扩,有威胁的主观演绎,还有一连串的军事演习。规模小者如美、日10月份在日本海附近举行的海上拦截演习。规模大者则莫过于美国“夏季脉动2004”军演,12个航母编队动用了7个,进行水面联合作战、反潜战与潜艇战、海空联合作战项目的演练,演习的范围波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地中海等多处水域,10万以上官兵参演,主要演练美国主导地区和全球秩序的手段与能力。这种演习,与其说是在演练军队的全球机动、全球反应能力,不如说是在演练其全球称霸能力。

  2004年6月20日,中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在黄海海域举行联合军演,邀请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15个国家的海军武官全程观摩。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事情,因为在此之前,中国海军已经与巴基斯坦海军、印度海军和法国海军举行过联合军事演习。但即使如此,一个对历史有所感悟的人,仍然能够从中感觉到某种不同寻常的特殊意义。这是中英两国海军历史上举行的第一次联合演习。如果从时光隧道返回164年,1840年爆发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的大英帝国凭借16条军舰、4000名陆军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旧中国割地赔款的先河。这段异常沉重的历史被翻过去了。当中国海军“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和英国海军“埃克塞特”号导弹驱逐舰穿过浓雾,在劈波斩浪中开展高频通信、完成队形变换的时候,当双方演练人员和物品相互输送、直升机相互降落的时候,认真操演的双方海军官兵,没有多少人去追溯100多年前的那一幕。

  但我们并不健忘。为了将来,必须记住过去。毛泽东那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今天不仅仅是一个宣言,而已经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中国因自强而走向世界、因自信而融入世界。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历史对我们的提醒:尊严来自实力,安全来自实力,和平也来自实力。

  (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来源:解放军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