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牛奶"水土不服"悄然撤退 提醒本土企业警惕"回马枪"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10:48 水母网 |
记者 王菁华 报道 本报济南讯几年前还在超市中常见的帕玛拉特、卡夫、雀巢等“洋牛奶”产品,如今却不敌伊利、光明、佳宝等本土奶品牌。记者在省城各大超市采访时发现,昔日曾占据超市奶产品销售“半壁江山”的“洋牛奶”,如今在省城奶业市场已难觅踪迹。 走进省城各大商场超市,已经鲜见外国牛奶品牌的身影,映入眼帘的都是伊利、蒙牛、光明、佳宝等众多国产品牌。在省城一家“洋”超市,记者终于找到了如今已是合资品牌的雀巢鲜奶,但同样容量的盒装奶,它要比地产品牌佳宝牛奶的价格高出一大截。“价格与销量并不成正比”,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合资牛奶现在连5%的销售份额也达不到,至于真正的国外品牌,超市里已经没有了。” 六七年前,帕马拉特、雀巢、达能等多家国际乳业巨头,一度看好我省液态奶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纷纷携其产品“挥师而入”。但随着佳宝、得益等本土品牌的兴起,跨国奶品牌销量便开始走下坡路。 省奶业协会负责人分析,在液态奶市场发展势头正劲之时,洋品牌纷纷撤退,其实是无奈之举。他认为,近两年来,国内企业在市场上大推常温奶,且不停地进行价格战;“洋牛奶”由于保鲜、运输等成本较高,因此往往定位于高端市场,但高端消费群在我省乳品市场上只占很小比例。“销售上不去,利润空间自然越来越窄。” “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土企业可以高枕无忧了。”该人士告诉记者,尽管“洋牛奶”的市场销量一直不尽如人意,但仍有固定的高端消费群体。同时,从市场发展来看,未来我国奶类产品消费增长的重点仍是液态奶,因此,当市场培育得差不多的时候,国外奶类生产企业很可能会杀一个回马枪,采取在奶源地附近投资设厂、就近消费区生产的模式来重新争夺市场。对此,国内企业应有清醒的认识。责任编辑:刘家昌(来源: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