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打架”给我们一瓢冷水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14:20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
东方木 本以为承载着“健康发展观”的“绿色GDP”会一路坦途风雨无阻,可全国第一个省级“绿色GDP”甫一面世就遭遇到一瓢冷水。 四个月前,山西省社科院公布了该省“绿色GDP核算”研究成果———该省2002年度的绿色GDP为全部GDP的66.6%。时隔不久,山西省统计局也核算出一个“绿色GDP”数据,虽然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统计局称这个数字和省社科院此前公布的结果“出入很大”(昨日《第一财经日报》)。 于是,两个“出入很大”的“绿色GDP”就打起了架,各方质疑之声随之而起。 遥想当初“绿色GDP”概念提出之初,舆论一片叫好之声。可“第一个省级绿色GDP打架”这一瓢冷水让我们警醒:没有绿色的统计方法,没有绿色的公信力基础,没有绿色的制度保障,“绿色GDP”徒一花哨的概念而已。 回忆一下没有“绿色”的传统GDP,其遭受舆论诟病的不仅在于其“忽略了发展的代价和成本”,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其统计方法缺乏公信力。比如说今年7月国家统计局计算得出上半年GDP增长数据为9.3%,但国家统计局对各省统计局上报的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却表明中国的GDP增长已经达到13.5%,相差竟达4.2个百分点! 显然,传统GDP的统计框架缺乏足够的公信力。GDP统计主体和统计方法的“绿色矫正”应该是“绿色GDP”的元问题:由谁统计?如何统计?这是GDP走向“绿色”的公信力基础———如果统计的元问题没有得到“绿化”,仅仅在传统的统计框架中嫁接上“绿色GDP”概念,旧瓶装新酒,老牛拉新车,“公信力瓶颈”仍然难以突破,“第一个省级绿色GDP遭质疑”的新闻恰恰暴露出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相信谁统计出的GDP?这是一个元问题,也是决定“绿色GDP”有没有公信力最前提的条件。比如山西,作为政府部门的统计局有一个“绿色GDP”,作为学术部门的社科院也有一个,我们到底相信谁的? 可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同样是“绿色GDP”的一个元问题。据“山西案例”显示,出于统计局之手的“绿色GDP”差不多都有现实数据来源,而出于社科院之手的“绿色GDP”不少数据是在现实中找不到合适数据情况下估算出来的,这同样让“绿色GDP”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这一切表明,“绿色GDP”不仅仅是“把代价和成本计入发展”这么单一的问题。如果统计框架不作调整,“谁来统计”的问题没解决好,“如何统计”的问题还是一锅乱炖,这样的话,尽管我们的GDP叫绿色了,但实际上离绿色还很远很远。有一个利益无涉的绿色统计主体,有一个客观科学的绿色统计方法,再有“把代价和成本计入发展”的绿色理念,这样的统计框架才能结出绿色的成果,这样的GDP才能真正绿起来。(来源:中国宁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