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何必步步紧跟“翁杨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01:20 红网

  12月18日下午,多家媒体记者在首都机场贵宾通道口苦等了一个下午,期待与杨振宁先生的未婚妻见上一面,但终未能如愿。翁帆是乘坐昨天下午从广州起飞的CZ3111航班到达北京的,而早在此前,首都机场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保证翁帆能尽可能顺利地离开机场而避开媒体的“围攻”。(据《新京报》12月19日报道)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翁杨恋”的报道评论沸沸扬扬,其实,对“翁杨恋”的过度报道,评论乃至上纲上线,都是不必要的。杨振宁先生确实是一个举国瞩目的公众人物,人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他在科学领域做出的巨大成就,而不是在于他跟谁结婚,私生活如何。

  诚然,公众人物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被媒体关注一些个人生活问题也无可厚非。但是媒体在关注的同时,也要坚持一定的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不能背离自己崇高的职业要求,要注意引导读者的视线和社会舆论的走向。

  现在部分媒体对“翁杨恋”的过分关注和渲染,无疑将公众引向对杨振宁先生私生活的窥视,而不是对他卓越的科学成就的关注。这实质上是对杨振宁先生个人价值的不尊重,也是新闻报道中新闻价值的扭曲。说白了,如此下力气地去关注一个公众人物的私生活,就是一种媚俗!

  在不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下,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自由,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和质疑。而如今,我们的有些媒体在做一些什么事情?媒体高度关注个人的婚恋,在娱乐圈里是比较常见的,人们对此评价不一。而今,这样的事情开始很气势的蔓延到其他领域了。“粉色新闻”做到了科学家的头上,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读了《新京报》12月19日刊发的社论《别让低俗损毁了媒体的责任》,笔者很有感触。“媒体市场风起云涌之时,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音,那就是包括人文精神缺失在内的低俗化在一些媒体中抬头,极大地损毁着媒体所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的媒体经营者和从业者需要认真反思一下了。

  在我们这个社会,值得媒体关注的事情很多。我们的媒体何必去如此关注一个科学家的私生活,何必成天去追求一些无价值的花边呢?82岁老人选择28岁的翁帆,这是杨振宁先生选择婚姻的自由,媒体不必步步紧跟“翁杨恋”以此去制造无意义的噱头了(稿源:红网)(作者:张玉珂)(编辑:闵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