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什么非要做大做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08:42 南方日报

  高 原

  对于不少民营企业而言,“做大做强”已经不只是具有远大发展目标的口号了,它更像一种强迫症,时时刻刻萦绕在企业家们本已疲惫不堪的心灵之中,放之不下也挥之不去。

  用流行的说法,这叫多元化冲动。

  过于注重规模效应,盲目地认为只有规模到了一定程度,企业才能跨上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平台,由此引起了不切实际的扩张幻想,这几乎成了许多企业的通病。其实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意图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一定需要具备相对成熟的条件,可每个企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根本无法迅速把握这一新行业的内在发展逻辑,失败往往从开始就注定了。被称为民营企业样本的德隆公司倒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尽管多而又多的前车之鉴清晰可见,但当企业家们放眼世界的时候,发现那些令人敬仰的伟大的企业(尤其以跨国公司为代表),几乎都是“大而全”的模式,于是很容易被“××500强”的光辉字眼所诱惑,以为只有尽快成长为“巨无霸”,才有资格、才有可能与那些巨人比肩共舞。

  也许是这种扩张的诱惑过于强烈,以至于经营者在“不发展毋宁死”的激烈竞争格局中很难把握好度。对于一些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这种迹象尤其明显。

  笔者认为,有两个条件决定了企业无法克制扩张的诱惑:其一,现阶段,在有政府限制或技术门槛比较高的行业,企业如果达不到某种规模根本无法参与竞争;其二,在竞争相对充分的行业,惨烈的淘汰机制要求企业必须达到足够的规模和实力,否则很可能在“以大吃小”的食物链中被吞食。

  一边是以通用韦尔奇那样无限扩张的耀眼光环为样板,另一边是承受着既有的行业沟壑中无法回避的现实压力,中国民营企业无论从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恐怕都难以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大做强”显然也是一种承受着双重挤压的无奈之举。

  无论是处于早期创业阶段的企业,还是已经颇具规模正要加速发展的企业,都必须面临这样的诱惑和选择。毕竟,企业的扩张与成长应该是资源配置达到一定积累后自然裂变的过程,而不应该凭借某种主观愿望或意志强行拔高以至于扭曲企业成长的路径从而丧失未来。因此,做大做强的“跨越式”发展很可能成为陷阱而不再是人人都能咬一口的馅饼。

  人们常常把无时无刻不在的创业激情,看作一种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不知疲倦地寻求更快更高的发展。然而,这并不是成功企业的全部。依据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客观条件,摸清企业发展的脉搏,并设定一个合理合规的发展目标,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该具备的素质。它体现了一种控制能力,有所为有所不为。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4.11.29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