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压力大 毕业生就业薪酬逐年下滑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14:21 新华网 |
本科生薪酬逐年降低 从今年11月份起,南京某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小耿参加了多场毕业生招聘会,结果不理想,找工作中的一个最大困惑是薪酬问题。他说,前两年他的学长学姐们走出校门的起薪至少在1500元/月以上,而如今自己自降身价,还是到处碰壁。 记者从省、市人事部门了解到,大学生月平均薪水确实在逐年下降,有的起薪只有800元,甚至还出现零工资就业这种不规范的市场现象。 本科生薪酬低了30%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4届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好于去年,全省毕业生总数达22.3万人,到目前为止就业率已达85%。但是应届大学生月平均薪资水平在1000~2000元左右,起薪比2003年降低了25%~30%。据了解,200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起薪仅相当于2002年平均水平的60%左右,2004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又仅相当于2003年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其中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50%以上。 南京市人才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不少高校毕业生徘徊在职场,如果接连两三个月找不到工作,他们大都会自降薪水,有些本科毕业生的最低起薪已低至800元/月。 然而,省职介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市场的实际情况与应聘的学生们的期值有距离。从目前情况来看,毕业生们希望月薪最起码是1200元,因为一部分学生需要交纳国家助学贷款和保证基本生活水平。学校希望用人单位提供的薪资水平能够留得住人,也希望毕业生的收入状况能够保证正常的生活开支。 热门专业择业压力重重 在日前举行的应往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需求专业的冷、热区别尤为明显,计算机、财务、文职、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招聘单位门前围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求职者,报名踊跃,而金属材料、电气工程等专业的投递简历人数相对较少。南京晨光航天应用技术公司门前还排起了“长龙”,人事主管濮先生告诉记者,报名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会计和法律的毕业生很多,其比例约为8比1,一位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的张同学就出示了英语CET四、六级证书、雅思成绩单、中级口译证书等多张“凭证”,让人惊叹不已。 像他这样的毕业生在招聘活动中并不少见。其原因是英语和计算机近几年一直比较热门,并已渐渐成为毕业生们的通用技能。熟练掌握英语读写,有一张大学英语等级证书等等,在近年的就业竞争中并不具备稀缺性,那就未必能够最终胜出。同样,计算机专业由于各大中专院校连年扩招,导致基础人才日益饱和。因此,尽管是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但因为数量众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求职者期望值降低 正因为求职压力的不断增大,求职者们的薪水期望值近年来逐渐降低。以至于从薪水方面来说,本科生的薪酬可以和民工“一较高低”,“我们是职场上的弱势群体。”南京某高校2005届园艺专业毕业生陈小姐,拥有大专水平,她说,现在招人的单位,不是要求高学历就是要求有经验,自己已经不敢对薪酬提要求,能维持生活就行。她说,自己的最低要求是800元,因为又要租房又要吃饭,低于这个标准将无法生活。东南大学机械专业应届毕业生张同学无奈地表示,目前大学不断扩招,毕业时的就业压力自然很大,“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他们许多同学变主动为被动,持着“只要有单位要就不错了”的态度,哪怕从最底层做起,根本不会去考虑工种与学历是否相符。 耿同学是动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实习期间就在几家大的广告公司做过,每月可拿到1500元的工资。但是真正毕业之后,才发现工作是那么难找,大学时期的社会实践,新的用人单位似乎都不承认。目前,他对薪酬的心理价位在1200元/月,“但是只要有单位愿意要,多少钱我都干,即使没钱,也比待在家里强。就算把我当成民工也无所谓,因为如今的工作不是看学历,更多的是看能力。” “研究生民工”也会出现 南京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认为,目前用人单位挑选人才时很注重岗位薪酬。他们大多对于应聘者的条件更加务实,非技术型单位大多数都要求有1~2年的工作经验,一些高端技术企业才会对学历有特别的要求。一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总监黄先生说,如今毕业生人数不断扩大,高学历人群也不断扩大,再加上很多文凭是滥竽充数,因此,“唯学历”时代已经过去。对于近段时间炒得较热的“本科民工”话题,黄先生认为,本科生和民工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一张文凭,而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人更在乎他的潜力,而非学历。 一用人单位表示,我们既然招人就是缺人手,一个只凭一张文凭闯天下的人,和那些懂得专业技术活的人,比如蓝领等,他们的价值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大学毕业生什么也不会做,反而会给我们增加麻烦。至于薪酬,我们是根据实际情况来以岗定薪。 人力资源专家表示,本科生就业难只是一个侧面,现在的大环境就是找工作难,这不分本科生或大专生,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大学年年扩招,求职者数量逐年上升,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更大;其次是部分求职毕业生对薪酬期望过高,结果与之相去甚远,造成了岗位浪费;最后则是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的配置更合理化,摒弃学历第一的旧观念,大多建立了考察制度,优秀的员工社会层面变宽了。该人士认为,所谓“本科民工”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表象,在如今就业大环境下,如果个人没有一技之长,仅凭学历,别说是“本科民工”,就算是“研究生民工”也会出现。 硕士生工资期望值跌破2000元 记者在人才市场上碰到了结伴求职的河海大学的几名研究生,他们在四处奔走寻求工作,期望工资已从最初的3000元以上,降至2000元以下的心理价位。 拥挤的大厅,如潮的人流,每逢双休日,市文化艺术中心总是“人满为患”,一双双焦急渴盼的目光正在四处寻觅属于自己的地方。河海硕士生小张对记者说,在学校,自己一直是班上的尖子生,每门功课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可如今,自己混得还没有当年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好。他说,现在许多公司不要研究生,嫌研究生架子大,脾气大,不容易管理,稍微有点成绩就想着跳槽,用人单位越来越怀疑研究生的忠诚度。 高校扩招,在如今“大学生成把抓”的时代,他们的饭碗也不像前些年那样容易捧到手了。史同学今年11月毕业已经参加了6场招聘会,投递出去无数个人简历,但现在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表示,在学校时还憧憬着每月可以拿个三五千工资,过着小资生活,而现实是残忍的,“一开始工作工资能在2000元左右就不错了,”他说。 名校的不少硕士生也遇到同样的尴尬,据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一份就业意向报告显示,在学生的年收入期望值上,一半的同学选择2万~5万元。据了解,受行情影响,硕士研究生的平均起薪水平也连年下降。央视资料显示,2003年硕士毕业生的平均年起薪是40000元到48000元,这样的工资水平相当于2002年平均水平的60%左右,2004年又比2003年下降了20%以上。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一是研究生招生规模五年来年递增的速度平均达26.9%,而真正有资历带研究生的导师数量增长情况却远远赶不上这一数值,势必造成社会对研究生质量的疑虑;二是部分学生把读研的目的狭隘地理解为高薪高职,误解了研究生教育作为精英教育的初衷,造成学业水平下降,很多人选择读研就是为了以后能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这种观念应该改了;三是部分学生读研期间不够刻苦,体现出来的水平甚至不如本科、专科生,更无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足。 毕业生倾向跨专业就业 工作难找,已经给大学生们另一个警示:在职场上要善于灵活机动,不要局限在自己所学专业,在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今天,不妨尝试跨专业就业,或许会有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 南京市毕业生分配指导中心有关人士说,随着社会发展,每年的热门专业在不停转换,许多学生及其家长都是随波逐流,哪里热门往哪钻,但往往就会造成人员饱和,反而会给就业增加压力。南航的杨同学是计算机管理专业,可他第一份工作却是整天和文字打交道。这可把小杨难倒了,但是通过3个月的学习,他很快适应了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节奏和流程,还被评为优秀员工。文科生小史,以前最头疼电脑、笔记本等高科技产品,跟它们是不沾边的,而如今她却是一家IT企业的产品销售经理,不但要经常和客户打交道,还要对每一款产品的性能烂熟于心,这样的跨专业就业成功例子数不胜数。 毕分办人士称,一项就业调研表明,在选择单位时对“专业对口”的重视程度上,填写“一般”的人数略低于“重视”者,而“一般”和“不重视”的人数相加,则超过看重专业对口的人数。这说明,许多人已清醒认识到,选择专业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决定,只有给自己一个定向,才能有明确的就业目标,不会在职场上因专业的冷热输给别人。 在几场招聘会上,记者注意到,打出“不限专业”的用人单位越来越多,他们大多进行跨专业选才,而毕业生也由于近年来高校专业融合程度的加深,而较以往更多地跨专业择业。 薪酬标准为何难产 早在今年年初,南京市人事部门就在酝酿设立职场维权机构,以及出台地区薪酬标准,然而近一年的时间,这项计划仍没完成,毕业生薪酬到底谁说了算。 人事部门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本打算出台这一标准主要目的是遏制用人单位不规范用工,对毕业生权益造成的损害,使得同一职位不同单位给予的薪酬有个参考标准,不会相差太大。他说,随着毕业生就业呈现供大于求,由于单位不规范用工对毕业生权益造成损害,或由于毕业生违约等因素而影响单位利益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人才市场健康发展,另外,近年来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造成毕业生主动减薪甚至出现零工资就业现象,那是因为许多毕业生对不同岗位薪酬标准心中没有数,导致有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因工资而发生纠纷。然而,由于相应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大部分事例最后无法圆满解决,所以才有设立职场维权机构及出台薪酬标准一说。 经济学专家认为,薪酬对于劳动力状况、劳动力市场影响是巨大的。首先,他必须考虑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所有市场一样,必须服从于供求的力量。企业决定需求,在没有政策干预时,薪酬的调整使劳动力的供求平衡,但如果最低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劳动力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结果是失业。因此,薪酬标准或最低工资的增加只能是增加了有工作的人的收入,却减少了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的收入。薪酬标准对毕业生市场的影响最大,因为,毕业生属于技术最低而且经验最少的求职者,因此,从这方面来讲,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资允诺应在一个范围内。 如今,对于毕业生究竟拿多少钱仍没有一个参考依据,对于此标准迟迟没有出台,人事部门有关人士解释,社会上用人单位数量庞大,他们大多对于同一个职位给出的价位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差几倍,对于毕业生来说,只有用实际表现竞争高薪岗位,这对于相关部门收集资料是一个障碍,另外一方面,许多企业报上的薪酬也不是实际的人才价位,在制度薪酬方案时很可能出现偏颇,最后,此薪酬标准只是一个参考标准,并不是强制标准,各企业还是会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调整,这并不像最低工资标准一样,有上下限分别,只是作为一个薪酬制定的参考。不过,该人士表示,他们将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尽快建立一个经过权威调研论证、可起到宏观指导作用的市场化薪酬体制。 蓝领人才是“潜力股” 学历、技术本是一样的分量,但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偏向于优秀技能者,复合型人才成了他们的最爱。南京市人事部门有关人士称,从制造业的人才短缺上来看,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市场上往往出现这样一个现象,读了三年技工学校的学生走出校门即被高薪挖走,而那些四年寒窗的本科生们却游走于人才市场,这种结构性就业矛盾长期存在。 从事先进制造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生产技能人才越来越吃香。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认为。他说,在各类人员的工资增幅中,专业技术岗位的增幅在10%以上,高于管理岗位的增幅。今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50多个主分会场的2000多家三资、国有及民营企业提供近3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三资、国有企业占到单位总数的60%以上,有8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毕业生进场求职。主会场省劳动力市场共有近百家用人单位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工程类(包括机械、机电工程、建筑工程专业)需求量较大,约占到总岗位数的33%);管理文职类(包括各类设计、财务、营销、法律等专业需求次之,约占到总岗位数的28%),共有近5000名毕业生进场洽谈,用人单位普遍对年轻技工抱有很大的期望。 南京技工缺口很大,尽管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都列出了技工的培养计划,但远水救不了近火。每逢有技术专场招聘时,用人单位的需求量总是大大高于求职人数。毕业生招聘会上,韩资企业协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颇大,1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了品质管理、培训主管等2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LG同创、喜星电子(南京)有限公司、南京NS南西电子有限公司等韩资提供的企业产品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师、品质主管、电气工程师等技术性岗位占了总岗位数的70%。在技术蓝领奇缺的现阶段,企业打造新型蓝领已势在必行,韩资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培训机制和发展空间都对毕业生们有着很大的诱惑力。 外资企业的进入,使得本身就稀缺的蓝领人才更加紧俏。对于这种人才,招聘单位往往降低门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的就业比本科生容易得多。虽没有过硬的学历,但是因为选择面广,和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的“百里挑一”的气氛相比,其就业竞争和压力都轻松不少。 大学生就业如何突围 今年,江苏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超过26万人,比去年净增3万人左右。众多2005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形势预测严峻,纷纷找寻自己的方式“突围”。有关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大学生就业仍然吃紧。 据介绍,江苏省2004年毕业生总就业率达到了80%,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7.28%,本科生的就业率为82%,专科生的就业率为76.33%,总体状况好于去年同期。江苏省高招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马杰主任认为,江苏2005届大学毕业生总数要超过26万人,这比2004届江苏22.3万大学毕业生多出3万人,而从实际情况看,一年之内经济不可能发展到可以消化3万人就业,所以,江苏总体就业容量是吃紧的。从专业需求看,化工、机械等工科专业需求看好,文科的一些专业不能令人乐观。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现在报考公务员热和考研热都反映出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对2005年能否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表示担忧和缺乏足够自信。 一教育专家表示,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生源数量不断增大,说明要求上大学的热情很高,市场需求很大,应该尽量满足。这也是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今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引发的竞争也将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民办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的挑战就是这一观点的缩影。 “南京大学今年应届大学生就业工作启动较早,而用人单位也似乎很着急,已经有很多大公司给我们发来了用人信息需求。”南京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祁苏蓬主任拿出一叠用人信息资料向记者表达了很强的自信心。据介绍,南京大学2005届共有5000名本专科毕业生,从人数上看与往年变化不大,但从用人单位角度看,今年像宝洁等公司对人才“下手”较早,在众多赶早市的单位中,对学生的专业对口已经不做太多要求,宽口径、综合型人才更容易受到一些大公司的青睐。谈及长线冷专业的就业情况预测时,祁主任表示,现在南京大学并没有什么“冷专业”的说法,因为南京大学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学科专业打通的工作,专业相互交叉渗透非常强,从这几年情况看,不少理论型专业因为专业改革早就度过了就业难的“阵痛期”,相反受到了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追捧。 新闻链接一:2004年末薪情大盘点 电信人才薪酬触顶回跌 今年,国内权威人才网站——中华英才网对2004年的薪酬做了一次大调查。在所有被调查的行业中,电信行业薪资水平虽仍位居榜首,年薪均值达49000元,但其绝对值却比去年同期下降10%。 IT业人才薪资一路下滑 自2000年网络经济出现泡沫后,网络IT人才薪酬“一路下滑”。调查显示,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表现平庸,计算机在接受调查的行业中排名下降4位,名列第九,年薪均值为38723元,较去年下降近7000元;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行业名列13,年薪均值比去年下降近5000元。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从事IT行业操作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人才,虽已在岗位上“磨合”较长时间,但因无法获得其他相关经验,其竞争力难以进一步提高。 公务员薪资稳而难变 调查显示,政府和公共事业单位年薪均值为24959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政府机关和公共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薪酬是根据国家相关制度制定的,一般说来不会有太大的涨跌幅度。对他们而言,关键是在出现“升职无望”等职业发展障碍时,如何运用“职场经营术”另辟蹊径,在完善自身能力的同时及时调整发展方向。 外语类人才薪资两极分化 调查显示,外语“熟练”者的平均年薪达51270元,比“中等”水平者高约34000元。 随着国内许多大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英语的熟练程度与收入密切相关。也正缘于此,随着国内英语人才的大量增加,薪酬开始出现分化状态:即高层次外语人才薪酬继续攀升,中低层次人才则企稳甚至出现微跌。 管理人才薪酬居高难上 如果按职务划分,“经营管理”层的平均年薪依然最高,为57593元。 经营管理者收入高,表明现代企业对高层管理人员价值的尊重和认可。但随着国内企业与国际的接轨,国外经营理念不断渗透,以后几年中,国内经营管理者薪金发展前景很难再上一个台阶。 营销类人才长期看好 业务部门是公司直接利润的来源,因而市场营销类人才在薪酬市场上一直被看好。对于此类人才,越是位居高层且具管理职责,则其市场稀缺度越大,当然薪酬回报也就越高,因此营销人才月薪五千甚至过万的招聘到处都是。 医药人才薪酬中等 医药行业在国外属高“薪”行业,一些职业人士据此认为,国内医药行业薪酬水平也应处于高端或往高端水平过渡。但据调查,目前国内医药业薪酬水平总体上仅处于中低端水平,相对于高科技业来说,员工平均薪酬水平约低30%。 房地产业人才薪酬易变 不同地区房地产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一个中层部门经理,其最高年薪可逾20万元,最低的也有6万元左右,低级职位人才收入的差距更大。那些有着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才极为抢手。 金融业人才易加薪 金融银行业可谓国内的垄断行业之一。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大量资金进入,必然带来更多人才需求,由此拉动行业薪资水平继续攀升。据预测,目前高层管理人才年薪已达50万元以上,中层管理人才年薪约为20万~30万元,一般骨干年薪约为6万元。 新闻链接二:2005年薪酬将比今年提高 2005年应届毕业生面临的薪酬形势究竟如何?多数调查机构对明年薪酬形势做出了乐观判断。太和顾问的分析报告提出,2005年整体薪酬形势将比2004年乐观,总薪酬水平可能比今年提高7.5%到8.5%。 为何有如此判断,一来中央已决心以消费需求作为拉动总需求的主要动力,必将有一系列类似公务员加薪这样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出台;二来WTO协议规定的部分IT业、服务业的保护期将在2005年内结束,外企势必加速进入中国。 众所周知,欧美的薪酬标准远高于中国,外企进入一方面提供高薪职位,一方面会带动本土企业调高薪酬。这些机会,在职劳动者可以把握,新就业人员也可以把握。 太和顾问的薪酬形势预测报告认为,受宏观调控影响,明年各行业薪酬调整幅度较大,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汽车行业薪酬增幅有限,甚至可能下降;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受外企进入利好影响,薪酬可能大幅上调。 而地区薪酬分布方面,受外企布局方向转移影响,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一些二线城市(苏州、杭州、东莞、中山、惠州等)以及武汉、成都等省会城市,薪酬增幅将会高出四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1到1.5个百分点。二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薪酬增幅将会领跑各行业。 (来源:江苏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