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强国论坛:国资的辛酸结局谁之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18:31 人民网

  网友:云淡水暖 读12月18日《经济观察报》报道,标题颇有气势《大国企MBO不宜到不准李毅中回应产权改革争论》,看了不禁想起这位国资委副主任去年关于国企改革的一个说法“产权转让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让人心情沉重’的问题。”,再看今年的说法,草民有些一头雾水,仿佛只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官员、主流经济学家们的无数嘴皮在翻动,莫衷一是,眼晕得很。

  其一,李毅中说“去年下半年我去地方调研时,各地对国企改革有各种说法,什么‘国退民进’、‘中央进、地方退’、‘靓女先嫁’等等,都公开这么讲。”,转而“但今年我再去地方看,我发现这些错误观念基本上都纠正过来了。”,草民不敢苟同的是,“国退民进”、“中央进、地方退”、“靓女先嫁”这些论调,当时为什么“都公开这么讲”?谁首先“公开这么讲”,在这些人、特别是一些亦学亦官亦商的主流在高唱这些东西,为所谓产权“改革”推波助澜的“当时”,国资委扮演了什么角色。

  而且,什么时候又成主流们高歌猛进的东西又成了“错误观念”还“基本上都纠正过来了”,是“讲”基本纠正过来了,还是“卖”基本纠正过来了,记得去年也是李毅中副主任的报告中说,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已经卖得一干二净,“李毅中透露,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前,国资委对全国23个省,包括16个中心城市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地方都是采用全部转让的方式处理地方国有资产。李毅中说,现在全国的一些县级城市有的是将国有企业全部卖光了,造成不仅没有国有企业,而且没有经营性的国有资本;地市一级中60%-83%卖掉了国有企业。”(2003年11月10日《经济观察报》)那这种“基本纠正过来了”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况且,主流们至今未见什么“基本纠正过来了”,起码,张大主流、厉大主流就未见有什么“基本纠正”。

  其二,“今年10月底,李荣融在‘五部委形势报告会’上发言时的意见还是:‘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企业‘不宜’实施管理层收购并控股。’而在2003年年末,国资委高层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时这样表态:‘我们从未说过反对管理层收购。’”,从“从未说过反对”,到“不宜”,似乎历来暧昧,毫无“反对”的意思,直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后,才放出硬话“黄菊副总理已经明确指示,大型企业不准搞管理层收购,我和荣融主任一致的意见是,中央企业不搞管理层收购。(李毅中)”而在这期间,国资委一些官员,包括国资委下属的研究机构的学者,特别是在朗咸平引发的争论中的态度,实在令人感慨不已。

  国资改制之中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李荣融说:‘管理层收购无非是两种手段,因为他一定要想办法把价格压低,所以他要不就把企业做亏、资产评估得很低,要么就把现有的资产切出去一块,转移出去,然后再评估价格。’…他说:‘这样子做的民愤大了!我们一直以来都说改革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我看近期要多强调公平。’”,国资企业的工人、职工都看得很清楚的事情,官员、专家们要现在才来“总结”,似乎已经晚了。既然知道“这样子做的民愤大了!”,当初何必如此冲动地推行,“民愤”这两个字非同小可,而“改革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大旗却一直置“民愤”而不顾,力排众议,将大量国资通过“把企业做亏”和“把现有的资产切出去一块,转移出去”搞到少数人手里。

  其三,“管理层收购的结果是使所有权和经营权趋于合一,这从理论上看是不符合我们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的,我们国企改革改了20年不能再退回去。”,当初鼓吹MBO的理由,也是说因为“所有权和经营权趋于合一”,合一于“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必然“死亡”,所以才进行推动的,现在又回头说“从理论上看是不符合我们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的”,一个“不符合我们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的”的理论,居然被鼓吹了若干年,这些“理论”的鼓吹者,如张大主流们是何居心,而国资委历来把这些人奉为上宾,又是什么道理。

  其四,这番表态会有什么实质性效果,记者已经在表示怀疑,一是中央企业“不准”,地方企业准不准,如果只强调“中央企业”,地方官员勾结企业管理层照样MBO,国有资产照样在“把企业做亏”和“把现有的资产切出去一块,转移出去”中大量流失。二是强调“大型企业不准”,然后“按照国家统计局去年调整后的标准,划入中小型的企业更多了。‘我们在96号文里规范管理层收购时,并没有对企业规模的限定,但是如果严格按照要求做的话,大型企业是根本不可能操作管理层收购的,它的资产太大。’(国资委官员)”,会不会使大批按过去的标准被“不准”的企业由此而被“准”。

  其五,非“大型企业”、又非“中央企业”的国有资产的MBO监管是否能够落实呢,有例在先“绍兴皋埠热电厂,位于绍兴市区东郊约10公里,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亿元,现有员工225人。据悉,该企业多次被授予省市级乡镇管理示范企业、浙江省行业最大工业企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AAA级信誉企业和纳税大户等荣誉称号。…竟以48万元的价格被卖给了少数干部和企业经营者”(《工人日报天讯在线》)。地方官员有利益、企业管理层有利益、地方监管显然形同虚设,国家国资委又言明不属于“不准”的范围,看来,饕餮们“只好”笑纳了。

  其六,不是MBO形式的、不在“不准”范围内的收购就“干净、合理”么?也有例在先“南京中山集团是在1986年12月,以在宁的七家老军工企业和三家科研院所联合组成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成立时资产总额是30亿元人民币…但到去年改制时进行的资产评估,仍然有3亿多元总资产,净资产为2300万元。旗下还拥有房地产公司、财务公司、国际贸易公司等,其中的房地产公司已经开发了紫霞公寓、红山公寓等楼盘,财务公司每年融资业务量达3亿多,净利润2000多万元。…杭州天安集团南京分公司总经理李腊生…在收购国有企业南京中山集团的操作过程中,涉嫌雇用不法分子,刻制了人民银行的公章,并用它制造了一份假的‘银行行长联席会议文件’,形成国有资产增值的假象,从而骗取工商部门将国企所有权变更到天安名下。”(《现代快报》),30亿国资被几番几复的“改制”,缩水为3亿多,从规模和隶属关系看来又在“不准”之外,然后,被“市场经济最活跃的阶层”私企老板,凭借“萝卜公章”和虚假文件,空手套走,地方国资委的准与“不准”不见作为。

  “长春市国资委所属上市公司兰宝科技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孙公司长春半导体厂涉嫌4.2亿元国有资产流失…在半导体厂的屡次改制中,张力一直稳居厂长一职。甚至在并入华禹光谷后,张力更晋升为华禹光谷副总裁,直至被‘双规’…1998年半导体厂改制时,时任电子局局长的冯斌。据说只有在此人的授意和默许下,4.2亿元国有资产才得以以“零”价格“赠予”民营企业。…这起利用制度疏漏层层密布的联手作案计划中的另一个幕后人物也逐渐浮显出来,这就是携款出逃两年之久的恒河集团董事长孙宏伟。…恒河集团是长春有名的民营企业,辖下有多家子公司。”(《财经时报》),又是典型的内外勾结,空手套走大量国有资产,而这间企业的定位,显然也是在“准”之列。

  草民看来,此次的“不准”,实际上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首先是范围太窄,按照国资委两位主任的说法,只限于“中央企业”,二是形式单纯,只限于“MBO”,算来算去只有国资委直接管理的100多家中央企业“不准MBO”,其它的不算中央企业的、不是MBO的数量更加庞大的国有企业的转制、贱卖、鲸吞,看来还“无暇顾及”。吞下去的心定神闲,还没有吞的继续操作,最多不过是“国退民进”、“中央进、地方退”、“靓女先嫁”这些“错误观念”已经“基本上都纠正过来了”,然而,当初到处煽风点火散布这些“错误观念”者,却没有被“纠正”,反而据说这几天又在到处放话,说是“厉以宁豪言中国经济增长势不可挡”(人民网)了,就像当初“豪言”国资改制“势不可挡”一般。

  国资委官员们说“总的看,目前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管理层收购和国有产权交易不规范。”,有“重大进展”之成就,只“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是根本性的。专家泰斗们对于“国退民进”、“中央进、地方退”、“靓女先嫁”这些“错误观念”毫无感觉,被草民们认为是挑动了对这些“错误观念”进行抨击的郎咸平先生,被CCTV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的专家评委们视为“噪音”,在官员、学者先翻过去又翻过来的嘴皮下,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实变成了一笔谁也算不清楚的狗肉帐,谁都没有责任。

  “大型国企不准MBO”、“中央企业不准MBO”,并未解决国企改制中的诸多迷惑甚至犯罪将如何得以根本遏制的问题,因为“不准”触及不到它们,而最根本的还在于,对于已经大量流失掉的国资,再怎么“不准”,已经毫无意义,只剩下民众的叹息和失业工人的辛酸体验了,谁之过。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