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古韵新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01:50 大江网-江西日报
  我省首家“博文国学启蒙馆”在南昌市珠市小学正式开馆,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久违:博文国学现都市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2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珠市小学,远远就听到博文国学启蒙馆的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背诵清代《弟子规》。在装饰得古色古香的教室里,30多个孩子身穿大红的仿古唐装,端坐在座位上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后墙正中悬挂着巨大的儒学鼻祖——孔丘的画像,两边是“博古通今,厚德载物”的古训对联,墙上还挂着“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等诸多励志、劝学的书法作品。学生的书桌上摆放着《三字经》、《诗经》、《论语》、《笠翁对韵》、《孟子》、《中庸》、《庄子》等新版传统启蒙教材。尽管老师没拿着戒尺,孩子们没戴瓜皮小帽和留长辫子,但仍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鲁迅笔下“三味书屋”的私塾场景。

  “读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这是国文博学馆的宗旨。据悉,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中挑选了3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经典朗诵和国学启蒙教育。老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每周二、五下午免费授课,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看,现代国学教育已经与呆板僵化的私塾教育形同陌路,因为时代已赋予它更多的新鲜血液。

  教学:形式手法别具一格

  诵读民族经典,传承中华美德。为避免枯燥的死记硬背,把国学馆办成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家园,该馆推出了一套独辟蹊径的授课方法:“读、演、找、背、赛、展、用、写、画”等。

  “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授课的气氛。除邀请“网络妈妈”刘焕荣来课堂讲课外,还在教师节那天让孩子们穿着唐装去拜访退休老教师,或到滕王阁去背诵《滕王阁序》,特别是邀请南昌教育学院的外籍教师来讲古文课,更是让孩子们感慨万千:外国人都那么钻研国学,我们中国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

  “半部《论语》治天下”,经典国学之作饱含着睿智和哲理。吴亮老师说,我们并不指望孩子一定能达到满腹经纶的水平,只希望在他们心灵最纯洁、记忆力最好的时期,通过朗朗上口、濡染于心的诵读,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韵新声(图)
博文国学启蒙馆的学生在吟诵古文。本报记者周霖摄

  有关教育专家评价说,国学可使学生明辨是非、区别善恶,陶冶他们爱国爱民、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的情感,培养他们立志勤学、求索攻坚的意志,养成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的品行。也许孩子们现在无法理解每个字句,但他们接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灌输和教育后,从而奠定受益一生的文字功底和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更多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

  反响:国学精髓可“童蒙养正”

  “国学经典用通俗的语言道出了做人的道理,我们从中受益匪浅,学与不学就是有区别。”这是孩子们共同的心声。

  喻婧仪同学告诉记者,《弟子规》中“凡出言,信为先”、“泛爱众而亲仁”古训告诫我们,做人的第一要素是讲诚信、说真话,对同学要有爱心,能帮则帮。

  读国学悟出“孝道”。罗文琛同学说,“事父母,竭其力”,意思是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帮父母做点事。如父母回家时,子女应该到门口去接一下包,再递上拖鞋或倒杯水等等,都是对父母的一片孝心,这与“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是一个道理。

  叶博源同学说,国学中“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让我们懂得从小要拘小节,有礼貌。

  学生赵雯玉的妈妈说,原先家里也买了些古文书,但女儿不爱看。现在孩子对古文特别有兴趣,写作文时经常能引经据典了,作文也更有文采了。比如去滕王阁玩,孩子就会从头到尾地背《滕王阁序》,还会到榕门路上的楹联一条街上看古诗对联。

  国学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很有好处。徐冠宇同学的爸爸说,现在女儿在家经常会说起“仁、义、礼、智、信”以及“吃亏是福”等精辟格言,她懂得做人不能斤斤计较,要吃得起亏,所以平时与同学相处中,也能团结、谦让和互相帮助。呼声:如何扩大受益面?“现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地区都在学校中普及了国学馆,而我们却还是小范围的公益性选修,这个‘小灶’的受教育面实在太小了。”许多家长发出如此感慨。

  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许多家长关心的焦点。儒家文化中也不乏封建糟粕: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男尊女卑”思想,“中庸不进取”的保守意识,另外还有“三纲五常”等封建皇权思想,这与现代社会价值观都是严重对立,老师讲课时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和批判。

  记者在采访时还发现,国学班中有些五六年级的学生被家长“勒令退学”,强行拉去参加外语、奥数等培训班,因为在“考分决定一切”的残酷现实中,学生即使对古文再有兴趣也只能忍痛割爱。家长无奈地说:如果考不上重点初中,国学学得再好又有何用?素质教育往往被分数指挥棒打得体无完肤。

  “入则孝,出则悌。”古籍经典中没有空洞的大道理,却用通俗易懂的古训教会孩子们怎样去做人,这对如何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借鉴意义。

  看来,怎样在经费、政策、师资以及机制等方面去扶持国学思想进课堂,值得教育界人士深思。

  编后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和精华,它经受了几千年的沧桑和磨砺,在“治国育人”上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好、继承好、发展好。尤其在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教育文化资源,对于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深化学校德育改革,树立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学的身影又在学校兴起。我们衷心地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琅琅国学诵吟声在学生中回荡。(本报记者姚文滨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