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广东多作贡献(年终专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01:54 人民网-华南新闻

  本报记者 罗艾桦

  正如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树森年初所预言,2004年将是广州发展进程上可以留下较多重大事件记录的一年。

  的确,这一年,发生在广州的重大事件不少———国际枢纽机场新白云机场顺利投入使用;南沙港4个5万吨码头胜利启航;琶洲国际会展中心迎来广交会;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申办成功;容纳10所高校的广州大学城9月份如期开学;全国四大枢纽性站点之一的新火车站年内也要破土动工……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年,广州经济发展继续呈现速度快、结构优、效益好的特点,经济总量将突破4000亿大关。此外,以户籍人口和现行汇率计算,广州人均GDP去年达到了5844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17倍,在全国十大城市中排首位,预计今年将达到6600美元,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地区)的水平。

  如何发挥优势,为广东早日成为经济强省、和谐广东多作贡献?记者近日专访了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

  广州正进入一个全新发展周期

  回首即将过去的2004年,张广宁满怀喜悦和谦逊。他认为,广州当前的发展形势可用三句话来概括:成绩巨大令人振奋,协调发展仍需努力,前景美好任重道远。

  张广宁说,广州实际上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周期,且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多。一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尤其是上一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市已形成群策群力、奋发开拓、团结实干的好局面、好氛围。二是近年来生产力布局已经作了全面部署,协调发展的格局业已形成,经济结构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体系发育相对完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三是区域合作的空间正在拓宽,全面实施CEPA协议,推进了穗港两地的交流与合作。“9+2”合作框架协议以及《泛珠三角区域省会城市合作协议》的签署,又为广州与泛珠三角城市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广州申亚成功,为今后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初步测算,未来6年,广州在比赛场馆、亚运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环保、文化教育项目的投资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五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广州的发展寄予厚望,明确要求广州要“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并给予大力支持。可以说,广州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但广州仍是发展中的城市,历史的包袱仍然很重,可支配资源不多,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弱化,与长三角、上海等地比较还有差距;地区之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生产力发展仍面临一些体制性障碍,环境、资源、人口压力还很大,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管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不可低估;广州的社会治安形势仍然严峻,不稳定因素并未完全消除。为此,张广宁强调,要保持清醒头脑,要从长远的、战略的高度谋划广州未来的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今后几年,要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全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精心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和山水之都,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要使国内生产总值继续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增幅快速增长,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1万美元,比2002年翻一番,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布局基本成型

  张广宁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广州的生产力布局目前已基本成型,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一大批重大生产力骨干项目正在推进,为可持续发展积蓄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首先是汽车项目。随着广州丰田汽车整车项目落户广州,加上先前的广州本田和东风日产项目,日本三大汽车制造企业已全部集聚广州,广州汽车工业集群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今年轿车产能达到40万辆,预计2006年达到50万辆;到2010年,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00万辆,销售收入将超过1200亿元,汽车工业总产值将达3000亿元。其次是造船项目。已在南沙建设大型的造船基地,以建造集装箱船和油轮为主,年造船产量300万吨,单体可达到30万吨,广州造船业将发生质的飞跃。再次,钢铁工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广钢与日本JFE公司年产40万吨汽车镀锌板项目已动工,预计2006年底可投产。另外,作为广州支柱产业之一的石化工业,目前正实施改扩建工程,完成之后,直接工业产值将超过500亿元,并促进汽车和化工等产业的延伸发展,带动下游形成1000亿至2000亿元规模的产业群。此外,美国慧视光电技术产品等一批重大生产力项目正抓紧推进。未来几年,广州将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造船工业、石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区域经济全面提速

  张广宁说,近年来,广州通过撤市设区和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对各个片区的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和整体部署,全市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全面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东部,重点加快发展以广州开发区为核心,包括黄埔、增城在内的东部产业带。广州开发区通过“四区合一”,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成为国家产业政策集成度最高、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最密集的综合性经济区域。今年1至10月,全区的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税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全国49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第一位。当前,开发区正作为一个产业功能区和新城区来建设,力争到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600亿元,成为引领广州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此外,增城市去年的人均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等几项指标在全省68个县(县级市)中位居第一,下一步将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在南部,继续加快南沙开发步伐。南沙从2001年启动开发,按照产业起步、项目带动、滚动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汽车、钢铁、造船、石化、重型装备、光电子及集成电路、港口物流、粮油加工及物流八大产业。目前,南沙已签协议44个项目,合同总投资额达到13.35亿美元,平均投资密度达到500美元/平方米,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处于领先地位。未来南沙地区将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新广州。番禺区作为广州“南拓”主要区域,基础雄厚,实力较强,目前已形成了精细化工、珠宝首饰、生物制药和电子电器等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很好。

  在北部,重点建设生态保护区和新机场控制区,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和生态旅游业。白云区下一步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服务业、文化体育和教育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区。花都区近年经济迅速崛起,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龙头的工业强区和以机场、铁路为依托的商贸中心。从化主要是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同时加快工业发展,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西部,将发挥芳村区联结广州与珠三角西部城市的地缘优势,继续推进地铁沿线、珠江沿岸和广佛主干道三条经济带建设,吸引南海、佛山等周边地区的人流前来消费,打造广州西部商贸中心,加快广佛都市圈的形成。

  在中部,亦即老城区,实行“退二进三”,加速工业向城区外围转移,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总部经济,重点在珠江新城建设中央商务区,推动国内外商贸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明年力争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精心创建并在明年力争跨入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是全体广州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归宿,是对建设和谐广东的又一重大贡献,也是对广州市委、市政府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检阅。为此,张广宁表示,广州将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重点要促进六个协调发展:即促进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优化发展,构建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山水之都;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外源性经济和内源性经济的创新发展,形成经济多元化发展新格局;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时,广州还要抓好五大工作任务:大力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城市环境建设,提高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科技、教育、人才工作,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张广宁表示相信,一个现代化的广州,一个和谐的广州,一个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广州,一个环境优美的广州,一个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广州,一定能展示在世人面前。

  《华南新闻》 (2004年12月22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