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原儿女砺壮志(2004年度特稿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04: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郑州新貌。

  本报记者 王明浩摄

  本报赴河南采访组

  从很多角度看,河南都像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论人口总量,河南位居全国第一,直逼1亿的人口数量,使河南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

  ———论经济结构,河南农业占了大头,7000万农民足以说明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农业大省;

  ———论历史,五千年的黄河文明,使河南和中华民族一样背负着沉甸甸的荣耀与坎坷;

  ———论现状,河南尽管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展迅速,但要建成全面小康,依然任重道远。

  可以说,中原大地能否崛起,关系着整个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现,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反过来,河南的实践探索,也将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号角吹响之后,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中原儿女积极探索,励志崛起,尽展风流。

  岁末,记者踏上了这片辽阔的中原大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工业“短腿”做大做强

  2004年11月25日上午,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同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近几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原崛起’的发展思路,与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不谋而合。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改写河南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历史;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要从以农业为主、以农村人口为主的现状转为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使河南的整体发展水平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

  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河南确立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思路。省长李成玉说:“这‘三化’中,当务之急是工业化。只有实现了工业化,才能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从经济总量上看,河南在中部地区的排名还算靠前;但是按人口一平均,指标就下来了。这其中,关键的因素在于工业比较薄弱,这条‘短腿’的拉动力仍显不够。”

  工业化道路如何走?是走简单依靠投资、扩大规模的老路,还是走以优化结构、创新体制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河南人民选择了后者。

  在煤城焦作,记者深切感受到了河南工业结构调整的胆识与魄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一律不上!市委书记铁代生说:“只有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水平,整个经济才能健康发展。”今天,煤炭工业只占到焦作经济总量的5%左右,汽车零配件等新兴行业悄然兴起,不断优化的工业结构使焦作经济生机盎然。

  在全省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之大更是空前:短短两年间,河南关闭污染严重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近2000家。大刀阔斧的调整,灭的是糟粕,炼的是精华,切的是苗头,添的是劲头。

  通过以国企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体制创新,河南省相当一批国有企业脱胎换骨、活力倍增。如今,在河南全省县以下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已开始成为主角。在大中型国有企业中,体制改革也是亮点频出:宇通客车从国有转向民营,并开始与国际著名客车企业强强联合;安彩集团实现了从国有独资向股份制的跨越;风神轮胎通过股份制改造成功上市,近期将与国外行业巨头展开合作,全面进军轿车轮胎市场……改制之后,这些公司已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国有企业加紧改制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年前10个月,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29.8%,高出全省工业增幅7个百分点。各级政府从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放宽市场准入等方面着手,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在郑州三全集团、郑州华德永佳地毯有限公司等企业采访时,记者切实感受到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

  有两个数字可以表明,河南工业这条“短腿”已日渐强壮,工业化进程已迈出大步:工业增加值从1989年的282亿元提高到现在的2432亿元,跃居中西部地区首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6%提高到80%。

  实施城镇化战略,打造中原崛起的坚实载体

  几年未到河南的人们,如果再访中原,会发现这里的城市变美了,变靓了,变“洋气”了。几个城市走下来,采访组成员个个惊喜连连。

  在省会郑州,记者走进了位于市区东北的鑫苑名家住宅小区。但见楼宇错落,道路整洁,绿树青草随处可见,小桥流水间布其中,环境幽雅而温馨。尽管雨雪过后寒风习习,但这仍掩不住小区讲解员骄傲而喜悦的神情。

  在古都洛阳,位于氓山南麓、洛河北岸的洛浦公园绿茵遍地、垂柳成行。漫步其间,看长河东去,浴夕阳暖照,使人醺然忘却季节的更替。三十出头的卢来要正带着家人在这里游园。他说:“这里原来全是垃圾乱石堆,有十几公里长。几年前开始建公园,听说市里面投资了4亿多元,现在我们都叫它‘绿色长廊’。”

  城市面貌的变化,只是中原崛起中城镇化进程的一个侧面。在实践中,河南人认识到,城镇化与工业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二、三产业的依托和载体,城镇的发展水平不高,二、三产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透过中原城市的发展变化,人们看到的是城镇化对推动中原崛起、实现现代化的更为深刻的历史性意义。

  展开河南省地图,以郑州为圆心,周围分布着洛阳、开封、新乡、焦作等8个“小兄弟”———这里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665个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河南省着力打造的中原城市群。

  以大城市群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是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今天,河南省正在践行着这样的发展道路。

  省发改委主任张大卫介绍说,河南省经过几届政府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构筑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战略态势。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中原城市群将提前6—7年跨入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并带动全省向现代化迈进。

  处在中原城市群圆心的郑州,是河南推进城镇化战略的重点之一。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克和郑州市市长王文超介绍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郑州市正全力打造一个新的大郑州。位于郑州东北方向的郑东新区是新郑州的一个亮点。按照市政府的时间表,2007年,郑东新区起步区基本形成33平方公里规模,2010年达到150平方公里。同时,全市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生物化工和食品制造业,形成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使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

  壮大中原城市群,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城市发育和工业经济联系的程度看,中原城市群已经呈现出两主两副、两横两纵等经济带。横向,沿黄河承东启西,分布着现代制造业核心区郑州,工业重镇洛阳、开封、巩义;纵向,沿京广京珠两大交通主干连南贯北,分布着新乡、许昌、漯河、焦作等工业骄子,是中原城市群重要的工业带。2003年,中原城市群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总量的六成左右,GDP总量超过全省总量的五成半。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周边农区的辐射与带动也功不可没。城市经济的壮大,消化了周边农区的大量农产品,吸纳了周边农区的大量劳动力。河南全省外出务工的农民超过1300万,其中有一半在本省,在本省务工的人群中,又有相当多的人集中在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的扩张,还直接改变了大批农民的社会身份。随着大郑州的建设,该市管城区圃田乡古城村的100户农民搬进了新盖的小区。记者采访时,张国军260平方米、3层楼的新居正值装修验收。他说:“以后咱就离开农村,开始和城里人过一样的生活了。”

  在建构中原城市群的同时,河南人并没有忽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建设。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离农民最近、对农民影响最直接的节点。同时,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有70%左右的人口分布在县以下区域中。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促进中原崛起的必然举措。为此,在打造中原城市群的同时,河南选择了巩义、新密、邓州等26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区)、123个重点镇予以扶持,加快发展,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记者在洛阳、新乡等地采访发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对吸引农民进城、繁荣农村经济、连接工农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方面,作用已经十分显著。

  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原大地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城镇化的目标,到2020年,河南城镇人口比例将由去年底的27.2%提高到50%以上,平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2002年、2003年,河南城镇化率连续两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每年约有130万农民离开土地,融入城市;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较去年底又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中原大地的城镇化进程,正按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在中原崛起的大战略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密不可分。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物质基础;反过来,工业化、城镇化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在新乡市农村的一次采访,看到了三者关系的生动画面。

  在新乡市获嘉县照镜镇楼村村支书许福卿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村民周在福家。房子是村里统一盖的,楼上楼下一共140平方米,老人和儿子儿媳住一起。他告诉记者,家里种了3亩半粮食,一茬小麦,一茬玉米,亩产都在500公斤左右,总共能卖4000元钱,“俺们种地可省心了,耕、耙、种、收、浇,全由村里统一包了!”许福卿说,村里办工业之后,每年有3000多万元的利润,这些钱除了工业积累,一方面支持农业,一方面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说起农业,河南在全国是数得上的。单一个数字就很能说明问题:河南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农业不仅要为中原崛起提供坚实的基础,还要为全国粮食安全作贡献。为了打好这个基础,河南人可没少下功夫。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松粮食生产,这是河南抓农业的首要任务。全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连续6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了河南作为产粮大省的粮食生产能力。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近两年,省里分别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7亿元和8亿元用于定购粮和应税粮收购的价内补贴,粮食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1.3亿亩左右。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省农业税税率由2002年的7%下调到今年的4%,加上粮食直补,全省农民负担比去年减轻65.4%。

  在稳住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河南农业的另一个特点,也是一个亮点。近年来,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并且初见成效。粮经比例由1998年的72.4∶27.6调整到去年的65∶35;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麦播总面积的38.9%,磨粉小麦于2002年在全国首次进入国际市场;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8.2%,有8项畜牧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调整结构,是为了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品质优良、适应市场需要的农产品,给农民带来了增收的喜悦。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了河南农民增收的一个聚宝盆,宝贝有花卉苗木、中药材、蔬菜、优质小麦、优质烟叶、优质大豆、优质红薯等等。在鄢陵的花卉苗木市场,百花盛开,千苗竞长,往来商客络绎不绝。当地花卉种植区农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5000元左右,每年每亩效益最高的达到1万元。

  如果仅仅停留在农业领域抓农业,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河南农业才算是破了现代化的题。省里给传统农区的工业化定了个基调:坚持以比较优势换取比较效益,走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化之路,促进农业现代化。这个基调,使中原大地避免了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弯路。

  在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方面,漯河的实践可称得上是个成功的范例。位于河南中部的漯河,历来就是中原腹地的一个粮仓。然而,让当地领导津津乐道并且让记者备感兴趣的,不是当地的农产品,而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现代工业。人们可能想象不到,一个漯河市,聚集了近6000家食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多达30多家,其中有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的南街村集团。食品加工业的兴起不但是漯河经济的特色,也成了当地的主导产业。目前,这些企业每年“吃掉”原粮220万吨,是全市粮食总产量的近2倍,年转化生猪1200万头,是全市饲养量的4倍。今天,漯河人开始初步尝到农业现代化的甜头:漯河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建省辖市8年后,今天的经济总量相当于8个旧漯河;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5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同样的发展思路,在河南其他农区实践着;同样的喜人局面,也在河南其他农区呈现着。为破解“三农”难题,河南典型的农业大市商丘今年在招商引资上下了狠功夫:前11个月实际到位资金近200亿元,是前3年引进资金总额的3倍,且工业项目占到七成以上。一大批粮、棉、油、木材等资源深加工项目在这里落户,记者采访到的当地农民无不拍手叫好。

  还是用数字来展示中原农业现代化的风采吧:河南食品工业经济总量多年来稳居中西部之首,在全国排名第四,销售收入占全国总量近3/10,成为全省工业第一大产业;粮食和肉类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2700万吨和230万吨,小麦年加工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方便面产量占全国的1/4,速冻食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1989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3%,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今年1—10月,农民人均纯收入1603.19元,同比增长19%,增速首次超过城市居民……

  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提供中原崛起的人才支撑

  各地各部门聚才纳贤的愿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人才发展的机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多,人才发展的环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这是记者在河南采访期间得到的印象。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在促进中原崛起的过程中,河南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人才是实现中原崛起的第一要素。”无论工业化、城镇化还是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人才这个关键。为此,河南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为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才强省战略目标,措施得力,工作扎实,初见成效。这其中的精彩之笔,当属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用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的话说,叫做“5年超过50年”:1999年以来的5年时间,高等教育的多项指标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50年的总和。2004年,全省普通高等院校发展到82所,在校生规模增加到70万人,是1998年的5倍。高速发展得益于高强投入,近5年来全省高校固定资产投资达100多亿元,可谓力度空前,用省委主要领导的话说,“砸锅卖铁也要抓好高等教育”。

  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河南省义务教育规模在全国居第一位:截至2003年底,全省小学在校生1058.6万人,初中在校生604.9万人。这些人群,是河南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基础。为了夯实这个基础,河南省下大力普及“两基”教育,使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初中达到95.5%,青壮年文盲率降至2%以下。采访中,记者发现,河南600多万初中生中,能进入普通高中继续学习的为146万多人。这意味着,还有相当多的人将进入社会。为此,河南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居全国第一,招生比例和在校生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他们还积极利用职业学校对农村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培训,仅今年就完成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1072万多人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

  在培训农村劳动力方面,巩义市的“订单培养”模式很值得一提。他们根据各镇、办事处上报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信息以及用工市场的需求,确定培训的专业类别和培训机构,年初制订培训目标任务,每月下达培训计划,使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今年以来,市里统一组织的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班已举办11期,共培训计算机、美容美发、风味小吃、机电维修、汽车修理、工业民用建筑、营业员、服务员等8个专业1000余人。

  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人才强省等战略的实施,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快最好的时期,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470.73亿元,同比增长14.2%,全年人均生产总值将突破1000美元。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正跃至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中原儿女正逢盛世,中原大地正在崛起。

  《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22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