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俄罗斯:东方还是西方(环球大视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04:4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李学江

  一个月来,乌克兰政治危机攫住了全世界的目光:前台亚努科维奇和尤先科分庭抗礼,幕后却是俄与欧美间的你争我夺。俄与欧美关系由此再度成为舆论热评的焦点。人们在问:自苏联解体以来,俄与西方关系时亲时疏,它们究竟是敌是友?是合作还是对抗?是渐行渐近,还是渐行渐远?决定俄与西方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俄罗斯的定位,它究竟是个西方国家,还是个东方国家?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不易界定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一个是土耳其,另一个便是俄罗斯。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大部分国土在亚洲,但大部分人口却在欧洲。据历史记载,这支东斯拉夫民族最早出现并活动于东欧平原,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教。到了公元9世纪,一支被他们称之为瓦良格人(另译瓦兰基亚人)的部落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下,在征服其地后却又为其所同化,建立起基辅罗斯国家。由于瓦良格人原被芬兰人称之为罗斯人(意思为北方人或诺曼人),俄罗斯之名也就由此而来。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统治者弗拉基米尔大公同拜占廷皇帝的妹妹结婚,将基督教引入俄罗斯,并被定为国教。这一重要事件,不仅促进了俄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而且推动了俄罗斯文化的发展。可见俄罗斯民族起源于东欧,并融入了北欧血统,接受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似应是个地地道道的欧洲民族。

  其后的历史发展却将俄拉离了欧洲。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后裔两度横扫东欧,占领了俄罗斯公国,建立起金帐汗国。俄罗斯在长达两个多世纪中被置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它在反抗蒙古统治的同时,也接受了东方文化与传统。因而,俄的一些学者认为在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含有“成吉思汗的遗产”。马克思也曾评论说:“不是诺曼时期的野蛮光荣,而是蒙古奴役的血腥泥潭,形成了莫斯科公国的摇篮,近代俄罗斯不过是莫斯科公国的变种而已。”1480年,莫斯科公国脱离金帐汗国,争得独立并有了实力之后,俄便开始了向南、向东扩张,给自己打上了独特的欧亚混合文化的烙印。这一历史进程,使其同欧洲的主流文明产生了一定的差距。俄罗斯的东方成分,加上其幅员广大且又野心勃勃,使欧洲人一直对其侧目而视,不愿加以认同和接纳。著名的历史学者诺曼·戴维斯曾在其历史巨著《欧洲历史》中写道:“500多年来,定义欧洲的核心问题,始终在于是否应将俄罗斯包括在内。”

  那么俄罗斯对自己的定位又如何呢?总的来说,它坚持认为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欧洲国家,也从未放弃融入欧洲的努力。一方面,从其民族起源、种族特征和宗教文化的主流传统来看,它确是欧洲文明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欧洲的先进和强大吸引着它,欧洲的文化与文明令其崇拜。在占领中亚之后,俄仅将其作为后院来加以看待,其大部分精力和国力都投放在前院,即欧洲方面的经营和争夺上。

  在历史上,俄罗斯对西欧的科技和文明是如此心醉,乃至为改变俄罗斯落后面貌,彼得大帝本人曾假扮水手,随团前往西欧当学徒,并进行实地考察,自兹“开启了面向欧洲的窗口”。归国后,彼得以西欧为楷模对俄罗斯社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强大起来。之后,经过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俄打败了北方强国瑞典,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这位大帝自豪地说:“一般学生只要七年即可以毕业,我们的学校却花了三倍长的时间。但是感谢上帝,我们的毕业成绩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叶卡捷琳娜女皇,这位嫁到俄国来的德国公主同样崇尚欧洲文明,她于1767年明确宣称,俄罗斯是个欧洲国家;而且在欧洲要有与之相称的地位。是她正式将俄罗斯带入了争霸欧洲的舞台,在其统治的34年间,俄曾三次参与瓜分波兰,两次发动俄土战争,另有一次俄瑞战争。俄从此跻身于无人敢于小觑的欧洲列强行列。19世纪上半叶,俄在打败拿破仑之后,还一度雄居欧洲盟主宝座长达40年之久,成为马克思所说的“镇压欧洲革命的宪兵”。只是在10月革命后,由于西方对苏维埃革命的扼杀和遏制,苏联才与欧美形成两个阵营。

  基于俄罗斯这一独特的历史传统,就本国定位问题,在俄政界和学界,历来存在着三个不同的流派和主张:崇拜西方文明和价值观,并要求全面融入欧洲的大西洋主义;强调民族特性和东正教使命,主张建立斯拉夫帝国的斯拉夫主义;还有就是反对大西洋主义,不忘金帐汗国文化遗产的欧亚主义。三种主张虽时有消长,但总的看,在多数时候,还是大西洋主义居于主流地位。可以说,俄罗斯的思想虽不时在欧亚之间摆动,但其心神却一直系于欧洲一方。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在他的“新思维”中,就曾描绘了“建立共同的欧洲家园”的理想。在苏联解体后的90年代初期,叶利钦再度高举大西洋主义旗帜,全面引入西方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然而,亲西方政策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俄仍是欧美防范的对象,北约非但没有随之解散,而且还要不顾反对向东扩张;西方的援助承诺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且附加条件颇多。一切表明,俄只有“做应声顺从的小兄弟”的份,它才能获得赞许与恩惠。屈辱感伤害了俄罗斯的民族自尊,幻想破灭后的失望让叶利钦想起了欧亚主义,由此开始了致力于东西兼顾的全方位外交。

  普京执政后,基本继承了叶利钦的全方位外交方略,同时渗入了实用主义成分。但叶利钦也好,普京也罢,在两人的心目中,俄罗斯仍是欧洲国家,终要融入欧洲的念头并未打消。事实上,近10多年来,从社会政治制度到价值观,俄都已与西方无重大理念冲突,它尚未能完全融入西方,只是因为欧美还不肯对它无条件地张开双臂。

  《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22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