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如何走好入世后过渡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08:50 南方日报

  【热门话题】

  话题缘起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满三年。三年间,我国向世贸组织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入世三年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的贸易和投资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从此,我国跨入了入世5年过渡期的后2年。在后过渡期,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将大幅降低,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出现一次“井喷”,我国的产业将直面动真格的“大考”。那么,在后过渡期,政府和企业将面临一个怎样的发展环境?各行各业如何应对后过渡期的严峻考验?在加速融入世界经济进程中,怎样与贸易伙伴实现双赢?本期话题特约有关专家为我们成功度过后过渡期建言献策。

  在后过渡期,我国仍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将有更多的以反倾销、反补贴、实施保障措施等为名的专门针对中国产品的保护主义措施出笼;更多的外国采购商将用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等对中国产品设置障碍;国际经济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负传递影响将增加,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

  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沈伯明

  后过渡期可能遭遇的新挑战

  在后过渡期,将有更多的以反倾销、反补贴、实施保障措施等为名的专门针对中国产品的保护主义措施出笼;我国将面临其他国家在技术方面设置的大量壁垒,包括绿色壁垒;更多的外国采购商将用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和劳工标准等对中国产品设置障碍;对我国的产品作知识产权方面的投诉会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世界资源和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国际经济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负传递影响将增加,外资对某个产业部门或某些产品形成垄断的可能性增加,这些都将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我国入世议定书中关于一年一审的过渡性审议机制、15年非市场经济、特定产品12年过渡性保障机制和到2008年对中国纺织品可实施保障性措施等特殊条款也对中国货物贸易的优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后过渡期开放重点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而我国服务业整体实力不强,效率不高,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一些敏感产业,如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等将遭遇强大的冲击波,弱势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加强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

  应对后过渡期的挑战,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国内商业和国际贸易规章的一体化,克服实施世贸组织规则的体制性障碍。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引导经济向低能耗、环保的方向发展。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走出去”战略,运用经济杠杆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尤其要设法保障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在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对外资进一步开放之际,应加强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要高度警惕任何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的危害。国家在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尤其是在反倾销、反补贴、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法律体系,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此外,完善国家标准体系,更多地采用国际标准,制订更严格的产品卫生安全标准也是势在必然。

  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修改和制订

  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内积极活动,全面参与多哈发展议程的谈判,参与修改完善已有规则体系和制订新的多边国际贸易规则,并积极参与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政策审议。中国作为一个较特殊的发展中大国,可以在WTO充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桥梁,推动谈判。中国在多边和双边的外交活动中要积极争取在更多的国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使企业获得公平待遇。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也可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取得更好的外部环境。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透明度和效率、服务意识

  政府的监管必须到位,但不要越位,要减少微观干预。要让企业诚信,政府首先必须诚信、廉洁。对外国的知识产权应给予更严格的保护,同时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政府有关部门要恰当地运用好公平贸易机制(尤其是两反一保)和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妥善解决好与其他世贸成员的贸易纠纷,一方面维护国家和我国企业的正当利益,同时又应维系与贸易伙伴的良好经贸关系,实现共赢。

  商会、行业协会必须充分发挥制订行业规范、实行行业自律、提供信息服务和协调等功能。在明年1月1日取消纺织品配额后,尤其要防止纺织品出口的无序竞争和过度扩张。

  企业要强化竞争规则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改变竞争战略

  后过渡期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加全面接轨,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都是谙熟市场的国际游戏规则的,所以我国企业必须深入研究、熟练掌握WTO规则,对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透明度原则、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知识产权保护、保障性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领域的规则都必须相当熟悉并能熟练运用,以提高竞争能力和应对能力。否则稍不留神,可能违反规则,造成重大损失。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企业家要有战略眼光,要有驾驭WTO规则的能力,不要等到出了问题才去了解竞争规则。

  企业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在技术、产品、管理、营销、市场、服务方式等方面不段创新。必须加大对R&D(技术研发)的投入,要有自主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还要改变竞争战略,从价格战略转变为品牌/名牌战略、优质战略、服务战略等。企业应有自己的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改善售后服务,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价竞销自相残杀,授人以倾销之柄。中国企业的诚信常常受到质疑,因此不妨实施诚信战略。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WTO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链接

  入世后过渡期部分行业开放情况

  从2005年1月1日直至中国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这段时期被称为入世后过渡期。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5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将降至10.1%,其中工业品平均关税降到9.3%,农产品降到15.6%;所有非关税措施都将取消;银行、保险、证券、分销等重要服务部门所享受的过渡期也将逐步结束。

  汽车:2005年1月1日,中国将取消汽车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并进一步大幅度降低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到2006年7月1日,汽车关税将降到25%,零部件平均关税降到10%。

  银行:入世3年后,中国将向外资银行开放昆明、北京、厦门等城市的人民币业务。2006年底,中国将取消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

  保险:2005年后,中国将取消对保险业务的地域限制,允许外国保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服务,取消再保险的强制分保规定,降低对外资经纪公司的总资产要求,允许设立独资的保险经纪公司。

  电信:到2007年,中国将取消基础电信的地域限制,允许外资股份达到49%。

  除上述服务贸易领域之外,2005年后,建筑、旅游、运输等行业也将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

  建立结构性扶贫和区域性劳动力转移机制、塑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载体、发展非国营农产品贸易流通企业、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连锁经营——

  积极探索农业及其产业链发展道路

  牛宝俊

  进入入世后过渡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力争探索出符合WTO规则的农业及其产业链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农产品关税和非关税有关指标的盘点

  到2004年,我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基本上已经实现,对尚未实现的相关指标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1)农产品关税下降已经接近终点。农产品关税从2001年的17.9%降到2004年的15.6%,已经接近入世承诺的货物贸易关税的终点——2010年15%的水平,此后的下降幅度属于微调和结构性调整。(2)主要农产品进口配额相继取消。如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羊毛和棉花2004年底到期;而豆油、棕榈油、菜籽油2005年底到期,此后农产品进口配额取消。(3)农产品进口的国营贸易份额已经大幅度下降,意味着国家对进出口产品贸易的控制力下降。(4)农业生产资料分销服务的市场准入将逐步取消。如农药和农膜到2005年、化肥到2007年外国服务提供者可从事佣金代理服务和批发服务。(5)零售服务市场准入相继取消。外国服务提供者从2005年可以从事农药和农膜零售,2007年可从事化肥零售。

  农业及其产业链发展宏观政策取向

  从宏观上看,农业及其产业链的发展政策取向应表现在以下方面:

  利用农产品进出口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米、大豆、食用油、棉花;出口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如水果、蔬菜、花卉、肉类,从而利用农产品进出口引导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

  制订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措施。如制订《农产品反倾销、反补贴条例》和《农产品保障措施条例》,从制度上保证农产品市场的安全。

  制订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及其风险防范措施。WTO后过渡期贸易保护转向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措施,因而要从农业发展的安全性和食品消费的安全性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

  农业支持和绿箱政策的有效利用。

  政府对农产品、农业投入物等等的价格指导政策。

  农业及其产业链发展微观政策取向

  宏观政策是一个国家首先要考虑和切实制定的政策,微观政策又是宏观政策保证实施的基础。微观政策应采取如下取向:

  建立结构性扶贫和区域性劳动力转移机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导致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农民出现暂时的贫困,因而配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结构性扶贫措施。另外,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有存量又有增量,结构调整出现的劳动力剩余更应得到重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措施,有组织引导、专门机构从事这一工作是当务之急。

  塑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载体。如何将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需要从微观组织角度着手,如农业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组织等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新生力量,这些组织与既有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联合起来,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体系。

  发展非国营农产品贸易流通企业。国营贸易份额逐渐下降后,国营贸易企业退出的业务将由非国营贸易企业代替。谁来承担这一任务,在WTO后过渡期应认真考虑并付诸实施。股份制、合作制、私人企业等都应逐渐得到发展,尤其要发展股份制贸易企业和合作制贸易企业。

  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连锁经营。从2005年开始,外资服务机构可以进入农药和农膜行业的分销和零售,到2007年可进入化肥的分销和零售,对此,要积极发展国内企业在农业生产资料领域的连锁经营。2004年后,外资零售企业将进入农产品批发和零售服务市场。因而分散经营的农产品能否顺利传递给消费者,需要一种流通企业,如连锁经营企业,它是现代流通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后过渡期企业的战略选择。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由技术力和制度力所组成的,企业应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与组织构架的调配,塑造出新的动力机制来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优化

  战略选择: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黄华

  随着入世三年期满,国内企业将面临后过渡期更为严重的竞争压力。因为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以及批发零售、电信、金融、运输等重要服务部门开放程度的明显提高,使得后过渡期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逐步取消。这显然会给国内众多实力不强、对世贸规则陌生的企业,特别是那些靠政府的呵护而不能很好应对自由市场的国有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着力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企业来说,后过渡期是一个市场更加自由的时期,但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内企业,还不能完全适应自由市场原则,从而其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面对后过渡期的挑战,企业若不加速改革,寄希望于政府力量把一批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组建成集团公司,以此抵御跨国公司的入侵,犹如羊狼共舞。因此,要改变我国企业在后过渡期的不利地位,就必须从战略高度来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是单个企业急需提升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直遵循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三高”生产模式,以致发展到现在出现约束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资金荒、原料荒、民工荒。同时,由于惯性思维,以前的产品导向还在许多企业存在,产品缺乏个性,难以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按照迈克尔·波特的观点,像这样不注意发展成本、产品差异、集中用力和市场导向的战略规划的企业,是极度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因此,企业亟待抓紧时间苦练内功,抢在外企全面进入之前获得制高点。

  其次是企业联合体更需提升行业竞争力。国际竞争中的企业,除了构筑自己的竞争优势外,还应自主地防止、阻碍竞争者进入本企业的市场。但是,国内企业不论是在生产、销售方面的联合还是产销一体化方面的联合都存在不足,行业竞争力不强,难以抵抗外来庞大企业的竞争。必须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互补优劣。

  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尽快走出低水平的价格竞争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由技术力和制度力所组成的。二者像鸟的两翼推动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应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与组织构架的调配,塑造出新的动力机制来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优化。

  在WTO自由市场原则约束下,产品、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使得竞争优势牢牢地与技术优势结合在一起。入世前,我们靠技术模仿与技术引进来缩短与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成就显著。进入后过渡期,继续依靠技术模仿不仅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而且使我国企业难以超越跨国公司严密的技术壁垒,甚至遭受反倾销的报复。为此,政府应为技术创新创造必要的公平竞争、产权保护、适当的扶持等条件,深化企业改革,让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尽快走出低水平的价格竞争。

  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国有企业改革

  只有技术创新还不足以支持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技术只有扎根在组织中,有制度保证,才能体现出价值。因为制度的变化具有既改变收入分配,又改变资源配置效率的潜在可能性。而处于后过渡期的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国有企业改革,因为将要开放的行业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占大头的行业。所以,通过明确国有资本的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高效的企业运作机制,构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战略,培养既懂公司经营,又熟悉世贸规则和法律知识的企业家,并营造相对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后过渡期企业制度创新的着眼点。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面对中国与国外贸易摩擦频发的现实以及在后过渡期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强化的趋势,我国应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高度进行客观认识,承认摩擦,不怕摩擦,从容应对各种摩擦

  增强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左连村

  中国入世三年的实践表明,入世对中国经济和贸易的确是机遇大于挑战。三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进出口贸易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仅有5097.7亿美元,2004年实现了进出口万亿美元的跨越,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外贸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日显突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步入贸易摩擦多发期

  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步入了国际贸易摩擦多发期。在后过渡期,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特别是服务业开放的全面提速,贸易摩擦将越来越多。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将呈现几个主要特点。第一,对外贸易摩擦数量不断增多,目前我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后过渡期及未来较长时间内,随着我国所占世界贸易份额的上升,这类摩擦将更加激烈。第二,对外贸易摩擦涉及的领域和行业日益广泛,已开始由货物贸易逐步向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经济政策等诸多领域扩展。特别是在入世后过渡期,中国与国外货物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同时,中国服务业市场准入政策是否构成贸易壁垒将不断产生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的摩擦也将更加强烈,中国贸易制度能否统一实施也将成为争论的重点。第三,对外贸易摩擦波及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美国、日本、欧盟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因此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国。同时,中外贸易摩擦已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扩展,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第四,对外贸易摩擦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中国与国外的贸易摩擦除了表现为国外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之外,还有日益复杂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调查,安全标准、环保标准以及社会责任认证调查等形式。多发的贸易摩擦,使我国的出口贸易及相关产业受到冲击,涉案企业损失严重,同时还引发就业等其他社会问题。

  加紧建设应对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面对中国与国外贸易摩擦频发的现实以及在后过渡期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强化趋势,我国应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高度进行客观认识,承认摩擦,不怕摩擦,从容应对各种摩擦,并积极从实践中增强我国应对各种贸易摩擦的能力。首先,应加强对各种贸易摩擦的调查研究,寻找产生摩擦的根源,总结带规律性的问题,以便提高应对能力。其次,应加强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设,提高应对各种摩擦的主动性,并尽可能把一些可能产生的摩擦消除在萌芽时期。第三,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应对贸易摩擦涉及许多相关部门,商务部、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中国驻外使领馆、进出口商会、相关行业协会、涉案企业、律师和会计事务所以及相关机构均应保持良好的联系,加强相互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应对各种贸易摩擦。第四,加强对WTO规则和相关国家涉外法律法规的研究,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提高运用规则的能力,并依照世贸组织规则,维护中国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第五,加强与交易国商务部门、商会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增强个人之间的交往,了解别人,宣传自己,尽可能减少摩擦的产生。第六,练好企业内功,提高出口产品档次,规范出口竞争秩序,强化行业自律,积极应诉国外的指控等等,这些都是增强应对贸易摩擦能力的重要方面。第七,加快培养应对贸易摩擦的专门人才,特别是通晓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相关国家的文化、国外语言等综合性的谈判专家,以及通晓世贸组织规则和相关国家法律并有较强公关能力的律师等。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