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高中生眼里的奥数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16:36 中国青年报

  我是湖北省钟祥市一中高三(五)班的一名文科生,对如今流行的“奥数热”,想结合自己身边的事,谈点想法。

  奥数金牌在我们中学生眼里是梦寐以求的宝物:学校会大加宣传与奖励,指导老师可能一夜间声名鹊起身价倍增,父母也脸上增光———更为重要的是,一块金牌往往也解决了个人前程:目前不少知名高校对奥数金牌获得者实行免试入学的政策。

  如此,出现清华附中奥数杯赛因报名人数太多而被迫取消的新闻也就见怪不怪了。(《北京晨报》)

  然而纵观奥数以来的历史,那么多奥数金牌得主,为什么就没再出一个华罗庚、陈省身或陈景润呢?“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一语中的:数学是做研究,奥数是做题目。获得奥数金奖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而不代表研究的能力,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奥数只训练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

  即使这样,在显而易见的利益面前,技术还是代替了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依然远逊于立竿见影的考试成绩。这也是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摆脱不了应试阴影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有许多同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参加奥数班学习,到了初中和高中,学校还设立了奥数班,配置了全校最好的师资,经常性地针对奥赛进行集中训练。一些未入围学生的家长更是想尽办法让子女进奥数班,以至于学校后来还设立了类似于第二奥数班性质的班级。

  虽然说数学是科学之母,但奥数却不同于作为科学基础的数学,我更愿意将之称为竞技数学。这种状态颇类似于我国的体育事业。众所周知,在竞技体育上面,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奥运会、世锦赛也频夺奖牌,但我国却远远算不上体育强国,原因即在于衡量强国标准最重要的指标是国民身体素质而非奖牌数。我们搞全民健身计划也几十年了,可惜口号大于实际,作秀多于实干,也就很难有什么质的飞跃了。奥数也是如此,竞技体育是举国体制,奥数则是举校体制,计划的成分太明显,虽然金牌拿得多,却见不到数学事业的进步。

  更为危险的是,那么多重点中学和家长看重奥数,结果奥数班往往集中了学校最为天资聪颖的优秀学生,反倒束缚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前,一些名牌大学搞过少年班,但少年天才们在这种体制下有没有成为大师呢?有心人曾经做过追踪,少年班学员和奥赛金牌得主大部分都不见了踪影,能够有大成者,迄今未闻。

  也许,我的数学成绩不好,成为我抨击奥数体制的一个理由。但这显然不是最重要的理由,我恐惧奥数,不是恐惧数学本身,而是恐惧这种举国、举校甚至举家上阵的计划性培养模式。我渴望迎来青少年个性自由、蓬勃发展的春天。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