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发区:向现代制造业高地冲刺(国家级开发区20年成就巡礼)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05:07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本报记者 杜若原 12月初,东风汽车集团与国际知名的发动机企业美国康明斯公司签订协议,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设立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发动机技术中心。这是外资柴油发动机企业在华设立的首家技术研发中心,将通过滚动式技术引进战略,在产品开发上逐步实现与欧美市场的同步发展。12月8日,投资总额11亿元、历时9个月建成的美的武汉工业园在该开发区正式投产,将在短期内形成年产350万台空调的规模。12月14日,东风电动车公司研发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在武汉运行满1年,数据显示武汉电动车研发领先全国…… 武汉开发区正在向中国一流的现代制造业高地发起新一轮冲刺! 汽车产业一直是武汉开发区的支柱产业,10余年来,这里先后集聚了100多亿元投资,完善了各项硬件设施,建成世界一流的汽车生产线。国家“八五”重点工程———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是中法合资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建设规模为年产30万辆轿车和40万台发动机,目前已形成年产15万辆整车和2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生产的神龙富康系列被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东风—雪铁龙、爱丽舍、毕加索等品牌轿车共同打造出中国家用轿车第一品牌。 2003年,东风总部进驻开发区,与法国PSA、日产、本田三大世界汽车巨头齐聚武汉,加上神龙、东风有限、东风本田、中誉奔驰等,构成了中国汽车市场上少有的“武汉集群”。据预计,到2007年,开发区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可达60万辆,工业总产值达842亿元。 汽车产业的发展为开发区带来了40多家汽配制造商,汽配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拉长和完善了开发区汽车产业链,带动了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美国伟世通、法国法雷奥、德国贝洱、新加坡佳通等世界汽车配件巨头纷至沓来,形成汽车零配件产品制造厂家扎堆的规模效应。 汽车产业的成功打开了开发区的招商思路。利用在电子信息、食品饮料、造纸印刷、家用电器、生物医药、纺织制衣工业上的基础优势,开发区继续壮大培植产业特色。武汉市市长李宪生说,只有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精品名牌”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凸现“磁场效应”,催生出一条条产业链,这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的关键。 成功还源自于一流的“硬”环境和具备国际标准的“软”环境。武汉开发区绿化面积逾4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7.9%,人均绿地面积105平方米,成为全国少有的“绿色开发区”。开发区突出服务意识,逐步建立起与国际化、市场化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他们将工作人员的作风与每个项目紧密联系,从接触谈判到落地生根、投产进行全方位跟踪。全球最大的土工合成材料生产厂家———英国坦萨集团在中国选址时,跑了10多个国家级开发区,最终被武汉开发区的服务和诚意所打动。 武汉开发区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投资者前来创业。2001年4月,全球第四大电脑显示器生产商———台湾唯冠国际控股公司董事长杨荣山将原设在广东的3条显示器生产线迁至武汉。今年初,台湾冠捷集团也入驻园区。两大著名IT巨头的会师,加上中国普天等企业,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开发区的新兴产业。武汉市副市长、开发区工委书记胡绪鹍介绍,尽管今年区内招商大幅抬高“门槛”,几十家不“达标”的企业被婉拒门外,1至11月开发区仍引进外资6.3亿美元、项目近200个。 雄厚的资金和关联度强的“龙头”项目聚集形成六大优势产业群:以可口可乐、顶益、顶津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以晨鸣纸业、南洋印务、惠典包装等为代表的造纸印刷包装产业,以海尔、美的、麦克维尔等为代表的电气机械及器材产业,以东盛制药、海特生物、同济现代医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 到今年底,开发区已入驻各类企业1673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0家。开发区累计创造工业总产值1440.8亿元,财政收入107.9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开发区10强,成为中西部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级开发区。 《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23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