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把提高执政能力体现在加快发展中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05:08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树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把提高执政能力充分体现在加快发展中。

  坚持解放思想,努力更新观念。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谁的思想解放,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谁就可能落后。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必须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一是增强紧迫感,切实做到想干事。应密切关注发展大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做到暂时落后时正视差距、坚定信心、奋起直追,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开拓前进,取得成绩时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二是具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切实做到敢干事。改革有阻力,创新有风险。但不改革创新就不会有新发展、新局面。应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敢于负责,敢顶压力,敢担风险。三是善于发现和用好机遇,切实做到会干事。机遇具有偶然性,但偶然性的背后又有必然性。应善于在事物的变化中捕捉发展机遇,千方百计用好机遇,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四是适应发展需要,切实做到干成事。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应把解放思想作为永恒主题,自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干出水平,争创一流。

  把握发展大势,创新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能否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直接关系发展的进程和成效。创新发展思路应做到:第一,科学把握大势。善于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把握形势,在国内外大背景下思考、谋划本地区的发展,科学制定发展方略,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使各项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第二,做好结合文章。中央的大政方针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和指导性。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必须把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准确理解上级精神,深刻认识本地实际,找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第三,调整完善思路。在新的发展阶段,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应不断升华认识、调整思路、完善决策,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突出工作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一个地区、一个时期,影响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特定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要坚持总揽全局,又要突出工作重点,调动优势资源,采取有力措施,抓住关键,突破重点,解决好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就经济发展而言,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工业素质不高、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落后。要加快发展,必须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提高我国工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增强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力、带动力;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搞好中心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群崛起,加快城镇化进程,带动城乡共同发展;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完善工作机制,抓好工作落实。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按制度办事,既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转。在新形势下,领导和组织经济工作,应把着力点放在制度建设上,建立推进工作的长效机制,保证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一是明确目标责任。建立科学规范的目标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做到任务到岗到人,责任到岗到人。二是严格督查考核。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经常考核相结合、组织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把督查和考核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做到奖罚分明。以发展论成败,凭实干论高低,按成果论奖惩,努力形成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风气,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把精力用在工作上、用在发展上、用在落实上。

  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发展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说,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愈益演变为发展环境的竞争。领导干部应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实践,为促进发展、加快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加强环境建设,应坚持软硬并举,综合施治。优化软环境,重点是解决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侵害投资者权益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改善硬环境,重点是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把城市做强、做优、做美,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

  《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23日 第九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