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何时走出票房苦冬 反思上海低迷球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08:17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频道12月23日消息:2004年上海体坛不缺热闹的大场面。尽管门票单价不菲,F1中国站票房销售总收入却突破2亿元,创下了中国体育史上单场比赛门票收入的纪录;奥运冠军刘翔回家时,遭遇了数千追星族的围追堵截,有记者回忆:“刘翔是被架着走出人群的”;有了回家的姚明,一张NBA季前赛门票成了10月初沪上最走俏的人情商品……

  或许是大场面透支了体育迷们的热情,昔日熙熙攘攘的上海球市猛然跌至谷底———

  三大球同遇票房寒冬

  姚明的15号球衣在场地上空俯瞰着东方男篮,它一定感觉到了孤单。

  昨晚,下了一天雨的上海让人感觉十分阴冷。原本以为来看大鲨鱼比赛的观众又会寥寥无几,但车到了卢湾体育馆附近,竟然意外地被堵住了。踏进球场,高分贝的加油声让习惯了安静的耳膜都有一丝不适。只见半边看台上坐满了穿着统一服装的球迷。原以为大鲨鱼球市提前“入春”,但定睛一看,他们打出的标语是“福建队加油”。而搜索主场的观众,依然是一片稀稀拉拉,分布在了剩余的座位上。

  而在大鲨鱼主场的前8场比赛中,卢湾体育馆的平均上座率刚到4位数,这来自目测估计,官方统计已失去公信力,到场三四百人会被漂亮地做成“现场观众1500”,无论是体育馆或是俱乐部都拿不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不得不提一句,中国篮协规定,如果主场上座率低于60%,俱乐部和赛区将遭受处罚。

  至于这不到万人次的观众中,又有多少人自己掏钱买票入场,更是一个秘密。与山东、广东两战,卢湾稍聚人气,原因是体育馆从附近学校请来了400多位中学生助威。学生票2元一张,普通票最低的也只有区区10元,但应者寥寥。每个主场开战前,东方男篮球迷协会会在体育馆门口设摊卖票,“灌上一个小时冷风,最多卖掉两三张。”

  成绩好不少的东方女篮比男篮还孤独,“每场观众最多只是几十位。”跑篮球的记者这么形容上海大学体育馆的上座率。“大概只有谈恋爱的学生来看女篮比赛,一边吃吃瓜子一边聊天……”东方篮球俱乐部一位高官如此自嘲。

  曾被争冠和德比吊起胃口的足球球市也被彻底冰冻。虹口已找不到当年的火热,一场比赛五六千人入席已算是相当不错。相比之下,国际队主场更为凄惨,与四川一战仅仅只有千余位球迷到场,还不够号称“八万人”的上海体育场塞牙缝的。“前3年每年至少有一个主场做到爆棚,今年比起2001年打甲B时都差很多。”中远俱乐部某官员感慨道。

  比起足球篮球,男女排的情况稍好些,可圈内人却一语道破天机:“要票的人比买票的人多得多。”

  超低价格治标不治本

  比赛没人看,俱乐部唯一想出的办法就是拼命把票价低压,但超低价格拯救不了低迷的人气。

  东方男篮球迷协会刚刚成立,原本会员套票价定为每位150元,看见CBA首战空荡荡的主场发觉形势不妙,立即又推出学生优惠价50元———这其中包括球衣一件、帽子一顶和19场主场门票,帽子是俱乐部送的,球衣是以30元一件的价格买来的,19张球票的价格是低得惊人的20元,折合每场1元出头。可直到现在,球迷协会的会员总数是36人。

  国际队中超最后一个主场免费入场,倒是引来了近20000名观众,“比赛前1个多小时就有不少人等着领票,可队伍里不少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显然,这部分群体并不属于足球球迷行列。

  女篮主场设在地处宝山的上海大学体育馆,距离市中心超过30公里,阻断了本就不多的球迷前往观战,免费对大学生开放也未迎来多少观众,据说俱乐部曾与校方交涉请求组织学生观看,可学校也有学校的难处,毕竟学生们都有课程在身。上大食堂里贴出“希望各位同学有空的时候去支援一下上海女篮”的海报,其中无奈有人自知。

  超低价格治不了本,甚至有时治标都治不了。又有人抛出“成绩论”,“比赛打得差当然没人看”。当然,我们的体育迷基础固然无法与欧美相提并论,可偌大的一个上海,几千位想看球的球迷会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在于———

  俱乐部经营意识落伍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对话。有记者对某上海女篮球员说:“你们这样怎么办啊,打球的人比看球的人都多。”答:“没人看球不要紧,只要有人打球就行了。”

  或许只是一段调侃,不过多少也流露出一些真实的情绪。同样的话,曾听上海某足球俱乐部老总亲口说过。在他们眼里,俱乐部要生存下去,拉广告找赞助是第一要素,票房收入本来就可有可无,无则不关痛痒,有也不过锦上添花。甚至有时,主场经营反倒成了包袱一个:东方男篮俱乐部根本就不负责自己的主场经营,每次主场给卢湾体育馆1万元聊作场地费,双方对振兴球市都缺乏动力。

  足球、篮球职业化都已度过了10个年头,排球也是中国诸多体育单项里较早走入市场的,可职业化与20年前的专业队又有什么区别?钱多了,外援来了,球队领导的称呼从“主任”成了“总经理”了,老队员退役也不管分配了,仅此而已。

  收入高下不是衡量职业化的标准,职业体育需要市场经营意识,就这一点和搞企业本质相同:企业靠产品打市场,那么职业俱乐部的产品正是自己的球队、正是本队的比赛,产品的走俏不仅要求质量,更要求包装、求公关、求广告———我们的俱乐部老总们还不曾想到这些,一心只想着拉广告、找赞助,他们或许根本无从知道空荡荡的球场会给赞助商的心情带来多大的冲击,这只能是一场恶性循环。

  上海男篮的球票,让人想起1980年代的电影票,颇有些怀旧的感觉,并且只售当场票;前两年还算受欢迎的上海男足双雄,又何时主动出击与球迷联络感情?试问身困票房苦冬的俱乐部,又有哪一个想过通过广告方式为自己制造声势?一些连媒体都搞不清主场设在哪里的比赛,又何尝引来球迷?

  前不久的F1中国站和NBA季前赛或许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比赛商品”不仅仅是上下半时90分钟或者4节48分钟,为竞技比赛注入更多的互动性和新鲜感,这不是中场休息时让几个宝贝跳跳舞、抽几位球迷投投篮射射门就可以解决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