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机整合技术与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09:03 南方日报

  城市建筑美学

  谭元亨

  人类创造了建筑,而建筑又重塑了人类,这是一位历史名人的格言。我想,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在人文科学上的,建筑是人的本质的外化,建筑体现了人性,所以,建筑才成为了一门艺术,无论人们怎么从功能上、技术上质疑这是不是艺术,可作为建筑艺术,已被划入了人文学科,设立在艺术学院,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当然是科学技术上的,它开发了人类的智慧,促进了人的大脑发达,不仅使建筑逐渐变得美仑美奂,而且更为牢靠、更具有多种功能,乃至智能。如今,连航天航空材料,也被开发出来,用到了建筑上,成了建筑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标志着对人重塑而使其脱离蒙昧与野蛮,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正是基于这一格言,高技派建筑,也就在两个方面,对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进行了有力的、全方位的整合,从而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格局。

  首先,还是讲人文科学,讲艺术。

  建筑艺术,讲究的是“文脉”,历史文化的底蕴,以及由此导出的时代精神,古希腊罗马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各自体现的是不同的时代精神。而中国古代建筑,汉唐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与宋代的清逸、严谨、雅致则有鲜明的对照,同样反映不同时代的人文风貌。其实,现代中国,短短50多年,建筑艺术风格的演变,也一般耐人寻味。50年代,仿效苏式的建筑,不失宏伟,却又有几分笨重。后来,则几近无所适从。到今天,突飞猛进中的中国,又成了世界建筑师们趋之若鹜的大工地。有人甚至说,成了世界建筑的试验场,谁都可以在这里一显身手。而中国的建筑师们,在这“崇洋媚外”的浪潮中如何把持住自己,走出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个性,从而真正体现出今日的时代精神,创造出具有现代品位、又不失中国气派的建筑艺术,无疑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关于这些,我在前边的系列中已经多次提及了,这里也免不了再点几句,毕竟,一座建筑,尤其是标志性建筑,是足以体现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并且影响很长一段时间的。后人回头看这类建筑,是可以从中读出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不可掉以轻心。

  同样,一座建筑,也是可以读出一个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人们为何对金字塔,对帕提农神庙等古代建筑的研究锲而不舍,因为其中的科学技术成份,迄今仍未被充分认识,始终未能自圆其说。这便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建筑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

  对今天而言,新型材料的开发,已日趋紧迫,而且尤为引人注目了。木结构、砖石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已在向新型材料让位。新材料的出现,渐渐让人眼花缭乱。过去工程师不敢想象,甚至认为不可能的高强度材料,对设计无疑有着极大的推动。程师们的胆量也由此大了起来,敢想过去不敢想的,敢做过去不敢做的。

  而建筑基本要素的简约化,也是科学技术进步之必然,由简至繁,再又删繁就简,似乎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建筑技术也不例外。现在,几十、上百层的高楼大厦,看上去像孩子们拼装积木一般简单。散件的整体组装,预制构件的装配,等等,简化了多少繁杂乃至危险的程序,如果没有高科技,这一切都是难以想象的。这样一来,也使整个的结构计算方法得到了简化。

  尤其是运用电脑进行模拟,把若干重要参数输入进去,技术运用、工程设计,便可大功告成了。

  正因为建筑技术的高度发达,也就使建筑艺术更容易展开想象的双翼。把二者有机地整合起来,我想,新一轮的建筑奇迹必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未来的人类也就会生活在更理想、无拘无束的新环境中——而这,又将会重塑出怎样的人类来呢?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