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体检市场“病”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11:04 法制日报

  面对几十亿元的巨大市场,五花八门的体检机构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然而,体检项目的多少、价格的高低、医生的责任心和体检结果对医院的效力使体检市场出现诸多问题———体检市场“病”在哪里本报记者崔立伟

  新闻背景

  12月20日的《郑州晚报》刊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河南荥阳的姚先生和妻子12月10日到郑州某医院体检,检查结果得出后,姚先生看到妻子血样单上的甲胎蛋白指数高于正常范围13.7倍。经咨询得知:是肝脏出了问题。12月17日,夫妻两人又来到该院复查,这一次指数却在正常范围内。姚先生随后又发现,妻子化验单上性别也错写成“男性”。他当即对化验结果的权威性提出质疑。医院承认自己有责任,院方的有关人员解释说,化验出现两个结果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血样拿错了;二是机器有问题;三是人为操作失误。

  据记者了解,此类事件并非凤毛麟角。近两年,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做健康体检的人越来越多,体检市场迅猛升温。但同时,受检者权益被侵害的事也屡有发生。体检市场究竟是怎样的状况?都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每年40亿!好大一块蛋糕

  中国人每年体检要花出多少钱?业内人士估算:40亿!

  这个数字虽未经国家权威部门证实,但来自北京市卫生局的统计显示,北京每年的健康体检人数约在400万人(次),按较低标准———每人(次)100元计算,也要4亿元;天津市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是,天津每年的体检人数在三百万至四百万人(次)之间;湖北武汉的体检人数是每年二百多万人;据河南郑州权威部门分析:郑州体检市场的服务对象有五十多万……业内人士说,40亿的估算是比较保守的。

  “巨大的蛋糕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北京市卫生局的一位人士形象地对记者说,“因此,近两年,体检市场的‘争夺战’已接近白热化。”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体检市场展开争夺的各路人马分别是各等级医院的体检中心、主管部门所属体检中心、民营体检中心、疗养保健院开设的体检机构还有众多的体检队。

  为了争夺市场,体检机构不仅改善了硬件条件,还不断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体检服务。其中既有100元至400元的“实惠型”套餐,也有高达一万多元的“贵族式”套餐。

  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式服务的推出,无疑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人对健康的需求,但迅猛发展的市场也暴露出因管理上相对滞后和法规的缺失所产生的问题。

  偷工减料,质量让人难放心

  五十多岁的柳先生满面红光,衣着考究,看上去是生活富足的那类人。他是北京某医院的“管理人员”,从1999年开始“经营体检产业”。“主要是组织体检队,”柳先生说,“我们隶属医院,为社会各单位提供上门服务。”

  “‘隶属医院’是个什么概念?”记者问。

  柳先生迟疑了一下,说:“说白了,就是挂靠在医院名下。”

  据柳先生说,体检队的医生多是以每天100块钱的价格从各医院的退休人员中雇来的。所用设备是从医院租来的,这些设备一般是医院淘汰下来或闲置不用的,租金不贵。

  “淘汰的设备能查出病来吗?”

  柳先生严肃起来:“怎么不能?过去医院不也是用这些设备来检查吗?再说,体检队所面对的大多是健康或者亚健康人员,一般不会有事的。”

  “体检队是按照什么标准收费的?”

  柳先生笑了:“没标准。全国都没个标准。受检单位可以和我们侃价。单位效益好的多花点,效益不好的少花点。一般每人都在一百多到二百之间吧。”

  “要是对方把价格压得特别低怎么办?”

  “那不要紧呀!我们可以减项目嘛。另外,有些东西,比如化验试剂什么的,不能买正规的,那样会增加成本,可以自己配。”

  “自己配的试剂化验出的结果准确吗?”

  “这个关系不大,要是有点问题,我们就建议他们去医院复查。还要声明,以复查的结果为准。”

  “经营体检产业利润有多大?”

  “这个不好说,纯利的10%到20%要交医院,再适当给中间人也就是受检单位负责联系的人一点回扣,一般每个人几千块钱吧,剩下的是自己的。”

  据了解,为了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的现象,在各地的一些民营体检中心或医院同样存在。比如在化验环节上,有的医院甚至把几份血清放在一起,用同一份试剂来检验,如果检验结果呈阴性,就不再检测;如果呈阳性,再分别检测。

  北京市第六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董春波对记者说:“像这样先对多份血清用同一份试剂来‘筛选’的做法,在正规的医院是绝不允许的。正规医院每份血清都必须分别检测,而且,针对不同的体检项目,还得用不同的试管来做。自己配制试剂或使用淘汰的仪器都有可能造成误检、漏检或结果不准的后果,体检质量难以保证。偷工减料还有一种表现就是为争夺市场,体检机构采取竞相压价、打折、给予不正当回扣等手段。别以为降价、打折他们就不挣钱了,实际上是把一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检查项目砍掉了,就是一些该检的项目也给你挑着检。”

  体检医生的责任心令人担忧

  在北京一家部队医院,记者见到了从河北保定来的张汉臣,这位24岁的小伙子是来陪床的。病人是他的父亲,患胃癌已经到了晚期。张汉臣说,父亲的病好像来得很突然。就在今年8月,父亲的单位还组织过一次健康体检,检查结果一切正常。“要是早点查出来说不定还有救,我爸毕竟才五十岁呀。”张汉臣沮丧地说。

  “在这件事上,体检机构有没有责任?”记者问该院的一位姓程的医生。

  程医生苦笑着摇摇头,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但他说:“体检的目的就是要做到‘无病早调理,有病早治疗’。要想保证体检的质量,除去仪器设备要合格外,承担体检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强烈的责任心。体检不像门诊检查那样有针对性,来体检的大多数是健康或亚健康人,对体检结果一般是比较相信的。如果体检报告说‘一切正常’,就是某个器官有点不适,他也不会太当回事,也许因此贻误了治疗的机会。所以,一个有责任心的体检人员是不会放过任何可疑之处的。体检是对生命的尊重,要对生命负责,这才是体检的真正意义。”

  北京市卫生局的有关人士说,在体检操作中,健康人与患者服务场所共用、监测仪器共用以及医护人员体检工作与诊疗活动不分,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概率等现象,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互不买账,受检者重复掏钱

  体检市场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证体系。所有在体检中查出“问题”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带这些“问题”去医院看病时,医院还会让你再做一次检查或化验。医院不买体检结果的账,导致了受检者重复消费,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检查结果应该互相认可,尤其是同级医院之间。而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如果医院不进行重复检查就少了一部分收入。重复检查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极度浪费,这样做,各个医院可能从重复检查中获利,但对消费者是不公平的。

  针对这一说法,北京市第六医院副院长王建宁说:“独立的体检机构不能完成‘售后服务’,它只能提出问题,而不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而老百姓最终需要解决问题,这就要来医院诊治。就目前的体检市场状况,哪家医院敢轻易相信另一家的体检结果?一旦因体检结果不准确,而造成医疗事故,这个法律责任由谁来负?”

  体检市场“病”在哪里

  “市场准入门槛太低、缺少法规、没有监督是问题所在。”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邱宝昌说。

  据记者了解,就体检准入门槛而言,大部分城市没有明确的标准。有的城市虽有标准,但在业内人士眼里也是低得无需抬脚就可进门。

  北京市卫生局今年7月出台了《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评估标准》和《北京市医疗机构外出体检工作规范》,被业内人士称为“抬高了北京各体检机构的准入门槛”。

  在上海,开设体检中心只有两个准入条件:一是专业的医疗机构;二是从事健康体检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执业医生资格证和行医证。

  在天津开办体检机构,也只有两个条件:要具有相应完备的医疗检查设备和设施,具有必要的场地条件;体检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仅在设备和人员上提出要求,我认为是不够的。”王建宁副院长说,“要想规范体检市场,还应该解决以下问题:体检机构与受检者双方的权利义务是什么?体检机构承担的责任是什么?责任的时间范围是什么?体检后的健康指导怎么保持?”

  “这就需要制定一部全国性的法规或者办法,以加强市场管理,规范体检市场。”邱宝昌说。

  据了解,目前,卫生部门尚没有相关的规定或管理办法,各地具有规章制度和审核标准的也是寥寥无几,使得主管部门无法进行监督。有关人士分析:体检市场之所以出现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与体检市场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有着很大关系。

  “所以,在制定法规或办法时,应该明确体检单位与受检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明确体检单位的资质、流程和标准;明确漏项、误检等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等。”邱宝昌说,“在现实中,出现有病漏查的情况,受检者却很难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因为无法界定到底是漏检,还是患者自身的原因。根据举证倒置的原则,法规或办法应规定体检机构证据存留的义务。在目前法规缺失的情况下,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对那些屡次出现漏项、误检等问题的体检机构应取消其体检资格。同时建议受检者到民营体检中心体检时,最好签个合同,写明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以免出现问题后扯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