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为何不愿投资高速公路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16:43 中国青年报 |
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放宽准入条件,降低门槛,拿出4个高速公路项目招标,以吸引周边民间资金参与高速路的建设与经营管理。中标者建设完高速公路后,拥有一定年限(如25年)的经营权,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和经营公路相关设施获得资金回报。遗憾的是,这次招标以流标告终。 是高速公路利润太低,对浙商没有吸引力?似乎不是。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还基本处于垄断阶段,不菲的过路费、道路两侧的广告收入、服务区的经营收入等,使中国高速公路成为国内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去年,湖北的112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吸引来了410亿元民间资本。此前,外资、港资、民资在山东、广东等地大举介入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可见投资高速公路的可观回报。 是浙商手中没有足够资金,无法参与招投标?似乎也不是。投入炒房、炒车、炒煤的成百上亿元资金,哪一个不是出自浙商之手?来自刚结束的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的消息说,由于受今年政策限制,省内2000多亿元的投资将结转到明年。 这就怪了,在国内其他地方,受外资、港资、其他省区市民间资本追捧的高速公路项目,怎么到了浙江就备受冷落?以精明著称的浙商,以资金雄厚、善于投资著称的浙商,咋就不愿意在高速公路上分一杯羹? 笔者以为,浙商的冷淡,很大程度是因为顾虑太多,而一些公路投资的教训让他们心有余悸。一年前,江苏省的新城集团与地方政府合作,以增资扩股方式进入常州城西高速公路项目,一年后由于经营不利决定撤出;浙江最早介入收费公路的投资者们,最近也麻烦不断,有的项目因城市规划取消了收费,有的因新修的并行路,分流了客源。在金华,目前就有6家公路民营投资企业因此拟起诉政府。另外,一条收费公路转让年限为20~30年,在如此大的时间跨度中,变数实在太多。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民间资本最大的目标。浙商不会为了这个最大化而让投资打水漂,他们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冷淡,恰恰是一种精明。而商家的冷静和精明,则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在高速公路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